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发布,16位中国创投人入选,沈南鹏、刘芹进入全球前五
2022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The Midas List)于当地时间4月12日正式揭晓。创立于2001年的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其英文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拥有点石成金能力的迈达斯(Midas)王,因此这一榜单又被称为“金手指榜单”。这一榜单的发布,被视为“投资界奥斯卡”。
6月6日晚间,创投界一则重磅消息出炉。红杉资本宣布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化策略,在2024年3月31日前实现美欧、中国、印度 东南亚三大区域各自完全独立,采用不同品牌运营。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将模式创新比喻为多巴胺,能带来快速短期的回报;在他看来,硬科技相当于内啡肽,能带来长期回报,“中国的创投基金要真正推动科技进步,必须投资硬科技,这也是风险投资诞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最高价值。
日前,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高新投”)、南方科技大学科技园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举办“党建红”引领“科技蓝”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南科大专场“科创星期五”科技金融活动。
6月2日,达晨财智宣布最新一期综合基金创程基金的首关——总规模 80 亿元,首关金额超 50 亿,历史投资人复投率超6成。至此,这家崛起于深圳的本土创投执掌超400亿元。
2022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The Midas List)于当地时间4月12日正式揭晓。创立于2001年的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其英文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拥有点石成金能力的迈达斯(Midas)王,因此这一榜单又被称为“金手指榜单”。这一榜单的发布,被视为“投资界奥斯卡”。
流动性偏紧大环境下,投资人开始规劝企业创始人,既不要步子迈得太大,更不要“自视清高”。上述投资人表示,现金流“太宝贵了”,企业应该守住现金流,“一旦企业出现流动性或者遭遇其他瓶颈,创始人不妨考虑被并购机会。”
2022年是互联网巨头对外投资收缩的一年。有数据显示,腾讯2022年对外投资80余笔,远低于去年210次。变化的不仅仅是数量,腾讯投资的项目也变得更“硬”。
国雄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雄资本”)在广州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一亿元,切实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继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REITs扩募指引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市场就迎来首批公募REITs扩募,9月28日,沪深交易所5只公募REITs发布扩募公告。
赶在假期前,高瓴搞了个大新闻,官宣杀入种子轮,推出“Aseed+”种子计划,原话是“单独设立种子投资序列”,负责人是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之前带着120人团队下场、帮助百丽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那位。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国的投资创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新的红利和机会?创业者及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
9月27日,全国社保基金出台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简称《实业投资指引》),《实业投资指引》在总结实业投资管理经验基础上,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实业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阐明了实业投资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完善了实业投资管理运营体系。
中国基金报记者27日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获悉,从2004年开展实业投资以来,截至2022年6月末,社保基金会累计投资规模近3000亿元,取得投资收益超过2400亿元。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近日,社保基金会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以下简称《实业投资指引》)。
在大会的唯一的开放环节——巅峰对话中,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和利资本董事总经理肖鹏,天数智芯CTO吕坚平围绕AI芯片的趋势变化,进行了一场以“创新与生存,AI芯片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巅峰对话。
今年以来,实业界掀起了一波“创投风潮”。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设立或参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在接受中新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面向全国的市场化科创母基金,该基金成立的初衷即是要成为科创领域的“超视距雷达”和“高灵敏探针”,引导中国的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蓝图成长为可应用产品,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深度联动的创新之举。
9月24日,在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产业服务论坛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上海科创基金联合发起设立的上海S基金联盟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S基金联盟。
日前,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资本”协作聚合,共同发起设立的青岛市红土湛卢二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落地青岛。
日前,在雪球有投资者贴出了自己购买私募产品暴亏的经历,买了五只私募产品,其中有两只大幅亏损,两只盈利,亏损最多的有27%。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只盈利的产品暴赚82%,策略居然是做可转债的,可谓是百亿私募可转债策略“吊打”股票策略。
这是在个人LP身上才能看到的粗粝与洒脱。今年是澳银资本入华的第14个年头。早年美元母基金的出身背景给了熊钢一些做GP的启发,于是带着团队奋战至今。
当VC投资人离开大平台的背书和资源支持,要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用六年时间作出证明。
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或「公司」,股份代码:3931 HK)于23 日起招股,预计于10月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