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自曝业绩变脸,紧急回应能否挽救股价?
千亿巨头上演“危情48小时”。这几天药明生物(2269 HK)有点忙。先是发了一个业绩不及预期的“利空”消息,股价2天下跌31%,又紧急公告,公司拟回购最多4 248亿股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12月6日股价有了止跌迹象,收盘小幅反弹。
品玩8月8日讯,据证券日报消息,进入8月份以来,多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加入降价大军,涵盖车型超20款,价格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
近期,国内胰岛素厂商陆续披露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显示,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自今年1月19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后,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历时近半年时间终于在近期对外披露了一轮问询回复意见,相较同期企业,公司闯A速度已然“掉队”。
千亿巨头上演“危情48小时”。这几天药明生物(2269 HK)有点忙。先是发了一个业绩不及预期的“利空”消息,股价2天下跌31%,又紧急公告,公司拟回购最多4 248亿股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12月6日股价有了止跌迹象,收盘小幅反弹。
深圳以“生物制造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盛宴——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暨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2月12日—13日在坪山区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3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将于12月12日—18日同步举办。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短,迎来了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上,2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如何激活生物医药创新“最先一公里”。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培育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离不开资本产业的高效协同。
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业绩展望,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11月30日,中药上市公司方盛制药(11 610, 0 49, 4 41%)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广东方盛健盟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健盟药业”)于今年1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诺丽通颗粒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受理。
一位业绩顶级、长期持有诺和诺德的欧洲基金经理发出信号:对减肥神药的炒作应该告一段落了。今年以来,诺和诺德公司的股价涨幅高达57%以上。
近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批复,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健康医疗服务领域等5大服务业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纵观202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前100名的,自免类药物就占了22个,合计销售额达到974亿美元,平均每个药物的销售额可达到44亿美元。
李宁认为,在临床试验成药率低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整个创新医药研发体系上下游联通不充分。现有模式的弊端在于,药物研发始终处于一种“交接棒模式”之下,每个部分只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并非以最终药物成功上市应用于临床为目标,不能形成完整闭环合力。
加快创新药产品布局,罗欣药业(6 060, 0 09, 1 51%)(002793 SZ)转型效果显著。
11月17日,在2023中国医药(12 050, 0 12, 1 01%)工业发展大会主题报告上,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介绍,集团2020—2023年三年累计科技投入和工业设施投入50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11月16日下午,华森制药召开三季度业绩网上说明会,公司管理层就市场关注的创新药、特医食品布局、集采中标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作为医疗快消品在线上销售,癌症筛查产品的价格有望下降吗? 11月13日,“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在媒体沟通会上宣布,2023年“双11”,公司旗下癌症筛查类产品在电商全渠道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同比2022年“双11”增长超30%。
血液制品白蛋白,是失血性救护等场景下的“救命药”。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每年临床使用的相关产品中超过60%依赖欧美国家进口。
11月9日至10日,“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办。该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