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九:你不得不知道的八种商业模式
导读:今天和你分享一下,八种商业模式的进化过程,最后一种模式,也许就是适合所有人的模式,不管你是普通个体还是企业家,不管你是高管还是投资人,你都可以采用。
你是不是还在用1.0版本的商业模式,做8.0版本时代的事情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已经进展到 8.0 时代,而很多人还是处于 1.0 模式来做 8.0 商业的事情
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没有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
今天和你分享一下,八种商业模式的进化过程,最后一种模式,也许就是适合所有人的模式,不管你是普通个体还是企业家,不管你是高管还是投资人,你都可以采用
第一、产品模式
我以前有一个客户,他是生产帆布鞋的
他在广州白马市场有一个档口,不到 10 平方,也没有加工厂,在档口里面接订单,他又采购鞋子原材料,到别人的工厂去生产
20年前,有很多国外的人到中国订购鞋子,一个订单就是几十万双,一单就赚数百万,他每个月都有很多订单,干了有十七八年,赚了不下十亿
他是 20 年之前开始干的,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
全世界都缺产品,全世界都来中国采购产品
它是一个机遇,都缺产品的时候,他就去生产产品,这个就叫产品模式,也叫做产品批发模式,同样也叫做大量生产模式,只要产量高、产品好,就赚钱多,这是商业模式1.0
现在依然有人再反复强调自己的产品有多少,想要有爆款销售,以为这样就能赚到钱。但是,你观察一下周边的人,有太多太多拥有这种思想的人,却始终不赚钱,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
第二、代理模式
2000 年之后,生产鞋子的工厂把鞋子卖给卖鞋子的,帮你开个店卖,这叫代理模式,你加盟开个店,成为代理商,这是商业模式2.0 模式
代理这种模式做了很多年,现在依然有的企业做得很好,鞋子、服装、化妆品、保健品、烟酒店......各种各样的代理
代理模式,成就了一大批人
但是后来你发现,很多代理商没有管理能力,店是开了,但是经营的一塌糊涂,连最基本的门头设计、店面设计都搞的一塌糊涂,客人就不愿意来买单,尤其是无法销售高价值产品
第三、连锁模式
后来外贸萎缩,他就开始转内销,请了一家公司策划做连锁经营。
为此做品牌定位、做店面设计、做款式开发、招募员工、花了100多万上了ERP系统,连锁店管理系统等,这就形成了连锁店模式
连锁模式的优势在于有非常好的管理方式,所有的店都按照它的统一的标准来输出
在中国市场有很多模式,设计专家设计了很多连锁模式,成功者永远是少数,因为对管理能力要求很高
所以,你也看到了,有不少老板加盟了连锁,但是最终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搭进去了加盟费
那些成功的连锁模式,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所有的产品出来都是非常标准化的,员工选聘和培训都是很标准的,卖什么产品,全中国都统一的,没有什么差别
连锁模式控制性非常强,不管有几千家店或者几万家店,它的产品出来都一样,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有一个叫蜜雪冰城的,就是非常好的连锁模式,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2万多家店,不管是一线城市和是18线的小县城,都是一样的管理方式
但连锁模式有一个难度,就是它要求非常高,它对管理水平、营销水平、团队建设水平、产品研发水平等等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开店成本也很高,不是一般的企业老板都能做到的,这是商业模式3.0
第四、品牌模式
后来发现,不管产品做得再好,店开得再好,假如别人不知道,产品也就卖不好,还有的产品它不是通过店面来卖的,是把产品放到超市里面,或网店上,这就需要巨大的品牌影响力
比如飘柔、海飞丝、沙宣走的就是品牌模式,宝洁和联合利华非常擅长做品牌,宝他们有 200 多个产品线,很多品牌卖到 100 亿以上
还有你看到的康师傅方便面、统一老坛酸菜面、怡宝矿泉水。我以前服务过的几大通信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都是品牌线路,动辄几百亿的销量。这就是做品牌的巨大威力
但是,做品牌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做大量的广告,如果没有广告,很难做成大众品牌,广告费动辄上亿
脑白金靠打广告,王老吉也是,品牌定位再好、产品做的再好,如果没有足够的广告费支撑,一切无从谈起
加多宝、红牛、东鹏特饮、脉动、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七喜,都是靠打广告把品牌做起来的
做品牌花费很高,一般的企业老板做不了,请一线明星,一年一千万,然后再加上广告费投入,至少预算 3000 万的费用,这仅仅是一年的成本
你还要有团队......你没有 5000 万,你就别走这条路了
做品牌风险非常大,你投下去这笔钱有可能做得很好,你赚了几十亿回来了,但是也有可能效果不好,直接就死了
我做15年的品牌咨询,也遇到不少企业老板,一上来就信誓旦旦要做一个伟大的品牌
那么我就会先问问他:你准备投多少钱,如果你没有那么多钱,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做法,从小开始做起的方法,虽然有点慢,但是没有风险
第五、电商模式
2003 年,在整个中国的商品流通中,发生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就是淘宝成立了
这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给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太多的中小企业借助淘宝开始发家致富
第一批做淘宝都是什么人呢?是大学生、宝妈、因为没有什么钱,注册个账号,在市场上看到一个 T 恤,上传张照片到淘宝上,就开始卖了
第二批是什么人呢?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
当初开淘宝,一个月能够赚几万块钱,后来有赚几十万几百万的,有人在淘宝上赚几千万,现在已经很普遍。这是商业模式5.0,电商模式
2008年,出了淘宝商城......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电商上赚钱,电商是中小企业非常好的一个借力的方式,拯救了中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和一部分大学生
2012年,淘宝商城宣布战略升级,更名为天猫,真正进入天猫的就是大商家。直到 2012 年之后,有很多大型的企业才开始进入淘宝。到现在几乎没有哪一家大型企业不进入淘宝了
电商模式,改写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成就了一大批伟大的电商企业。
每次新的商业模式的崛起,第一批进入的人,都不是最有实力的人,而是从底层开始进入的。
第六、微商模式
201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又一次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微信出现了,接下来就出现了微商模式
微商最开始兴起的时候,很多人看不起微商,有的人会说微信上卖东西太 low 了,就在微信上每天发广告,遭人唾弃等等之类。
几年之后开始出现大型商家进入,很多商家,仅仅一个产品一年做几十亿的规模
几乎和淘宝出现初期一模一样,都是最底层的人开始做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
每一种商业模式一定有很少部分的人做得非常好,有大部分人做着不怎么好的,还有小部分人做的很失败
微商的模式让很多基层的人有了逆袭的机会,现在微商已经走到了顶峰的时候,这个行业开始洗牌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走到一定的高点开始下滑,下滑的时候一定是头部的给留下来,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
任何一个时代的商业模式,都是这样更替的过程,没有哪个行业只上升不下跌的,下跌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死了,而是淘汰了一批不能持续前进的人
比如你觉得现在电商已经没法做了,可是你知道吗?现在有很多电商一年可以做数亿
我有一个学员也是做电商的,去年大概做了有8个多亿,今年可能做 12 亿左右,他是卖电器的,还有一个学员是做美妆的,一年做3个亿左右,今年逐渐走向高端客户了
任何一个领域,行业潮流退下去的时候,留下来的都是头部的商家,微商也是这样的,电商也是这样,连锁也是这样的,加盟也是这样子的
第七、平台模式
比如视频号、美团、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等,都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
比如,小米建立了巨大的产业链,除手机外,他投资其他工厂,生产比如:空调、洗衣机、电水壶、暖水垫……
产业链模式不等于贴牌,首先其他工厂要产品足够好,产量足够大,成本够低才会给工厂投资,并且会给工厂进行指导,如何将产品生产好。
以前很多老板动不动就要搞一个平台,但是做平台是一个巨大工程,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两把刷子
从2015年开始,我遇到的想要做各种平台的人,不下100位,投资有几百万的,有几千万的,有融资过亿的,拒不完全统计,死在自己创建的平台上的人,不是99位就是全军覆没
各有各的死法,有的死的决绝,资金链一断裂公司立即解散;有的死很挣扎,没钱了继续去融资,再没钱了就卖房,直至送进ICO
第八、IP圈模式
从2017年开始,出现了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圈子模式,一个超级IP,不断的在输送思想,围绕一群粉丝,开始形成一个情感链和消费链的共同体
罗胖子算是一个代表,用罗辑思维这个知识栏目起步,用个人影响力就形成数百万粉丝。樊登也是一个代表,最初就是群内讲讲书,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形成一大批粉丝
这个模式,不需要投资金钱,但需要投入时间,是用时间换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未来人们的消费,会围绕各个小IP,形成不同的小圈子,很多产品都是小IP自己研发或者专门定制的
粉丝们不再在意价格,也不去淘宝比价,而是基于信任买单,甚至产品还没出,就有粉丝想要付款
在物质已经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进而寻求精神财富,形成不同的小圈子,大家是有一定特定需求的,这个圈子就越聚越大
比如,有的人想要学习商业,就形成商业圈;有的人想要健身,就形成健身圈;有的人想要学习国学,就形成国学圈
他们可以听课、练功法、拜访圣人遗址等;有的人喜欢喝茶,就形成茶友圈,他们一起喝茶,藏茶,做茶投资
未来那些仅依靠平台生意,会越来越艰难
你仅仅做淘宝,依靠淘宝的流量,利润会越来越稀薄,稀薄到你毫无利润,如果你仅仅依靠抖音的流量,那么依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平台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恰恰相反,平台绝不允许流量集中到几个大咖身上,因为那样对平台来说是非常危险
甚至在各个细小的细分领域,流量依然不会集中的几个大咖身上,平台中的大咖会轮流换,各领风骚没几年
唯有的方法,就把IP的力量加强,各大平台吸引流量,然后构建自己的IP圈商业模式
IP圈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人生修行的阵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滋养你的生命
商业世界,就是左脚右脚交替前进,在实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中,不断高速进化,我们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揭示商业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