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太古地产内地商场零售额全面下滑
刚过去不久的新冠疫情感染高峰,对一线城市的零售商业物业产生了多大的冲击?太古地产近期披露的经营数据可见一斑。
近日,深圳市首个“联合上楼”模式落地项目——深圳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项目,在突破100米的工程节点,迎来由14家上市公司组成的业主观摩团,实地感受深圳市在破解产业发展用地突出问题方面作出的关键探索。
2023年上半年以来,来自山东、湖南、辽宁等省份的招商团,奔赴北上广深等创新项目集中地,推介各自的产业环境、投资前景。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国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备受关注,各大城市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以此升级全产业链发展的组织机制和资源整合。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全产业链集聚的功能载体,不仅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区域化与全球化挑战,而且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载体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
刚过去不久的新冠疫情感染高峰,对一线城市的零售商业物业产生了多大的冲击?太古地产近期披露的经营数据可见一斑。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全国共有21家品牌全国首店开业,相比去年同期的22家,变化不大。
2023年,房地产投资市场将如何发展,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图景?观点新媒体对话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李凌,以其多年专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视角和经验,对2023年的投资环境、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面貌进行了深度剖析。
中国产业园区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涉及不同产业层次、覆盖经济领域广泛、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深化对产业园要素集聚、运营机制、产业链和价值链等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及研判,是未来开展产业园规划设计及运营业务的必经之路。
1月15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新谷举行“新谷国际创新中心”主体竣工仪式。“天府新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此次新谷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意味着民营老牌孵化器又一次的迭代更新。”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6日,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就厦门市“松柏项目”以轻资产模式合作举行签约仪式。
我们暂且不多说,囤药到底有没有必要,是多囤还是按需购买。但至少,从这波普遍性的消费者恐慌心理中,我们可以想见,此时此刻,好不容易挨到年关准备大卖的线下零售有多难。
经过这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消费冷却期,国内已经步入WithCorona时代,很多零售企业及各零售业态都应该开始为更激烈的竞争做准备。 而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业态地位就开始动摇的百货业态,究竟该如何面对竞争,更值得大家思考。
对选址严格的龙湖商业来说,一年之内在一个区域新开两座天街,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和战略?将如何做出差异化?
全面放开政策实施后,一方面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对商场等实体商业不再有防控限制,市民出行也不再受限,实体商业是否迎来了黎明?
据相关信息显示,2022年上半年包括广州、深圳、成都在内的全国重点12座城市购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达13 4%,环比增长了22 9%。然而,对消费者而言,线下“逛”的魅力依旧不减,这也直接驱动购物中心的转型信念,于是各种创新此起彼伏……
对于实体商业乃至全商业领域而言,当下当属最难熬的时刻,一方面由于疫情的疯狂肆虐,满城尽是“阳阳阳”;另一方面则是大众的集体风声鹤唳:阴者草木皆兵、阳者有心无力;与此同时,未来依然扑朔迷离,好似曙光就在眼前,但又仿佛尚有诸多变数。
浦东开发开放阔步向前,金杨原有的商业建筑设施也面临着老化的问题,亟待更新。为此,金杨陆悦坊在外型改造、空间规划、品牌招商等方面做了针对性升级,关注居民购物消费、文化娱乐、亲子教育等领域,让金杨居民享受到更丰富、人性化、高品质的社区消费体验。
2023年全国拟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501个(不含专业市场、酒店及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2万方),新增商业建筑面积4569 6万方,平均单体建筑面积9 12万方。
前几日因“消费降级”一题与几位业界专家进行了一番探讨,没想到大家越谈越深入,最终竟推出了一种可能——距离行业的暴雷或许已然越来越近。
在迈入全新的2023年,全国新商业项目供应情况如何?各个企业将如何展开实力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有哪些头部商业项目值得关注和期待?行业将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12月全国将新开商业项目(不含专业市场、家居商场、酒店及写字楼、纯商业街区,商业建筑面积≥2万㎡)共62个(其中已开业2个,试营业3个),新增商业建筑面积715 07万㎡,平均单体建筑面积约11万㎡(总表见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