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正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
梅花创投吴世春: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古往今来,关于认知力有很多说法,但是偏重的方向大多都与创业没有强关系。不过,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知名天使投资人吴世春却喜欢从创业的角度给认知力下定义:认知力即解决自己不知道的问题的能力。
-
叶敬忠: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
6月21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简称“中国农大人发学院”)2023年度毕业典礼上,院长叶敬忠发表题为《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的毕业致辞。
-
深圳市政协委员冯艳虹:政企协同发力,让深圳商业智慧化引领风骚
2023年6月20日15时,深圳市政协2023年第二场“委员议事厅”邀请6位来自市、区的政协委员,围绕跑出智慧商业转型“加速度”,点亮国际消费中心“新坐标”主题展开热议。
商学
喧嚣过后,亦敌亦友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我很敬佩马云,马云身上的精神很可贵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就在亚布力论坛上表示,“我很敬佩马云。我不客气地说,中国企业家过去整体是套利型的,马云这类创新型企业家少之又少。”
阿里董事长张勇: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于与消费互联网的完美对接
“今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达到4982亿,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内需的活力,同时也体现出数字技术和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金融业充分结合后,产生的巨大能量。”张勇说,复苏势头的背后,技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技术突破是所有创新的基础。
3300名高考状元没一个成行业领袖: 这个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著名作家凌志军曾经对多名顶尖人才做过深入调研,通过对他们成长经历的调查,他找到了答案。他发现顶尖学生要想成为顶尖人才,关键在于一点:发现自己 。
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 学者:倒逼企业快速捕捉消费者需求信号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双11”交易额成绩亮眼。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双11”再创新高的交易额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民众对市场信心的恢复,这背后其实是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
滴滴柳青: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10年后交通会电动化和自动化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数字城市“分论坛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Carlo Ratti讨论了疫情背景下企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基辛格:美国下任总统首先要和中国进行对话
在16日晚举行的2020年“创新经济论坛”线上视频会议上,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表示,美国下任总统首先要和中国进行对话,通过沟通来管控分歧、促成合作。
中纪委机关刊:一拨拨检查督导让基层苦不堪言
数据表明,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问题得到强力遏制。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个问题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基层反映,产生问题土壤并未完全铲除,新老问题相伴而生、表现形式由明转暗、实际数量不减反增等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潘岳: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尽管现代化将东西方熔于一炉,但在文明层面,双方的了解——尤其是对彼此文明“根性”的理解,却远远不够,甚至存在误解。那么,中西文明的“根性”究竟有何不同?
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
在美国,从IBM到微软、谷歌,科技巨头均饱受反垄断大法监管。在腾讯音乐受到反垄断调查后,伴随《反垄断法》的修订,腾讯、阿里统领的10万亿帝国,会不会受到新的调查?
黑龙江省省长:让企业活下去,这是硬道理
没有企业,就保不住就业。该免的降的缓的返的补的,一定要落实到位,政府准备过紧日子,但是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让企业过活日子。
王志纲:未来5-10年,中国将经历一次至关重要的周期
民营经济已经不是早期的野草,而成为了参天大树,从上层建筑而言,民营经济已经不再是权宜之计、顺水推舟的含混过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兴。清醒、理智的领导人一定意识到,在任何一个社会,企业家都是国家经济的主体,没有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崛起。
李嘉诚: 穷人=怀疑+拒绝, 富人=接受+了解!
很多人想把握机会、但要做一件事情时,往往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让自己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不断浪费时间,虚度时光。
陈春花: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篇章
基于过去的认知,企业无法走到未来。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企业发展的下一个篇章该何去何从?在「2020农商银行财经论坛·共生课堂」上,陈春花教授发表精彩演讲。她表示,面向未来,超越与变革是必经之路,企业发展应当寻求开放共生,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