万亿市值化为泡沫 光伏如何冲破周期“魔咒”?
昔日受到资本热捧的光伏产业,如今再次陷入周期“魔咒”之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光伏产业受益碳中和红利,迎来高光时刻,并进入高速扩张阶段。
8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举行了会谈,中国石化(6 130, 0 01, 0 16%)、中国大唐、国家能源集团、鞍钢等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与会。双方就加强企业间务实交流合作,扩大能源技术创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光伏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氢能行业是指利用氢气作为能源储存和传递媒介的产业。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国纷纷加大对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7月13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主题边会。
昔日受到资本热捧的光伏产业,如今再次陷入周期“魔咒”之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光伏产业受益碳中和红利,迎来高光时刻,并进入高速扩张阶段。
北京时间11月9日下午消息,理想(37 65, -1 71, -4 34%)汽车(NASDAQ:LI;HKEX: 2015)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346 8亿元,同比增长271 2%,环比增长21%。
11月8日,以“领航时代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新博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展示全球新能源领域新趋势、新动态、新成就,促进提升宁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1月3日清晨,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钢制安全壳顶封头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玲龙一号”的关键结构封顶,全面进入内部安装高峰期。
《中国证券报》31日刊发文章《逾2600家公司前三季净利增长 新能源产业链表现亮眼》。文章称,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20时,A股共有5228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2635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达到50 4%。从行业角度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充电桩、光伏等产业链表现亮眼。
记者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0月25日,田湾核电站在运6台机组累计安全发电超4000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 2亿吨。
“伴随着过去几年行业需求爆发,产品供不应求,光伏企业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毛利率吸引了大量行业内外的企业或跨界光伏行业或加快扩产,大量的新增产能在这一两年逐步开始集中释放,一些相对落后的产能和一些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准备不足的参与者将逐步被淘汰。”
在风能大会的调研和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多个明显的产业和技术趋势,综合市场、技术和海外市场开拓,我们建议关注桩基、海缆、升降梯和轴承等环节。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在经历连续多周的单边反弹后重回胶着状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在9 0-9 6万元 吨,成交均价为9 31万元 吨,单晶致密料成交价在7 6-8 3万元 吨,成交均价为8 01万元 吨,均环比持平。
中国风电行业可能也将面临贸易壁垒问题。据《金融时报》报道,一名欧盟官员于10月6日向媒体透露,欧盟正在考虑启动对中国风电产业开展反补贴调查。这是近期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采取行动之后,再度盯上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福大紫金氢能研制的“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成果榜上有名。
9月27日,风电板块强势反弹,截至当日收盘,双一科技(17 310, -1 23, -6 63%)、东方电缆(40 230, 1 53, 3 95%)涨停,大金重工(26 320, 0 96, 3 79%)、新强联(30 850, -0 06, -0 19%)、泰胜风能(9 490, 0 53, 5 92%)、新风光(28 510, 0 01, 0 04%)、金雷股份(29 710, 0 10, 0 34%)等涨逾5%。
近年来,中东地区持续倡导能源多元化发展,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大力发展光伏项目,优化电力能源结构。在此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纷纷瞄准当地机会,积极布局,以期抢占发展先机。
9月19日,国家能源局公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 6亿千瓦,同比增长11 9%。其中,太阳能(5 950, -0 04, -0 67%)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 1亿千瓦,同比增长44 4%,这在所有品类中同比增速最快,且维持了四成以上的同比增长。
9月17日,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从研发催化剂到生产氢燃料电池,从拓展氢源到氢能重卡正式投用,从制造单个工业制氢装备到建成风、光、氢多能互补园区……在科技创新赋能下,中国企业正加速开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