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冷
导读:大黄附子汤这一方剂,其实主要是用来治疗寒积里实证的,所谓的寒积里实证,其实就是因外在寒邪与体内的食积互结于肠道,进而引起的一类实邪病症,这类患者除了会出现上述医案中的腹痛便秘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胁下疼痛、手足不温等症状。
在《柳选四家医案》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个医案:一名患者本就脾肾阳虚,但在饮食上却没有节制,经常饮酒、暴饮暴食,而最终便导致体内阳气大亏,并出现了自汗病症,且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就如同淋过雨一般,除此之外,还伴有腹部疼痛症状,难以按压,大便也不顺畅,舌头上有厚厚的白腻舌苔,脉象也以沉实为主。对此,医家便选用了医圣张仲景收录在《金匮要略》中的经典药方——大黄附子汤加以缓解,最终病症得以痊愈。
大黄附子汤这一方剂,其实主要是用来治疗寒积里实证的,所谓的寒积里实证,其实就是因外在寒邪与体内的食积互结于肠道,进而引起的一类实邪病症,这类患者除了会出现上述医案中的腹痛便秘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胁下疼痛、手足不温等症状。
这些病症的出现,大多都与里寒积滞内结、阳气运化异常有关。当阴寒凝滞在我们的体内时,若还存在饮食不规律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冷积内结,腑气不通,进而引起腹部疼痛、大便不下等症状,并且体内的食物积滞,还会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气机被郁,就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现象。
由于患者本身就存在阳气不足的现象,为阳气虚弱病症,因此便会难以温暖体内脏腑和肢体,此外,医案中患者所出现的舌苔白腻,脉象沉实症状,也均是寒实的表现。所以,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就需要温暖脏腑,驱散寒气,疏通肠道而止痛,而对此,医圣张仲景的大黄附子汤仅用三味中药,就做到了。其中的三味药材,除了方名中的大黄和附子外,还有一味细辛,整个药方具有温里助阳,散寒止痛,通积导滞的功效。
药方中的附子大辛大热,能够温里助阳,散寒止痛;大黄是泻下药中最常见的药物,很多经典药方中都有它,例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大黄苦寒,苦寒性降,能够通导大便,清理肠道中的积滞,虽然大黄具有苦寒的药性,但与辛热的附子一起,期寒凉的药性就会被遏制,进而可以避免因寒凉太过而伤及其他脏腑。
最后这味细辛,辛温宣通,既能够消散经脉中的寒气,又能够辅助附子温里散寒,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攻下寒积,温里散寒的作用。
这个药方属于温下法的基础方,后来有很多温下剂几乎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药物得到的。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此方时,附子的用量应当大于大黄,而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为了遏制大黄的寒凉药性,同时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