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尚需努力:这两年上市的硬科技公司,你们才渗透了60%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把成功上市作为一个节点,那么近两年来走向这一节点的企业有哪些特点,而这些企业上市前在一级市场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6月6日晚间,创投界一则重磅消息出炉。红杉资本宣布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化策略,在2024年3月31日前实现美欧、中国、印度 东南亚三大区域各自完全独立,采用不同品牌运营。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将模式创新比喻为多巴胺,能带来快速短期的回报;在他看来,硬科技相当于内啡肽,能带来长期回报,“中国的创投基金要真正推动科技进步,必须投资硬科技,这也是风险投资诞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最高价值。
日前,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高新投”)、南方科技大学科技园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举办“党建红”引领“科技蓝”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南科大专场“科创星期五”科技金融活动。
6月2日,达晨财智宣布最新一期综合基金创程基金的首关——总规模 80 亿元,首关金额超 50 亿,历史投资人复投率超6成。至此,这家崛起于深圳的本土创投执掌超400亿元。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把成功上市作为一个节点,那么近两年来走向这一节点的企业有哪些特点,而这些企业上市前在一级市场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在业界看来,氢能产业前景可观,叠加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等因素,吸引众多大型能源企业及上市公司相继入局。今年,能源企业加码氢能产业动作频繁。
随着消费规模迅速扩大,嗅觉敏锐的资本也不断涌入。特别是近两年间,中国香氛品牌融资进入爆发期。红杉中国、IDG资本、真格基金等顶级机构纷纷入局。
“2023年中国投资主线非常明显,就是结构牛。”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兴业证券“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如是说道。
从这十年变化来看,巴菲特似乎将更多关注度转向了科技股。此外,“股神”依旧执着于金融股,对于日常消费股的偏好在下降。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超580只公募基金参与北交所市场,继2021年11月份,华夏、南方、大成等基金公司旗下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成立后;2022年7月份,中信建投等基金公司旗下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相继获批注册;至此,北交所主题基金扩容至11只。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将鼓励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探索,鼓励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推行“深圳模式”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匹配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近日,连云港市金融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连云港金控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并正式开展运营,基金总规模30亿元,管理人为集团权属创业投资公司。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日前,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正式启动首支医药产业基金——医脉基金,并与该基金首批拟投项目——河北仁合益康药业集团、上海创诺医药、天津欧德莱生物、德睦熙睿生物、苏州医工所天津工研院进行签约。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深圳创投日启动大会录影致词时表示,推动科创投资合作,相信是港深最具协同效应的强强联手组合,香港有一流的国际筹融资平台,深圳有大量的成功科企和具前途的初创,港深拥有扎实的合作基础,更有互利共赢的合作愿望,对两地创科创投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本届进博会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线下活动已经结束,最新数据显示,11月6号和7号两天,共有1100多家企业参加贸易投资对接会,现场签约合作意向金额超17亿美元,现场投资推介区达成合作超23亿美元,合计实现成交意向超40亿美元。
过去二十多年,五源资本在不同时期分别投出了携程、欢聚时代(YY)、UC、迅雷、小米、小鹏汽车、快手、keep、微医、脉脉等知名企业。其中投资小米,更是赚得盘满钵满,也让五源资本跻身一线投资机构行列。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技术装备展区是一块核心技术的集中区域。汇聚了大量集成电路、数字工业、人工智能、能源低碳、加工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多家公募机构人士评价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补充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为更好推进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落实做深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近日,我市举行资本助力·智创未来——2022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对接会暨精品项目路演活动。
有些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运作非常高效:模式创新和管理人(GP)选择合适,而有些地方政府不知道管理人(GP)有财富管理型股权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型股权投资机构。这是关键所在!
10月29日,楚天高速(600035)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楚天高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自有资金5000 万元参与投资湖北交投 中金睿致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在动力电池这个已然热得发烫的领域,富欣如何看待其中的投资机会?如何把握投资时点?所遵循的基本逻辑和投资路径又是什么?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川味川调食品 餐饮 酒水企业开始对接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有14家四川的食品、餐饮企业获得投融资,总金额超过14亿,另有两起投融资未披露具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