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全年亏损超200亿,但蔚来的股价为什么还涨了?

来源:极客公园 发布时间:2024-03-08 11:05:56 编辑:夕歌

导读:在2023全年,蔚来总营收达556.179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过,这一年蔚来的净亏损也达到207.19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3.5%。这是继2019年、2022年后,蔚来第三次年度亏损超过百亿元,也是首次突破200亿。

作者:曹思颀

2023年底,李斌宣布裁员10%,当时外界就在猜测蔚来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这点在昨天发布的四季报里得到了验证。

2023年Q4,蔚来总共交付50045辆汽车,总营收171.032亿元,同比增长6.5%,环比则下降10.3%。单车毛利率为11.9%,较第三季度的11.0%继续增长,但低于上一季度电话会里管理层给出的15%业绩指引。

在2023全年,蔚来总营收达556.179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过,这一年蔚来的净亏损也达到207.19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3.5%。这是继2019年、2022年后,蔚来第三次年度亏损超过百亿元,也是首次突破200亿。

财报发布后,李斌在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了更多关于今年即将上线的第二品牌(内部代号为「ALPS」)更多信息。李斌称,ALPS的首款车型将和特斯拉ModelY直接竞争,专注家庭市场,并且「成本将比特斯拉便宜大概10%(指特斯拉全球成本)」。他希望这款车型承载起「走量」的任务。

发布财报当日,蔚来股价有所上涨,最高涨幅4.60%,最终收盘价5.495美元,上涨3.10%。最新市值为114亿美元,高过小鹏汽车(86亿美元),但距离理想(约400亿美元)仍有几个身位的差距。

01

只完成全年六成交付目标,

坚称不参与「价格战」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突然提速,蔚来在上半年的交付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水,月销量一度跌破6000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蔚来在6月首次宣布全系车型下调起售价格3万元,把过往的免费换电权益剥离出汽车售价里。这一策略在第三季度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降价后的7月,蔚来销量突破2万台,并在Q3累计达到了55432台。

遗憾的是,这样的势头并没有继续提升。第四季度,蔚来的单月交付量稳定在1.5-1.8万之间,当季营收环比下跌10.3%。

2023年,蔚来全年共交付160038台电动汽车,只完成年初制定的25万销售目标的六成多一点,大幅落后于主销增程产品的理想(37.6万台),略高于同样专注于纯电市场小鹏汽车(14.1万台)。

蔚来高管对于「价格战」始终不感冒,无论是CEO李斌还是总裁秦力洪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蔚来不会参与价格战」的态度。在3月5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李斌再次强调:蔚来主品牌「不会出比ET5(起售价29.8万元)更便宜的车,包括正在规划的(新)车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李斌也表示过,蔚来主品牌的车型都是双电机版本,这也说明了打造豪华品牌的定位。而单电机车型则计划在第二、第三品牌中出现。

既然明确了主品牌不会继续降价的思路,那么降本增效就是管理层必须改善的问题了。

蔚来也确实在第四季度公布了相关的动作和进展。

11月3日,李斌发表全员信,宣布蔚来将在当月完成10%的裁员。从2022年底员工规模来看,蔚来是「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企业里最多的,粗略估算,这次裁员大致有2600人受到影响。
在那封全员信里,李斌表示「对三年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进行推迟和削减」。在调整后,2024年初,蔚来手机负责人尹水军宣布离职。

但裁员并不代表着全线收缩。由于蔚来主品牌在2024年没有全新车型的发布计划,ALPS首款车型也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大规模交付,因此,今年蔚来在售的8款车型依然要承担着重要的现金奶牛职责。

去年第三季度,蔚来大量招募销售人员,其销售团队增加3000人,规模扩大近一倍。经过半年后,李斌认为新的销售团队开始逐渐成熟并体现出价值。

目前,蔚来在全国有接近500家直营门店,李斌表示,蔚来主品牌的门店数量扩展不是今年的首要任务,「重要的还是提高经营效率」。秦力洪也曾在2023NIODay之后的媒体交流上表示,直营体系下,将会更关注市场签合和店内服务、补能的综合能力,并强调这样的工作是「以周为单位」在进行调整。

去年年底,蔚来收购了江淮汽车的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根据江淮汽车发布的公告,交易价格合计为31.58亿元。这是一次固定资产的投入,收购完成后,蔚来汽车获得了独立的汽车生产资质。李斌表示,如果蔚来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的话,制造成本会下降10%。

极客公园于今年1月参观了蔚来的第二先进制造基地。除了一系列自动化制造工艺外,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蔚来打造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流水线工厂布局,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满足今后多品牌、多SKU,以及不同用户对于不同选配的定制需求。智能制造也是蔚来去年宣布的12项全栈自研的关键领域之一。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蔚来

此外,去年12月18日,蔚来汽车宣布和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签订了新一轮股份认购协议,收获了22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这是蔚来在2023年第二次收到CYVN的投资,李斌曾透露,第一笔融资只用了3周,第二笔「时间更短」。

有了这两笔来自中东资本总计33亿美元(约折合237.49亿元人民币)的输血,截止2023年12月31日,蔚来现金储备为573亿元。目前,CYVN实际占股为20.1%。

02

第二品牌,

「全村的希望」

尽量汽车作为长周期重投入的行业,从来不能简单地等效类比成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过分重视短期的销售数据,而忽略了长期战略布局。但进入2024年后,无论是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蔚来两个品牌所处的细分市场,竞争都将变得更加激烈。

从整体市场来看,去年卖出超过300万台的行业巨头比亚迪接连推出「荣耀版」车型,对20万以下的市场发起猛攻;小米汽车还没上市,便已经被同价位一众新势力竞争对手包围;华为的鸿蒙智行联盟继续强势出击,售价接近50万的问界M9上市2个月就突破了5万订单;理想今年计划推出4款纯电车型。

对于蔚来而言,挑战既来自自身的出牌节奏,也要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

当前,各家产品节奏极快,消费者眼前全是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和各种价格诱惑。从出牌节奏看,今年只有一款新车型推出,在容错率上将面临极大的压力。想想看,哪怕强如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一款纯电轿车智界S7在发布后,也因为供应链、销售等各种环节,瞬间在市场里变成了「小透明」,大概率要进入重新启动的二次投入。

更何况,眼前新势力里跑得最快的理想,也将在今年正式进入纯电市场,而理想的这4款新品,定位正是ALPS瞄准的「纯电家庭用车」。也许产品的价格段略有不同,但可想而知的是,至少在网络舆论层面,这大概率会两家车企「粉丝」之间的一场直接对话。

压力山大,可想而知。

所以外界对于ALPS自然也就格外关注。在3月5号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几乎每一个提问者都有围绕着ALPS品牌的问题。

李斌对于ALPS首款车型的描述,是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Y的产品。在近期的一张网友拍到的测试车伪装照里,甚至看到车辆关窗上直接贴上了「比毛豆Y更棒」的字样。当然这只是一种戏谑,ModelY还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对手——2023年全球销量为123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卖出了超过45万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冠军车型,比油车还高。

李斌认为,相比特斯拉,ALPS的核心优势有望体现在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上。

换电仍然是李斌手中一张重要的王牌,也是蔚来及旗下品牌的重要护城河。李斌用「云服务」的市场类比了换电的补能形式,认为两者将是一样的发展轨迹,头部公司会将自己的网络开放给整个行业。近期,蔚来已经和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奇瑞等主机厂,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南方电网等签署了相关能源合作协议。

李斌表示,蔚来今年还会新建超过1千个换电站,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部署在下沉市场,以配合销售网络。这些新建的第四代换电站,将可以同时服务于蔚来主品牌、第二品牌ALPS以及合作车企的换电车型。与此同时,一部分换电站仍然只服务于蔚来主品牌车主,「相当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

在成本方面,李斌表示,ALPS的成本能够比ModelY便宜约10%,并且对ALPS品牌车型来说,追求销量的优先级将高于毛利率。按照以上数据推算,这款车型有望成为一款起售价格接近20万,且可以换电的中型SUV。

蔚来第四代换电站:电池仓23个,最大日服务次数可达480|蔚来

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供应链优势,但也离不开规模效应。李斌并没有直接透露对于ALPS在2024年的交付预期,只是说当「达到合理的量」,就可以达到上述成本水平。「在中国,一个工厂1个月1万辆就是合理的值。」

ALPS和蔚来主品牌会使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销售体系,2024年,ALPS的目标是开设不低于200家销售网络。目前,蔚来体系可以为ALPS储备并培训销售人员。

全球化暂时不成为蔚来2024年的战略重点,除了阿联酋市场之外,蔚来暂时没有进入新的市场。这也许也是李斌强调聚焦和提效下的具体战术体现。

在首次释放大量ALPS品牌信息后,看起来还是冲抵了市场对200亿亏损可能造成的负面反馈。当天,蔚来在美股的股价录得3.10%上涨。

不过,直到第三季度产品发布和第四季度大规模交付前,李斌和他的团队还需要继续专注于提高销售效率。毕竟,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销量仍然是对一家车企最简单和直接的信心来源。

标签:蔚来 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