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押注新能源,这个城市GDP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导读:近日,31省份及其下辖市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成绩单。多个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城市,GDP增速跑赢全国线。
记者 王诗涵
近日,31省份及其下辖市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成绩单。多个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城市,GDP增速跑赢全国线。
2022年,中国GDP总计1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从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稳居前三;从增速看,共16个省份超过全国增速,其中江西、福建两省并列第一,均为4.7%。
2021年,江西GDP增速位列全国第四,福建则排名第15位。这两个省份去年经济发展突出,新能源产业功不可没。
以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为首的新能源行业,在去年发展迅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去年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
界面新闻统计了九个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城市经济数据发现,它们去年的GDP增速,大多领跑本省。
其中,福建宁德市和云南曲靖市最为突出,实际GDP增速分别实现了10.7%和8.1%的高速增长。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在公布了实际GDP增速的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中,宁德市增速排名第一。
GDP增速分为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前者直接按照第二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后者不考虑第二年的价格变化。
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去年GDP为3554.62亿元,居福建省第五;实际增速位列省内第一,是拉动本省GDP增速的首要力量。除了增速达6.9%的漳州市,福建其余七地市的GDP增速均介于3%-5%之间。
依托于宁德双雄——动力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300750.SZ)和消费电子锂电龙头宁德新能源(ATL),宁德市已建立起年产值上千亿元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包括锂电池原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等产业链企业。此外,上汽集团(600104.SH)、青拓集团、中国铜业等龙头项目纷纷落地。
宁德市政府市长张永宁公开表示,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受到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撑,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据宁德市经济运行数据,工业对全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1%。2022年,锂电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完成产值2750亿元、280亿元,增加值增长44.3%和33%。
作为云南第二城的曲靖,2022年GDP达3802.2亿元,仅次于昆明;增速高达8.1%,领跑本省。2022年,亿纬锂能(300014.SZ)动力储能电池项目一期、德方纳米(300769.SZ)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分别在当地顺利开工和投产。
据《曲靖日报》,截至去年底,曲靖市已形成157.5万吨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23GWh储能动力电池、3GWh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布局,建成和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左右。
今年2月,曲靖宣布迈向新能源发电,宣布将确保在今年并网风电、光伏项目350万千瓦。
新能源发展城市2022年经济数据 制度:王诗涵
四川宜宾市同样押宝动力电池。2022年,宜宾实现GDP为3427.8亿元,增速为4.5%,居本省第三。
2017年,宜宾开始引进锂电新材料等项目。2019年9月,宁德时代宣布投资640亿元,在宜宾建设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龙头效应带动下,多家动力电池上下游龙头也来此落地。
截至去年底,宜宾市合计吸纳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84个,总投资2077亿元,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宜宾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2年该市产销动力电池72 GWh,占全国15.47%,带动工业产值889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3.4倍。
有“亚洲锂都”之称的江西宜春,其GDP增速也位居本省第一。2022年,宜宾GDP为3473.1亿元,增速达5.2%。
据江西平安证券报告,国内锂资源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西地区,分别占比43%、31%、11%、7%、5%。由于庞大、集中、易开采的优势,宜春成为国内锂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截至去年8月,宜春已下发采矿权有26个矿区,采矿证规模共计907万吨/年。
宜春因锂而兴。据宜春发布报道,2022年,宜春市共签约锂电项目126个,总投资1401.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9.01亿元。
继引入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002074.SZ)后,比亚迪(002594.SZ)、欣旺达(300207.SZ)、吉利相继入驻,赣锋锂业(002460.SZ)、恩捷股份(002812.SZ)、格林美(002340.SZ)、璞泰来(603659.SH)等企业扩大投资,填补正极材料、电解液、回收利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江西赣州市GDP总量约4523.6亿元,增速5.2%,均居本省第二。凭借丰锂、钨、稀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赣州也吸引比亚迪、吉利、中航新能源、国机智骏等整车和供应链企业落地。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还有安徽合肥市。2022年,合肥GDP为3427.8亿元,占省总量近三成,位列省内第一;增速则与省持平。
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较早,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300多家,包括比亚迪、蔚来(NIO)、大众等六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中创新航(03931.HK)、巨一科技(688162.SH)等配套企业。
去年11月,合肥市发布《“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超300万辆,动力电池年产能超300GWh,驱动电机系统年产能超300万套。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江苏省也不遗余力。
江苏是中国光伏产业完备程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企业集聚度最高的省份。据新华网此前报道,截至2020年,江苏省光伏相关企业超500家,产值近3000亿元,多项指标跃居全国以及全球第一。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为光伏产业重点城市。
2022年,苏州、无锡的GDP分别为2.396万亿元和1.485万亿元,居本省第一和第三;增速分别为2%和3%。或因较早进入新能源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这两个市的GDP同比增速较为平稳。
近年来,苏州、无锡也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
去年,苏州新能源汽车相关规上企业284家,实现总产值1749亿元;无锡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规上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3.4%。
虽然总产值在本省相对居后,但常州在快速崛起。2022年,常州GDP为9550.1亿元,实际增速为3.5%。
常州市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产业为发展蓝本。据常州市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其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已有四家在常州布局,即宁德时代、韩国SK、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
截至2022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3440家,动力电池已建成产能达85.5 GWh,均居全国首位。据新华网报道,目前常州市的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江苏全省的二分之一。
常州在今年1月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计划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以及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