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热点 > 正文

这个城市政府火了!号称最牛“风险投资机构”?

来源:蒋东文 发布时间: 2023-06-09 11:55:51 编辑:夕歌

导读: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合肥市政府其实是“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有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市资本到访量均排名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合肥,近年来的最大黑马城市,19年内连超9城,多年增速全国第一。

2022年合肥GDP达到12013亿元,无论是增量还是总量均居全省第一位,而位居全省第二位的芜湖,2022年GDP为4502.1亿元,合肥领跑不止一个台阶。增速之凶猛让人难以想象合肥过去只是一个仅有几万人口的小县城。

合肥之所以增速迅猛的原因,是因为强大的“豪赌”能力——

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1/3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合肥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元;2019年,又“赌”新能源,拿出100亿元投蔚来,已获得千亿元的账面回报。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合肥市政府其实是“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有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市资本到访量均排名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那么,合肥是如何做到的?

动用全市“家底”豪赌

打造全国第一

在过去15年里,合肥是全国城市经济增速排名第一的城市。2004年在城市排名中仍旧排76名,但到2020年已位居全国第20位。

合肥的“逆风翻盘”,绝对堪称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中的第一奇迹。

建国前的合肥,只是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县城。经济总量不足亿元,全部家当只有4个“5”:5平方公里、5万人、5条路、5家企业(含3个铁匠铺)。

更惨的是,合肥发展要资源没资源,要交通没交通。合肥还一度被称为“孤岛”省会,因为以前所有的重要火车线路都巧妙的与合肥避开了。

所以当上世纪五十年代,合肥这个“弟中弟”突然成了省会“大哥”,只有名号没有实力,当然会引起周围兄弟一片不服。

——那么这种“要啥没啥”的先天条件下,合肥怎么要才能逆袭翻盘呢?

答案是,动用所有的筹码all in 豪赌。

1.为投京东方,地铁都不修了

比如说投资京东方,这个当年几乎是“砸锅卖铁”的决策,让合肥实现了一次重要逆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液晶行业的价格剧烈波动,给京东方带来巨大经营压力。当时京东方着手寻找6代线落脚点,深圳是京东方最初属意的城市,不料夏普开始介入、干扰,当地政府陷入犹豫,诸多事项悬而不决。

这时,合肥以一种超级坚定的姿态出现了,当时的合肥市委直接放话——“合肥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要做成这件事!”

就这样,前一天还在深圳喝得不省人事的京东方老板王东升,跌跌撞撞上了飞往合肥的航班。后来他说:“人醉了,心没醉。所有城市的人都待我如上宾,但只有合肥,做到了这样坚定而执着的上下一心。”

当时为了引入京东方,合肥几乎是“不惜代价”,那个年代就已经拿出百亿规模吸引京东方!而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才300亿。

合肥提出,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不仅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财政政策、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

为了引进京东方,合肥真的吃苦了,不仅暂停了正在修建的地铁,还一度传出“公务员发不出工资”的消息,被各种媒体论坛嘲讽得体无完肤。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随后几年,京东方的迅猛发展让质疑者各种“打脸”。“2008年以前,合肥新站高新区只有一家电影院,京东方来了以后,电影院已经多到15家,五星级酒店,三甲医院、高校都来了。”

京东方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企业带动了合肥超过千亿的投资,引进了上千家相关产业,解决了三万个就业岗位。如今,京东方市值已经达到1200亿元,在合肥总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合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并辐射整个半导体行业。

2.一举突破美韩技术垄断,打造“中国芯”

带着京东方打赢面板产业的攻坚之战,让合肥为中国带来了自己的面板。接下来,合肥又上了一张赌桌——芯片。

芯片之中,存储器芯片曾是我们的“卡脖子”领域。虽然这是中国芯片市场中的最大品类,市场需求达到全球的30%,进口额接近300亿美元。但是却长期以来受制于人,DRAM作为存储器的一种重要分类,96%市场被韩国三星、韩国海力士、美国美光3家寡头垄断。

垄断就意味着,我们在这块市场上会任人宰割。短短一年的时间,小小的内存条价格就翻了三倍,甚至有钱都买不到。

对于我国而言,内存虽然需求广阔,但却是零基础。投资风险之大,技术门槛之高,使之“几十年来几乎无人敢碰”,成了我国芯片产业最应掌握却迟迟未能掌握的“硬骨头”。

就在这时,合肥出手了。在几乎没有技术、人才等基础的情况下,从零起步、攻坚克难。

2016年底,安徽合肥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名为合肥长鑫,由合肥市政府和一家叫做兆易创新的科技公司一起出钱打造的,其中由合肥市政府先拿大头的钱(约75%),兆易创新只需出剩下的25%,并负责这个项目的运营和推进,将来要是把这个项目做成了,合肥市政府的股权就由这家兆易创新收购。

简单来讲,就是你放心干事,一切有我买单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6月,我国首款纯国产内存条上市,其中芯片部分使用的是长鑫DRAM颗粒。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内存条从晶元到封装存储一条龙全是国产制造,掌握着内存颗粒的核心技术!

这意味着,长鑫存储打破了海外半导体巨头长期垄断的局面。而合肥也以开拓民族产业的开创眼光,推动打造了“IC之都”。凭着后来兆易创新的上市,业内估计合肥市政府浮赢超过1000亿元。

3.押宝新能源,投“2019年最惨的男人”

合肥市政府的一个独到之处是敢在企业最低谷时期出手。他们觉得,“共患难”,方能“同富贵”。

比如说投资蔚来汽车的时候,蔚来李斌还被媒体称为是“2019年最惨的男人”,企业处于风雨飘摇时期。彼时的蔚来巨亏百亿,股价暴跌,汽车交货都成问题。

据说,李斌当时已经走了18个地方,与很多地方政府都接洽过,但直到走到第19个城市,也就是合肥,才得到了坚定的支持,得到70亿元支持,让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可以说合肥的“雪中送炭”,是让处于“重症监护室”的蔚来汽车“重获新生”。

合肥,简直就是蔚来汽车的福地。从命悬一线,到销量暴增,股价一飞冲天,蔚来仅用了一年。较一年之前合肥市战略投资入股时,市值已经翻了几十倍,合肥市的投资收益率绝对惊人。

在蔚来之后,新能源汽车纷至沓来,德国大众注资10亿欧元入股安徽江淮汽车;转过头又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合肥企业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造车新势力”的另外三大品牌威马、理想、小鹏,也在和合肥频繁接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日益响亮。

新型显示、半导体、新能源......合肥总能在逆境之中准确抓到机会,取得超额回报。那么,它靠什么才能每次都“赌”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分析这背后的奥秘。

靠布局:

不是赌运气,而是拼实力

这些年,大家都说合肥的运气简直爆棚,赌啥都能赌对。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公开回应:“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是抓今天赢明天;赌博靠的是手气,拼搏靠的是手艺。”

这就是说:合肥引进这些优秀企业的目的,不是“豪赌”它未来的赚钱能力,而是出于完善当地产业链布局的考虑。

比方说,合肥为啥要引进京东方?

因为当时合肥的家电产业已具相当规模,而京东方的液晶屏幕就是新时代催化家电产业腾飞的利器。合肥有年产几百万台彩电的家电工业园,只要京东方的液晶屏一来,大家就相当于开动了印钞机。

事实上,引进京东方之后的第三年,合肥终于超越了老对手青岛和顺德,登顶中国家电之王。

其他企业的投资也是这个逻辑——围绕产业链发展趋势投资。在一条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就是“链主”,围绕上下游产业“补链”“强链”。

产业链需要什么要素,政府就去找对应的企业,把它引导到合肥,这就叫做“以投代引”。

这样一来,合肥就有了成熟的产业生态。一家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能很方便找到本地企业的支持,这也会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入驻——这就叫做“集聚效应”。

就这样,合肥靠着“一个项目带动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方式,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集群。

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以晶合晶圆、奕斯伟、长鑫、联发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以晶澳、通威、阳光电源等为龙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中科类脑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以安科生物、美亚光电、丰乐种业等为龙头的生物产业集群;

以欣奕华、巨一自动化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

这些全都落户到了曾经一穷二白的合肥。而合肥,也从别人眼中的“穷乡僻壤”,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靠人才:

一本小册子,就能看出合肥多专业

21最贵是什么?人才!

合肥之所以能干成这么多新兴产业,与其背后的专业队伍是分不开的。

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合肥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

就连一个基层的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其他大多数地市与合肥招商队伍的专业能力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不管是芯片设计、封装到芯片制造装备,还是全国有哪些龙头企业、哪些企业可能引入合肥,合肥招商线上的政府官员心里都是门儿清。“有时候对产业趋势判断比企业还要精准。”

比如合肥的《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就让很多人“拍案叫绝”。“很多来学习的记者、干部,甚至客商点名要这本指南。”

一本招商资料能体现出什么?

这本厚达数百页的资料,足以见的合肥的招商工作做的有多实。它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行业报告,对每个细分行业趋势都进行了大篇幅解读。从产业趋势到国际国内的市场布局,甚至考虑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短、中、长期影响。

各种细致具体的分析,最后都转化为一目了然的产业链图谱,无论是上中下游,还是目标企业、对接平台,都有清晰的答案。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在合肥,你能深刻地领会到这句话。

靠市场:

政府和资本“组团”,不止为了搞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想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单纯依靠政府补贴的力量是带不动的,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为了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2015年,合肥对国有资本营运机构进行重组整合,组建三大国资投融资平台——建投集团、产投集团和兴泰集团,打造“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的融资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10余年来,合肥建投集团、合肥产投集团、兴泰控股三大市属国资在战新领域累计投入资本金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2021年当年就引领了9个百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合肥。

除了政府引导之外,合肥还非常注重撬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合肥市设立了政府引导母基金——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首年就与100余家国内风投创投机构进行了密集式洽谈,对接项目208次。

据合肥滨湖金融小镇数据, 2022年合肥市资本到访量均排名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有投资人表示,“募资的话基本都会去合肥走一圈,有时候一周都得去好几回,经常能在高铁上碰到同行。”

兔年新年伊始,合肥市又启动了“创投城市计划”——以基金为抓手,聚集资本、挖掘项目、判研项目、匹配项目与资本。全年将开展各类项目资本对接活动不少于50场,完成项目与资本有效对接不低于300次。

合肥的“创投城市计划”,关键是母基金,要形成一支市场化、专业化庞大的“编外”基金招商队伍。2022年,合肥设立总规模200亿元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总结一下,传统打法下,合肥市产业类投资是先有项目,再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增资招引项目落户。而现在,合肥是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利用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再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参与,不仅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还能让资本辅助政府对项目进行更为严谨的尽调和研判,也可以说是为项目落户“增信”“注资”。

有人说,合肥市政府天天想着怎么“搞钱”,算不算不务正业?

答案是,为政府赚钱,为人民赚钱,当然是正道。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民生,哪个不需要搞钱?

不过在这之中,国有资本的目的很重要,盈利绝对不是第一位的。政府引导基金的目标是通过招引优质产业项目,完善地方产业结构。

所以,从京东方,到维信诺、长鑫存储、欧菲光等,合肥国资投入一直不谋求控股权,推动一个项目发展向好后及时退出,拿着挣到的钱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从没有路灯的小县城,发展到如今潜力无限的新一线城市,几十年时间合肥沧桑巨变,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无中生有”的发展模式——拼的不是“手气”,更是“手艺”。

合肥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这一队列有9个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以及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合肥能成为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