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明天与中国AI下半场
导读:十年磨一剑,百度AI终迎“花开”。
作者:吴南南
十年磨一剑,百度AI终迎“花开”。
“10年间,百度研发支出超过1100亿元,增长了15倍。”去年百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时,媒体曾如此描述百度对AI巨额投入。
但时隔一年,在近几日百度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之后,业内开始思索的问题却变成了:
“AI将为百度贡献多少价值?”
在国内互联网巨头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似乎一直是“最疯狂的掌舵人”。“有1块钱的时候,会投进技术里;有1个亿,会投进技术里;有100个亿,还是会投进技术里。”曾有人如此形容他的执着。但时至今日,他率领的百度,终究用亮眼的业绩证明了“十年磨一剑,出鞘必惊人”的古朴哲理。
得益于抢占AI制高点,百度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增长;同时,AI技术已全面重构百度生态,为百度创造出了新的增长动能。
可以说,在2023年AI技术席卷全球之时,已积累十年的先行者百度,的确是为数不多的、牢牢抓住这一波富贵的企业;且在AI技术革命的浪潮下,百度也是最有希望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之一。
营收利润双增长
AI成新动能
从财报数据看,百度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均取得良好增长:其中,第四季度,百度营业收入为349.51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为77.55亿元,同比增长44%。放到全年来看,百度也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具体为全年营业收入为1345.98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为287亿元,同比增长39%。
▲图:财报截图
从本次业绩来看,百度单季度与全年的均取得了较高的净利润增幅。而在如今互联网公司多出现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作为行业巨头的百度,依然有能力打破“增长天花板”取得高比例的增长,确实非常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百度全面推进旗下产品及服务的“AI原生化重构”,推出百度新搜索、百度新文库、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应用,以及轻舸、品牌智能体等AI营销工具。一系列AI技术应用的成果也开始显现。
其一,百度核心呈现强力向上增长势头。财报显示,2023年百度核心(即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营业收入1034.65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8%。在线营销收入为751亿元,同比增长8%;非在线营销收入为284亿元,同比增长9%;爱奇艺收入为319亿元,同比增长10%。
▲图:财报截图
其二,百度生态粘性不断增强。如财报中释放的两个信号:移动生态系统方面,2023年12月,百度App的MAU(月活跃用户)达到6.67亿,同比增长3%;第四季度,托管页(Managed Page)营收占到了“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51%。
其三,百度真正成为AI驱动未来的企业,AI技术为其带来增长新动能。如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就透露,百度智能云去年四季度总营收84亿元,其中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增量收入。
在多模块的商业化方面,本次财报发布时百度也给出了喜人的成绩。在百度智能云方面,截至2023年底,百度飞桨(PaddlePaddle)开发者社区已增长到1070万人,为23.5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开发者已在飞桨上创建了86万个模型。
万众关注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它使用量与API调用量也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文心一言用户数超过1亿,累计完成了37亿字的文本创作,输出3亿行代码。
在TO B企业合作方面,文心一言大模型也实现了较为出色的商业化成果。如去年四季度内,中国三星、荣耀、汽车之家等头部企业均与百度达成合作。以三星为例,其最新旗舰手机Galaxy S24系列,就将会集成文心大模型多项能力,包括通话、翻译、智能摘要等。
多业务开花之下,曾不被看好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也正在迎来它的“曙光”。财报显示,截至今年1月2日,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已超500万单;去年四季度,萝卜快跑服务单数同比增长49%至83.9万单,在武汉地区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达到45%,高于2023年第三季度的40%。
十年磨一剑
为AI“孤注一掷”
营收超千亿,百度做对了什么?虽然这一成绩背后有无数的构成,但找到自己的“长坡厚雪”——AI,绝对是百度在当下及未来制胜的关键因素。
自2013年百度开始布局AI,便开始了“漫长”的孕育之路。2013年全年,百度研发投入达人民币41.07亿元,同比增长78.2%,占全年总营收的比例接近13%。自此开始,百度在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而在其成为“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同时,十年来也不乏不少质疑之声。
在外界看来,十年来互联网业态不断推陈出新,新玩法新产品层出不穷,百度除了坚守AI之外,没有新的故事可以拿出来吸引眼球,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似乎只有百度自己,并不着急于没有搭乘上O2O、出行、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快车,依然埋头坚持AI技术的投入。经济观察网去年11月报道中提到:目前在国内公司中,百度对AI投入最多,迄今已有1462亿元。
这一数字无疑是惊人的,特别是在2017年,在百度首届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喊出了“All in AI”口号之后,对AI技术的投入更坚决力度也更大了。例如,2022年,百度全年营收1236.8亿元,净利润为206.8亿元,同时研发投入高达214.16亿元。换句话说,当年百度挣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研发中。
但在过程中,外界对百度的决策也多有不解。曾几何时,人们对百度做“无人驾驶”的看法是“天方夜谭”;而今,它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却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遍地开花,众多消费者在惊讶中体验到了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在去年OpenAI突然推出“ChatGPT”之时,国内大模型率先亮相的也只有百度的文心一言。虽然在当时,对文心一言的能力能否与“ChatGPT”抗衡亦是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浪潮中,国内企业当时只有百度和OpenAI坐到了一张牌桌上;李彦宏也终于在发布会当天自豪地说出了:“百度是全球大厂中首个做出对标ChatGPT产品的企业”。
去年,作为一家全球为数不多的提供AI芯片、软件架构和应用程序等全栈AI技术的公司, 百度也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另外3家为微软、谷歌和Facebook。
AI下半场
百度仍有增长潜力
2024年,或将成为百度起势腾飞的一年。目前,包括高盛、大摩在内的20余家知名国际投行都看好百度,纷纷给出了“买入”评级,他们认为,AI已成百度增长新动力,百度未来市值增长空间巨大。
而这一结论也并非凭空论断,百度目前确已在AI方面占据诸多优势:比如,稀缺性。虽然目前做AI的公司很多,但是能实现商业化的公司却很少。但百度则相反,它是在国内AI商业化能力领先的模版。
正如李彦宏所说,“我们一定要去卷AI的原生应用,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模型才有价值。”李彦宏认为大模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机会,“AI原生时代,我们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但是不需要100个大模型。”
所以,百度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其一它本身拥有庞大的流量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大模型落地提效商业化的场景足够丰富。AI技术的施用,已让百度多业务领域均产生商业价值。
如财报中业绩亮眼的在线营销,之所以得到业绩增长就与其AI工具密不可分。去年10月百度推出的AI Native营销平台轻舸,就可以为客户提前布局投放,以突破获客瓶颈等。文心一言对百度智能云的加持也带来诸多效果,招银国际就预测,人工智能云业务的增加,有助于恢复百度智能云在2024年的收入增长,预估百度智能云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12%。
其二,得益于自身AI技术深厚的积累,百度AI软硬件在TO B业务方面有更大的想象力。李彦宏在去年11月的演讲中就透露,国内有200多家大模型,“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调用量比这200多家大模型调用量加起来还要多。”
随着文心一言大模型推理成本的降低,它的商业化价值未来预期还可以得到更大提升。在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提到,百度不断降低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目前已降低至去年3月版本的1%。他还表示,文心大模型的日调用量已超过5000万次,约有2.6万家企业调用文心大模型。
写在最后
如今,无论是荣耀、三星、汽车之家等企业合作文心一言,还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芜湖江北新区等政府部门合作百度智能云,都表明了政企客户对百度AI能力的认可。
但是,对于众多科技企业来说,更多的发展过程往往都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需要企业能耐得住默默无闻的岁月,同时,也需要市场和用户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如能做到众人拾柴,我们的科技之火必能烧的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