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市场复苏:演出火热“黄牛”难禁,微短剧成新风潮
导读:今年以来,随着线下实体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热情得到释放。其中,文娱消费整体复苏势头强劲。无论从演出、电影还是较为新兴的短剧市场来看,2023年的消费热度都比去年有了显著提升,但行业中也有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演出数量同比翻倍,“黄牛”却仍是顽疾
“今年我看了5场演唱会,把前3年没看的都补回来了,抢不到票的我就找了‘黄牛’。”27岁的上海白领小王表示。
2023年,歌迷们期待3年的演出市场终于活了起来,各类演唱会的图片和视频也重新活跃在了大家的微信朋友圈。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 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42.96%。2023年二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2.44万场,环比增长80.60%;演出票房收入118.13亿元,环比增长137.20%;观众人数4038.44万人次,环比增长84.81%。
然而,“抢不到票”成了今年演唱会市场最火的关键词。五月天、周杰伦、陈奕迅等乐队或歌手的演唱会门票通常都在几秒之内就会售罄,不少歌迷不得不求助于“黄牛”或者“代抢”。
不过,不少强实名制的演唱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黄牛的气焰。今年的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坚持实名制,许多“黄牛”只好将手中大量无法转赠的门票退掉。根据退票规则,正式开票日起至活动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此间退票将收取门票价格20%的手续费,这样就造成了“黄牛”们的损失。然而,即使在实名制的规则下,也可以提供代拍、招代理、售卖“邀请函”、提供“带进场”等服务。
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实名制对于演出市场的重要性。
9月13日,据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为加强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本次《通知》强调了实名制对于演出活动的重要性,引导消费者从合法渠道购买门票,也对退票机制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要求。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销售平台应当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孙佳山认为,2024年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可能会在今年的基础之上略有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市场在进一步回暖,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另外,随着疫情之后,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进一步维护和更新,演出市场的水平会进一步提升,譬如一些合同纠纷问题在接下来会得到一部分地解决。最后,由于在全国消费市场复苏的过程当中,文化娱乐消费是领头羊,自然也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
电影市场回暖,但票房难以追上2019年
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电影(12.390, -0.13, -1.04%)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据业内人士推测,全年票房有望突破550亿元。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3日,2023年经过317天全国大盘票房突破500亿元(含服务费,仅包含商业院线数据,不含农村放映等票房),票房同比提升78%;总观影人次11.78亿,同比提升76%, 总放映场次1.14亿,同比提升24%,创造历史同期放映场次新高;有票房收入的影院数12439家,营业银幕数75469块,仍持续增长。
回望2023年,春节档、暑期档等热门档期表现抢眼,为全年市场全面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春节档票房67.66亿元,是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高,暑期档票房更是突破200亿元达到了206.21亿元,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纪录。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春节档和暑期档两大档期合计273.87亿元票房,占据了目前全年一半以上的票房,在这两个热门档期中‘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影片频出,4部影片《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单片票房超过35亿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排名票房前十的影片全部为国产片,国产片票房占83.4%,为近10年最高。”
观众画像层面,今年00后观众占比明显提升,95后观众是档期市场第一主力人群。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3年00后观众占比为16.8%,相较2019年占比提升明显,95后观众已经逐渐从校园走进职场,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95后观众占比高达27.7%,是档期市场第一主力人群。
目前,中国影史上最高年票房纪录仍是2019年的641亿元,虽然2023年的票房已经破了疫情后的最高纪录,但要追平2019年还是有难度。
孙佳山分析称,2023年的电影市场只是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但消费端、市场秩序和产业链条的梳理等明显还需要时日,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
微短剧盛行,脱口秀行业生变
在文娱消费领域,总会有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有些新玩法有幸成为新的风口并疯狂收割流量,但也有些却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
近几年,微短剧行业体量在急剧增大,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涌入了一波又一波从业者:导演、演员、制片人、影视基地工作人员等。特别是2023年,微短剧市场呈现出火爆的态势,各类型题材的短剧爆发式增长,逐渐在娱乐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前,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微短剧回款周期短,赔赚清晰可见,是很多专业人士进场的原因。“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微短剧的收益来得要比长剧快。可能一部长剧需要六个月到一两年的时间才能获取收益,而且一投资就是几千万,甚至有的项目过亿。而微短剧从制作到回收成本的时间很短,一部微短剧拍摄时间通常在十几天左右,然后可能45天就可以收到高于成本数倍的利润。”曾经执导长剧而现在转到微短剧赛道的导演张路权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利润能达到成本2倍以上的微短剧都算大爆款了,业内最高的甚至可达7-8倍。但在他看来,对于投资方来说,微短剧和长剧最根本的区别还是回款周期的长短,因为好的长剧收益也可达到成本的好几倍。
11月22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微短剧发行量达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
相比之下,脱口秀行业就没有这么顺利了。脱口秀作为一种舶来品,刚在中国影响力初现,行业或许还未触到天花板,就因为一场舆论风波变得沉寂。
2023年5月,脱口秀演员李昊石演出中,肆意篡改演出申报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5月17日,上海市文娱领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文旅局约谈、严厉训诫“笑果文化”负责人,责令其从即日起暂停在沪全部演出,立即开展内部管理整顿,配合做好立案后续处理。
“我们正在转型,在做一些别的演出,比如音乐、话剧、魔术、儿童剧等。脱口秀虽然也在做,但是占比比较少,可能就只有1/3了。”近日,乐合喜剧脱口秀创始人张烁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上半年以前,乐合喜剧几乎只进行脱口秀的表演。而在5月份的行业风波之后,张烁感受到脱口秀市场正在回落。“行业‘领头羊’的节目停了,导致整个脱口秀行业的宣发受到影响,大家对脱口秀最主要的认知渠道就没有了,也导致市场萎缩。以前市场好的时候,单单脱口秀这一个类目就足够支持我们运作,但现在也得做别的类目来开源节流。”
张烁的感受是,我国脱口秀的行业在这几年已经逐步发展到了饱和状态,行业在逐渐洗牌,而五月份的行业风波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现在我们行业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分层,比较好的演员的收入持续走高,而且热度也在不断往上走。另外一些知名度不高或者表演水平受限的一些人,他们的钱就越挣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