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比亚迪投资成立新公司 经营范围含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

来源:TechWeb 发布时间:2022-04-08

4月6日,福州市卓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吕炳蔚,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销售;充电桩销售;泵及真空设备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等。

美国对LG新能源电池展开调查 涉13.8万辆汽车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22-04-06

据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周二表示,他们正在展开审查,以确保所有由LG新能源生产的有缺陷的电池都已经被汽车制造商召回。

广汽集团财报会细节拉满 曾庆洪:埃安A轮或融500亿元投研发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广汽集团2021年财报已正式发布,其中有亮点、也有压力,在后来的媒体沟通会中,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更是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如子品牌埃安计划A轮融资500亿元、要将如祺出行打造成Robotaxi上市第一股、年底推出百万元级别的电动超跑车型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高水平融合发展”

来源:政务:能源发展与政策 发布时间:2022-03-30

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是驱动全球汽车、交通、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日益增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领域、交通领域、互联网产业的变革与融合也正在提速。

新能源巨头吐槽电池:再涨就做不下去了!

来源:华尔街见闻 发布时间:2022-03-30

在上周末举办的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电池以及原材料涨价的现象级问题,成为车企、供应商、机构讨论的一个焦点,这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路上一个巨大的障碍。

工信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30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3月2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2022)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要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一流企业定标准,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规范有序发展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30

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至少有3套续航标准,每套标准测试方法都不同,不同标准下的续航里程甚至相差超过100公里。宣传页面标的续航里程是545公里,但车上的表显里程只有440公里;一些新能源汽车到了冬天续航里程“打折”,标535公里的车只能跑326公里……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注册量暴增近150%

来源:36氪 发布时间:2022-03-29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新能源相关企业128 3万余家,2021年,新能源相关企业新增注册企业近31 5万家,同比增加86 9%。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注册数量最多,同比增加143 7%。

快速扩容按下“暂停键”,新能源车产业链面临新变局

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时间:2022-03-29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的全面提升,要引导产业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展基础好、产能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聚集,新能源汽车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北汽蓝谷2021年营业收入近87亿元 极狐汽车2022年销目标剑指4万辆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28

3月25日晚间,北汽蓝谷披露2021年年度财报。报告显示,北汽蓝谷去年的营业收入86 97亿元,同比增长64 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 4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2 39亿元。2021年,北汽蓝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 85亿元,现金流转正。

新能源汽车遇“原材料之困”,如何破局?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03-25

今年以来,碳酸锂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碳酸锂价格持续高企产生的效应不断向产业链下游传导,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不小压力。是什么原因让锂价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如何化解“原材料之困”?

恒大汽车投资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来源:TechWeb 发布时间:2022-03-24

恒驰国瑞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唐琳,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充电桩销售;二手车经销;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小米王翔: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2-03-24

3月22日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介绍,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未来公司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加大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正式量产。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最高一辆涨3万,车企老板劝消费者接受现实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发布时间:2022-03-21

“芯片荒”之后,上游原材料短缺加剧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涨导致造车成本急剧上升,进入2022年以来,扛不住压力的车企,开始将压力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市场上主流电动汽车迎来了又一轮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