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加速落地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稳步推进
导读:首批项目“白名单”出炉、5000多个项目分批推送、近300亿元融资落地······开年以来,各方马不停蹄抓落实,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融资支持方面应一视同仁,这不仅有助于房企“保交付”,也有利于房企融资渠道拓宽,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又快又稳推进
自1月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以来,多个省份进展又快又稳。
据悉,目前河南18个城市均已建立协调机制。截至2月27日,该省银行机构已对协调机制推送的项目授信67.1亿元,发放融资26.79亿元,其中,郑州授信35.18亿元,发放19.18亿元。
山东省16个城市快速行动,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日照、济宁、东营、聊城7个城市已推送首批项目名单,涉及项目达448个,融资需求917.04亿元。其中,青岛、烟台、日照、聊城融资已落地,合计15.632亿元。
除了河南和山东,截至2月28日,四川、山西、湖北、广东、天津、辽宁等省份也推出了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披露,截至2月20日,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下一步各地将做好相关保障与风险防控,分别形成“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和“发放—使用—偿还”的管理闭环,确保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严防资金被挪用于购地、偿还债务或其他投资。加快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白名单”加速落地助力房企“保交付”
截至目前,已有首开股份(2.720, -0.05, -1.81%)(维权)、绿地集团、中南建设(1.120, -0.02, -1.75%)、建业地产、佳兆业等超25家房企的项目入围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入选项目既有出险房企项目,也包括未出险房企项目。
绿地集团、首开股份、世贸、金科等房企公布了旗下项目入围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最新进展情况。据绿地集团官微近期披露,其获批进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项目已有49个,拟融资金额合计约185.6亿元;首开股份表示,共申报项目30个,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4个,拟融资金额合计约4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旗下项目进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将助力出险房企“保交付”;未入围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项目如果能满足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等条件,未来也有机会入围。
支持“白名单”项目应一视同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房企项目有望获得融资支持,如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是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和执行的关键,也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位房企高管说,过去一些金融机构在为房企提供融资支持时存在误区,或者有选择性地进行融资,选择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业所有制性质。此次提及“一视同仁”,有利于金融机构真正从企业公平竞争的角度理解融资政策,有助于民营房企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就如何做到“一视同仁”,业内人士认为,要区分集团风险与项目风险。工商银行(5.340, 0.01, 0.19%)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正常开发建设的项目,重点要“快”支持;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的项目,重点要“稳”支持。“快”与“稳”结合,区分集团与项目风险,更加精准地一视同仁支持房企优质项目合理融资需求,防范项目交付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做到“一视同仁”,还要制定并执行客观的风险评估标准。清华五道口全球不动产金融论坛秘书长魏晨阳表示,不应因所有制类型对企业产生偏见,应基于项目的实际风险特征来评估。确保银行在贷款决策中充分考虑这些标准,并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以实现科学、合理的贷款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