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龚永德:建立更具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挑选优质公司两地上市
导读: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龚永德带来了《关于建立更具规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的提案》。
作者:何秀兰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龚永德带来了《关于建立更具规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的提案》。
龚永德建议,整合上海、深圳和香港的金融资源,尽快为国家建立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龚永德还提出改革方案,即从内地和香港分别筛选出一批在各自属地已上市的优质公司,推动其在两市同时上市,提高投资和融资的便利度。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龚永德;图源:受访者供图
整合沪深港资源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在历史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起和变迁与其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息息相关,伦敦的金融中心是英国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纽约亦是因美国在上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而成为金融枢纽。
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并且超过全球第三至第七大经济体的GDP总和。现在,中国的庞大经济体需要⼀个极具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去配合其长远发展。
龚永德认为,上海、深圳和香港这三个城市在金融领域上各有优点,亦各有缺点。倘若让市场单独主导这三个城市在金融领域上自由竞争,相信他们在20年后都很难超越纽约和伦敦的领导地位。
近期,新加坡在金融领域上高速发展,成功吸引了许多来自内地的资金到新加坡投资。“但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否依赖新加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和可靠的服务? 答案是否定的。”龚永德说。
因此,龚永德建议,尽快整合上海、深圳和香港的金融资源,尽快为国家建立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由于香港税率低和没有外汇管制,加上国家需要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战略目标,香港极有条件凭其制度优势担此重任。
挑选优质公司实现两地上市
龚永德认为,疲弱的股市影响了两地企业可集资的金额、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
为此,他提出了两项改革方案。首先,挑选20至30家现在于上海或深圳上市的优质公司到香港发行H股,让海外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倘若香港股票市场的优质公司数目增加,在香港发行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亦会更加丰富,有利吸引更多海外资金(包括离岸人民币)到香港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与此同时,龚永德建议挑选20家左右现在只在香港上市的优质公司到上海或深圳发行新股,让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这些公司及与其有关的衍生金融产品。
“上述建议有别于现时的‘南向通’和‘北向通’,因为海外和香港的投资者现在不能通过‘北向通’投资于内地上市公司有关的衍生金融产品,内地的投资者亦不能通过‘南向通’投资于香港上市公司有关的衍生金融产品。”龚永德表示。
在龚永德看来,该建议可以创造品牌效应。首先,能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都是经过挑选的优质公司,必有助于这些公司将来在两地融资。此外,品牌效应有助于吸引“一带一路”或其他海外国家的优质公司分别到香港及内地的股票市场上市,推动两地同时上市的优质公司品牌(下称“+H”品牌)变得更国际化。
“当‘+H’品牌建立后,三地的交易所可从中挑选公司作为指数成分股,并可每年按公司的最新表现和实力,协商调整指数成分股的组成和数目,只保留最优质的公司。”龚永德表示。
龚永德总结称,上述建议应该可以扩大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现在发挥的作用,并有机会在不久的将来为香港奠定亚洲第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