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中国女首富,年入7800亿,超越华为成最大民企,她哪来这么多钱?

来源:夏有喃风 发布时间:2024-01-04 11:15:44 编辑:夕歌

导读:一个是小学学历,做过“倒爷”,还做过工地小工;一个是大专毕业,曾是供销社的会计。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从最开始的一个小纺织厂做起,一路做到年收入7800亿的民企巨头,缔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一个是小学学历,做过“倒爷”,还做过工地小工;一个是大专毕业,曾是供销社的会计。

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从最开始的一个小纺织厂做起,一路做到年收入7800亿的民企巨头,缔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没人脉,没资源,完全白手起家,这对夫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去年8月的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女首富之位突然易主。

在中国女首富宝座上蝉联多年的碧桂园集团CEO杨惠妍,竟然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性企业家击败。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们不禁好奇:这位新晋中国女首富究竟是何方神圣?她是如何带领着自己的企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夫妻档,齐心致富

1967年,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生了一位名叫范红卫的女孩。

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她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后来,她成功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并在毕业后在家乡的供销社担任会计。

在那个年代,在供销社里工作可是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更别说会计这样实打实的“铁饭碗”了。

然而,范红卫的内心却有一股不甘平凡的冲劲,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就这样平淡无奇地度过。

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比自己小3岁的陈建华,两人在交往没多久后就决定结婚了。

对于这门婚事,范红卫的父母不太赞同,原因很简单也很老套,就是嫌弃陈建华只是小学学历,配不上自家女儿,觉得门不当户不对。

但范红卫却是不管不顾,执意地嫁给了陈建华。

陈建华是苏州盛泽镇人,同样家境不好的他没有如同范红卫一样选择“读书改变命运”,而是13岁就走上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那时,没有一技之长的陈建华跑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去做苦力活,后来又因为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在医院疗养了大半年。

伤好之后的陈建华也没有再去做苦力活了,而是想另谋生路,但苦于不知道做什么好。

有一天,陈建华无意间发现了家乡的蚕丝市场,他发现,虽然这里的蚕丝质量很好,但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导致大量的蚕丝滞销。

看到这个情况,陈建华决定去倒卖蚕丝,事实证明陈建华商业眼光真的好,不过短短五年,他就赚到了200万。

要知道当时万元户都能被当众表扬,戴大红花的,陈建华这样的足足可以给戴200个大红花了。

结婚之后,范红卫就辞去了自家的“铁饭碗”,和老公一起经营起蚕丝生意,男主外女主内,共同把生意做大做强。

直到1994年,夫妻俩等来了一个机会,当时有家镇办纺织厂因为经营不善,就要倒闭了。

范红卫听后,当即和陈建华把这些年赚的钱拿出了,加上从亲朋好友那里借的钱以及一些贷款,共计369万,把那间厂子给盘下来了。

接手纺织厂之后,范红卫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好厂里的风气,因为当时厂里有不少混吃摸鱼的老油子。

面对工厂里懒散的工人,范红卫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在她的带领下,工厂的效益逐渐好转,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千万。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纺织行业开始面临困境。

范红卫意识到,如果继续在这个行业深耕,早晚会遇到瓶颈,于是她开始寻求转型的机会。

经过一番考察后,范红卫决定将工厂转向化纤生产。

2002年,她和陈建华投资22亿,兴建了一座化纤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恒力集团。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范红卫带领恒力集团不断壮大,他们在宿迁设立了工业园区,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恒力集团的不断壮大,又有一个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让范红卫头疼不已。

那就是PTA的原料问题,PTA学名叫精对苯二甲酸,属于石油工艺过程的末端产品,被广泛运用于化学纤维生产。

但国内的PTA常年都是依赖进口,时不时就会被“卡脖子”,这极大地抑制了恒力集团的发展。

范红卫也是尽显“巾帼本色”,直接大手一挥,宣布集团要发展石化产业,打造“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闭环产业链。

2010年,恒力集团顺利拿下辽宁大连的长兴岛PTA项目招标,建立起来世界一流的PTA工厂。

2022年,范红卫靠着1041亿的身价,成功超越杨惠妍,一举将中国女首富的桂冠戴于顶上,她的传奇人生,也成为了无数人学习的榜样。

从供销社会计到亿万女富豪,范红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创业传奇。

她的人生经历,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

结语

尽管范红卫和陈建华的出身平凡,但他们却凭借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将恒力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石化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组合可谓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恒力集团的成功并非只是这两位的功劳,它同样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