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树兰医院即将上市,创始人为李兰娟院士夫妇,两年亏损近2亿元播

来源:王五说说看 发布时间:2023-09-04 12:22:01 编辑:夕歌

导读:如果树兰医疗上市成功,那么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将多出一家上市医院,李兰娟院士夫妇也将名利双收。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李兰娟院士的大名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新冠爆发初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兰娟院士的丈夫是郑树森,同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国内的肝移植专家。

当然,如果你是浙江人,特别是杭州人的话可能早些年就知道这对院士夫妇。杭州有一家知名民营医疗机构——树兰医院便是由夫妇俩创立的,医院名正好由郑树森的“树”和李兰娟的“兰”组成。

2023年8月28日,杭州树兰医院的母公司树兰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民营医疗机构正式踏上赴港IPO之路,目前来看极有可能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树兰医疗曾经在2021年4月寻求在A股上市,后来便没了下文,这次出境入港是先打算在香港完成IPO,之后再找机会回A股上市。

如果树兰医疗上市成功,那么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将多出一家上市医院,李兰娟院士夫妇也将名利双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树兰医疗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健康医疗服务、医学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科技型医疗集团。此前,李兰娟院士为公司董事长,2020年12月卸任后由其子郑杰接任,成为树兰医疗的一把手。

招股书显示树兰医疗的大股东为树兰投资,持有46.91%的树兰医疗股份,而树兰投资由郑杰和郑俊控制。与此同时,郑俊还直接持有树兰医疗0.48%的股份。换言之,郑杰和郑俊的持股比例为47.39%,远超其他股东。

郑杰是李兰娟夫妇的儿子,郑俊也姓郑,又和郑杰均为树兰医疗大股东树兰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外界猜测两人大概率是兄弟关系。上市前“创一代”已经将业务交给了“创二代”,曾经同为树兰医疗董事的李兰娟和郑树森夫妇不再公司内担任任何行政职务,过上了退休生活。

树兰医疗成立不久便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成立以来,包括红衫中国、国寿股权投资、毅达资本、人保资本、银河源汇等多家投资机构向树兰医疗送来了橄榄枝,五轮融资累计筹集到接近9亿元的资金。

2021年3月是树兰医疗冲击IPO前的最后一次扩股融资,该轮融资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80亿元人民币,两年里树兰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当下的估值应该不止这个数字了,很有可能达到了100亿元以上。

不过,估值的持续膨胀并没让树兰医疗的经营业绩跟着上涨。

2020-2022年树兰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8亿元、15.48亿元和17.78亿元,增长缓慢且2021年更是出现了同比下降;净利润方面,2020年盈利6410万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了8230万元和1.11亿元。针对两年亏损近2亿元的业绩树兰医疗的招股书中提到是因为成立了树兰(安吉)医院及树兰(衢州)医院导致资本支出增加所致。

浏览树兰医疗官方网站发现集团旗下有三家直营医院,分别是树兰(杭州)医院、树兰(安吉)医院和树兰(衢州)医院,后面两家确实是这两年刚成立的。此外,树兰医疗还在筹备树兰(博鳌)医院和树兰良渚国际医学中心,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资本支出、需要上市融资,亏损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

三家医院对树兰医疗的营收贡献差距很大,成立最早的树兰(杭州)医院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最近一年贡献的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接近60%。若若树兰(杭州)医院发生任何业务中断将对公司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院士创立的公司上市并非新鲜事,此前有不少案例,如施一公院士创立的诺诚健华早在2020年就在香港完成了IPO,去年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实现“A+H”股双上市。李兰娟夫妇的树兰医疗驶上资本快车道与他们的儿子、现任公司董事长郑杰在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有关。

47岁的郑杰非医学出身,1998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年1月取得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在数字医疗上发挥了专业优势,并擅长利用资本运营医院且拥有丰富的创业与投资经验。撇开这次的赴港IPO不谈,从树兰医疗的其它资本运作上也能看出这点。

树兰俊杰资本是树兰医疗旗下专门负责投资的实体,已经累计投资孵化的项目估值超过百亿。2015年前后树兰医疗就发起了医疗产业基金会,募集50亿元资金参与公立医院混改,截至目前已经对外投资了十多家企业,涵盖范围囊括基因编辑、医疗大数据、肿瘤治疗、母婴等多条赛道。

郑杰曾表示在投资板块扮演投资人的角色,积极投资一些围绕生命科技领域的创新公司和产品。由此可见树兰医疗的目标直指成为国内投融结合的大型医疗产业集团。

民营医院、工程院院士、上市公司,这几个关键词叠加在一起容易引发热议,医疗民营化、资本化以及院士当老板在国内可能让部分人很难接受。在老百姓的惯常思维里医疗和享受国家特殊补贴的院士不应该与资本有任何联系。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念需要更新,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尤其是在好的公立医疗资源远小于现实需求的当下,民营医疗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知名度的院士参与其中也算是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