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数智化转型峰会开幕 上海“数字先锋”企业分享如何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
为了助力上海工业企业更好地总结供应链抗风险经验,提高供应链韧性,第三届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节期间,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和京东工业联合举办的2022工业数智化转型峰会在上海举行。
8月7日,观察者网查阅企查查信息发现,华为新成立东莞棠雅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日期2023年8月3日,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秋一杯”如火如荼,我看到有一个小品类格外亮眼:茶咖。
都说夏天的命,是汽水给的。作为公认的“解暑神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少不了国产汽水的影子。
从去年年末开始,消费复苏、回暖,基本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旋律。事实上,诸如旅游业、餐饮业,的确迎来了“春天”。
为了助力上海工业企业更好地总结供应链抗风险经验,提高供应链韧性,第三届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节期间,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和京东工业联合举办的2022工业数智化转型峰会在上海举行。
8月30日上午,通用技术集团、飞利浦公司、威高集团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山东大厦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活动。
8月28-29日,2022世界莞商大会在东莞召开。大会报道《A louder voice to the private economy: The 2022 World DongguanEntrepreneurs Convention opens》(中译名:2022世界莞商大会召开民营经济作用进一步强化)经全球通讯社联盟推送,第一时间被全球680家主流媒体网站采用,覆盖量预计达到2 67亿人次。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2022年度第四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北京致远慧图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显著的创新价值成功入选。
在近日召开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三省一市首批20家企业的“创新需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大先导产业领域,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
“AI大装置对于商汤确实是地基一样的存在。”在量子位联合创始人李根看来,依托于大装置,商汤可以有“顶梁柱”,即带动营收增长,实现新增量的业务。实际上,AI基础设施的商业化能力,在商汤8月25日晚公布的中期业绩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发布《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披露了阿里在环境、均衡发展、企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思考和行动。
8月28日上午,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与实施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夷陵区龙泉镇举行。本项目是公司深耕湖北、融入湖北,积极对接湖北省“十四五”发展需求,落实湖北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的重要举措。
近日,“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话题登上热搜,起因为周黑鸭(01458 HK)、绝味食品(603517 SH)、煌上煌(002695 SZ)三大“鸭脖巨头”集体利润跳水,业绩下滑。
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互联网平台是建设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工业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是两大落地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近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车规级芯片测试认证中心在北京经开区正式启动,同时颁发中国首张“车规级芯片产品认证证书”。作为提供车规级芯片产品认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这一平台可助力打通国产芯片上车应用通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院士26日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氢能产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产业链正由燃料电池汽车单点突破迈向多元应用场景的系统提升。
8月25日,华米科技(NYSE:ZEPP)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在该季度,公司营收约为11亿元人民币(1 66亿美元),符合之前公布的营收指引;环比增长46 4%。
3000家首轮开店目标完成不到十分之一就陷入闭店风波,舌尖英雄的“失意”,会给爆炒的预制菜泼一盆冷水吗?
今年以来,预制菜赛道持续走热,并且在资本收缩的大背景下逆势成为新的投资风口。从餐饮品牌到上游原材料供应链,各大领域玩家纷纷跑步进场闯关新赛道,在预制菜里找寻转机和新生意。
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称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达到3万亿元;到2030年,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 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