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家创新层公司年报爽约 三成意欲告别新三板
尽管新三板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已经落幕,但仍有多达500多家挂牌公司未能如期披露年报,其中包括59家受各方关注的创新层企业。
8月15日,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固高科技,股票代码:301510 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股开盘报75 00元,最高至96 18元,截至收盘报68 00元,涨幅466 67%,成交额21 53亿元,振幅246 00%,换手率86 50%,总市值272 01亿元。
8月10日消息,美的集团公告,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公司研究论证公司境外发行证券(H股)并上市事项的议案》。
日日煮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IPO并不是“一撤了之”。证监会曾在公告中表示,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尽管新三板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已经落幕,但仍有多达500多家挂牌公司未能如期披露年报,其中包括59家受各方关注的创新层企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4日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4 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4 55%;共实现净利润约2 18万亿元,同比上升1 29%,扭转了2015年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
随着2016年年报披露,A股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披露。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A股总计有10家上市公司数量不足30人,其中创兴资源员工总数为10人,为人数最少的上市公司。
一名接近东莞证券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荐机构觉得这个案件可能会是一个风险,万一出现风险但又没有做中止程序,那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中止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出于审慎的考虑,保荐机构按了暂停键。”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在2016年实现了盈利,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呈正增长,两成公司盈利翻番,其中145家企业更是赚钱过亿。
证监会近期公布IPO企业最新排队情况,截至4月28日,上海十月妈咪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妈咪”)审核状态为“已反馈”。
“公司自2017年申报上市开始,就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不存在急于上市的问题。”4月27日晚上10点10分,三只松鼠在回应时代周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强调道。
众所周知,企业从申请到最终挂牌新三板通常需要3-6个月。与在a股上市相比,所需时间是大大减少了,然而,董秘的任务却变重了。稍有不慎,就会收到股转系统的问询函或连累公司吃罚单。
4月18日,国务院网站公布《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和十二个具体改革事项,并将重点改革任务分工到各相关责任单位。
一边是新股发行提速、“转板”通路开启,一边是分层“升级”在即、精选层渐行渐近。众多新三板企业正面临选择,是扎堆转战IPO,还是留在新三板绽放?
从财务角度看,为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
几乎与A股同步,11000余家新三板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已近尾声,截至目前,有约10200家公司按期披露年报。其中,超过八成的新三板公司去年实现了盈利,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呈正增长,两成公司业绩翻番。
4月27日上午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腾讯旗下音乐业务启动上市计划,公司已开始为腾讯音乐上市寻找投行,腾讯音乐估值达100亿美元。
贾跃亭控股的乐视控股资金危机已经蔓延到其染指的各个领域,在乐视控股不久前刚宣布无法如期披露2016年年报并因此可能面临终止挂牌风险之后,乐视控股旗下的酒类电商销售平台网酒网也突然宣布拟退出新三板,而这距离其挂牌新三板不过整整8个月。
“今天我负责的项目就有两家新三板公司披露年报。”4月26日,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君(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最近审计新三板年报工作量很大,事务所一直在加班加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4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132家已披露2016年年报,有79家公司净利润实现一定程度增长,占已披露年报公司的59 85%。
今年以来,在流动性不足、制度供给不明朗,以及IPO保持快节奏的背景下,不断有新三板企业选择IPO排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0多家新三板企业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同时公告接受IPO辅导的企业超过400家。
昨日,西部证券发布2016年年报。至此,已有26家上市券商公布年报(国投安信除外)。26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2561亿元,同比下滑40%;实现净利润869 3亿元,同比下滑49 95%。
每年A股市场都会上演一出保壳大战,2017年新三板市场也正在上演类似的戏码。只不过,这些公司保的不是挂牌资格,而是“创新层”资格。
近期PE机构竞相争取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Pre-IPO成为热点。水涨船高,拟上市公司的估值整体抬升,业绩增长快的新兴产业公司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