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健康生活有多重要?新研究发现,即使患病也能延长寿命4~5年
美国心脏协会(AHA)引入了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的概念,建议根据“简单生活方式7项措施(Life’s Simple 7)”对心脏健康进行评分。
首款磁电晶体管研制成功 可进一步促进设备的小型化
全球首个磁电晶体管,不仅有望帮助满足人们对数字存储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该领域的能耗降低5%,还可将存储某些数据所需晶体管的数量减少多达75%,
中国编年史中可能发现最早极光记录
加拿大和日本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一个天体事件可能是已知最古老的极光,比之前的纪录早了大约3个世纪。
森林砍伐影响远超碳:一系列生物物理因素正在被它所改变
由于当森林覆盖丧失时会有碳进入大气,所以长期以来,森林及其因砍伐而造成的损失已被计入气候计算中。
科学家打造出能让机器人拥有近乎人类触感的人工指尖
机器人可以被编程举起一辆汽车,甚至帮助进行一些手术,但当涉及到拿起一个它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物体,比如鸡蛋,它们往往会惨遭失败。
韩国现首例新冠重组毒株XL感染病例:无出境史、未出现症状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发布通报称,韩国首次发现新冠重组毒株XL的感染病例,目前防疫部门正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北极海冰在35年里减少了95% 2050年夏季恐将无冰
3年前,美国宇航局日前发布了北极冰层的动态变化图,显示北极海冰在1984年至2019年间急剧减少,从31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1 6万平方公里,意味着35年里减少了95%。
森林砍伐影响远超碳:一系列生物物理因素正在被它所改变
由于当森林覆盖丧失时会有碳进入大气,所以长期以来,森林及其因砍伐而造成的损失已被计入气候计算中。
植物多吃一点,糖尿病少患一点
近日发表于《糖尿病》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咖啡、豆类等,可以降低一般健康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T2D)的风险,而且有助于糖尿病预防。
全国俯冲式降温 有城市单日降温19℃
一股“全能型”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中东部,今后三天(11日至13日),大江南北将体验“俯冲式”降温,各地气温跳水幅度之大,犹如“一夜换季”。
卫星图像显示美国第二大人造水库鲍威尔湖的水位急剧下降
美国第二大人造水库鲍威尔湖的水位已经降至自50多年前建造以来的最低水平,威胁着数百万依赖其供水的人。
基于自然的临时性碳清除可以帮助我们免受地球变暖的影响
基于自然的临时碳清除可以降低全球峰值变暖水平,但只有在辅以雄心勃勃的化石燃料减排的情况下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