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热点 > 正文

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上海、苏州并列城市榜第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4-03-29 14:52:48 编辑:诚富

导读: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鼓励产业聚集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上海、苏州并列城市榜第

全国正在形成包括万亿级集群、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集群,以及世界级集群、国家级集群、区域级集群等多个体系。

近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与上奇数科联合发布《2024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百强集群汇聚了180.1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近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800家上市公司。2024年百强集群中民营企业融资总额超4000亿元,占比近50%。

“报告以全国2000余家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 区域分布、集群类型以及发展态势等方面展开研究,以突出民营经济在驱动产业集群萌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会峰对第一财经介绍。

广东民企数量第一

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900万家,同比增长16.1%,占比达到92.7%。

民营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9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4%的国高新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根据报告,东部地区民营企业超3000万家,占比达53.6%;中部地区占比21.72%、西部占比19.8%;湖北、湖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广东民营企业数量高居第一,超720万家;山东省超500万家;江苏、浙江位列第三、第四,均超过300万家。

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截至2023年12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民营企业占比94%;全国10.3万家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占比95%;技术创新成果民营企业贡献70%左右。

泉州民营经济占比(97%)在全国24个万亿GDP城市中最高,贡献了72%的税收、83%的GDP、90%的技术创新成果、92%的就业。

去年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措施在落地见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2.7%;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分别增长8.0%、6.0%、18.9%。

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上海、苏州并列城市榜第

报告显示,百强产业集群有七成集中在东部。东部地区68个,江苏、浙江、广东三省集聚近50%的产业集群。拥有产业集群数超过3个(含)的城市有上海、苏州、常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宁波、深圳、台州、无锡、郑州、重庆等13个;上海和苏州以5个产业集群数并列城市榜第一。

第一财经梳理数据发现,位居省份第一的江苏,其18个产业集群分布在8个城市,分别是苏州5个,无锡3个,常州3个,南京2个,连云港2个,徐州1个,南通1个,扬州1个。

第二多的浙江有14个产业集群,分布在7个城市,宁波有3个,台州、绍兴、嘉兴、湖州、杭州各有2个,温州有1个。

广东共有12个产业集群上榜,入选数量居各省份第三。其中,深圳4个;广州、东莞、惠州各2个;佛山、中山各1个。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泛家居、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家电等广东具有优势的制造业集群。广东入选的产业集群排名总体较为靠前。

中部地区则有21个,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以及湖南等区域;西部地区10个,重庆、四川优势突出。

报告显示,百强集群涉及20个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等民营经济活跃地区表现抢眼,分别入围17个、16个、12个,合计占比45%;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5个省市拥有5~8个产业集群,主要由一线城市及民营企业活跃地区构成,其中,福建有6个产业集群入围百强,分布城市为泉州(3个)、福州(1个)、厦门(1个)、宁德(1个)。

从产业结构看,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动力电池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占比70%;独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表现亮眼,如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

产业链覆盖度方面,百强集群达88%以上,生物医药、动力电池、新能源、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产业链覆盖度超92%。从创新特征看,90%的产业集群参与了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累计授权专利48.7万件,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集群专利授权量占比近五成,位居产业集群前列。

从股权融资看,集群平均融资金额超百亿元,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民营企业融资活跃。上海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排在前十。

对于百强产业集群的下一步发展,报告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实施集群能级跃升计划、培育全球供应链集成能力、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建设产业治理数字化平台、坚持融合化绿色化差异化。

“比如,推动产品在全世界不同区域完成生产,未来集群必须具备系统集成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加快建立与高端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超级产业集群的打造,增强龙头企业面向全球高端要素整合的系统集成能力。”孙会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