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0亿公益慈善资金“待命”创投圈 大干快上还需迈过四道关
导读:在私募股权投资中较为罕见的一类资金来源——公益慈善基金,近日开始受到关注。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长期资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指出,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公益慈善资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股权创投基金的配置比例。
这是公益慈善基金首次作为股权创投基金的长期资金被监管层提出。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公益慈善基金是一级市场中非常小众的资金来源,但此次监管层发话,或将引发业内的进一步思考和更加积极的探索。
净资产超2400亿元
不少基金会已开展投资
公益慈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合法社会组织。从资金投向来看,业内普遍认为,慈善基金多以救急扶危为主要目的,公益基金则更多用于资助公益事业。从募资方式来看,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后者多指企业基金会。
《2023中国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已注册基金会数量达到9620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占比达71%,公募基金会占29%。从总资产来看,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2402.25亿元的规模。另有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有21家,大于20亿元的有12家,主要为大学基金会,以及个别家族基金会。
记者根据基金会的审计报告梳理了几个国内活跃的基金会资产情况,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慈善总会资产总额约为25.3亿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20亿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9.8亿元,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2.3亿元,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总资产为3.57亿元。
商业回报是公益慈善事业获取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早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基金会可以以安全、合理的方式对基金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上述《报告》显示,基金会行业已逐渐意识到资产增值保值的必要性,投资意识逐渐提高。2021年120家抽样基金会累计投资余额为735亿元,其中84家有投资行为,占比高达70%。
高校教育基金会成为
参与股权投资“主力军”
根据《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基金会可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基金会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积极性如何?
记者查询了解到,上述几个活跃的基金会中,仅有南都公益基金会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有开展股权投资。其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曾于2023年4月投资上海谱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投资金额约为5000万元,持股比例为10%。该基金由谱润投资作为管理人,已对外投资了8家企业,其中有2家IPO企业。
据执中Zerone收录的数据显示,以“基金会”命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出资主体有近90个,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知名高校的教育基金会。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基金会中,已有77%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因此,高校基金会成为了慈善公益基金中最活跃的出资主体。比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出资基金数量为49个、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出资了21只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出资了10只基金。
非高校基金会中,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投资了14只基金,出资金额约2000万元,均为谢诺投资旗下基金;其次是爱佑慈善基金会,投资了7只基金,这些基金的投资机构包括源码资本、五源资本、高榕资本、经纬创投、清科目基金和正心谷资本,该基金会通过这些投资机构间接投资了446家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无论从出资次数还是出资规模来看,高校教育基金会都最多。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基金会做投资有很明确的诉求:一是弥补学校的科研经费不足;二是增加资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发放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三是为学校的院系建设和扩张积累更多资本。“学校自身的捐赠资金肯定不够的,要通过投资获得更多收益,在美国,高校捐赠基金是创投市场上很庞大的资金来源。”熊钢表示。
四大因素制约
建议从制度等方面破题
公益慈善基金通过合法、安全、有效投资活动实现保值增值,不仅关系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力量。熊钢认为,由于公益慈善基金的规模和体量比较小,仍然是一级市场中非常小众的资金来源,但此次监管层首次提出,或将引发业内的进一步思考和更加积极的探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何艳春早前也曾提及,随着资管净值化转型加快,包括公益慈善资金在内的中长期资金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股权创投基金将获得更加长期、多元的资金来源。
但记者通过梳理主流基金会的出资行为发现,高校基金会以外的其他公益慈善基金,在股权投资中的配置较少,即便是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部分头部公益慈善基金会,也多以短期的债权投资为主。公益慈善基金在从事股权投资中有何掣肘?
记者结合公开资料和采访总结出四方面原因:一是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开支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因此,公益慈善基金会要确保年度慈善活动支出和捐赠财产及时足额拨付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投资活动。这对于许多本身体量并不大的慈善基金会来说,投资只是个“可选项”。
二是资金使用不易。“我们公司也有自己的公益基金会,但运营起来发现,支出每一笔资金都要经过流程复杂的严格审计,但有些救急的钱是不能等的。”熊钢认为,连做慈善的资金都要被严格审计,更何况做投资理财。他建议,在合规的前提下,需要更加优化慈善公益资金的使用流程。
三是慈善公益基金做股权投资的税费较高。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曾列举一个例子,在内蒙古注册的老牛基金会前几年有一笔股权转让收入,但被追缴2.5亿元企业所得税并罚了800万元滞纳金。这也是历年来几十亿、超百亿元的慈善基金或慈善信托没有落地在国内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制度上的不完善造成了绝大多数慈善机构宁愿把资产存放银行,也不愿意积极从事投资理财活动。而作为影响力投资和一二级市场ESG投资的参与主体,落实慈善资产税收优惠制度,不仅可以吸引和留住大额慈善资产,还能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四是慈善资产管理是风险性很高的专业活,多数慈善组织缺乏专业能力。徐永光认为,这也是金融行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和拓展新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