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创投到东方富海,陈玮做投资的四十年
导读:从懵懂的青葱少年到头顶灰发的顶级投资人,陈玮已非当年的陈玮,四十年的变革不仅仅使这个国家沧海桑田,其间的每一个努力改变命运的平凡人,都被卷入时代的大江大河之中,时而百折千回、惊涛拍岸;时而星垂野阔、静水流深。
我相信未来10-15年,通过创业投资的推动,中国会产生1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
陈玮先生于2006年创办东方富海,现任东方富海董事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南方创投网投资联盟理事长,早前任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陈玮先生多年荣膺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清科“中国创业投资人10强”、ChinaVenture“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物Top10”、“最受母基金青睐的创始合伙人TOP30”等奖项。
2年登顶创投圈
1999年,陈玮从荷兰尼津洛德大学研修工商管理项目回国。
同年,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的阚治东,因为两年前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操纵股价一案,作为领导的他被迫离职,阚治东被调到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主持工作,但头衔一直是“高级顾问”,迟迟没有得到央行的正式任命。
彼时的深圳,准备在1999年的10月举办第一届国家级高新技术交易会,作为高新技术项目与创业投资资本的对接会,深圳本地却还没有创业投资公司与之呼应。找到擅长资本运作的牵头人,筹建深圳本土创业投资公司成为当务之急。
此时处于事业低谷期的阚治东临危受命,出任深创投第一任总裁。
陈玮最初的设想是去深交所工作,但当时适逢深交所正在筹备创业板,人事冻结。后来得知深创投筹建在招兵买马,于是陈玮投出了自己的简历。当时阚治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面试陈玮,对其十分满意。
陈玮,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教授;阚治东,曾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教父”。两个本来完全属于不同世界的人,因为深创投走到了一起,并在那个创投资本蛮荒的时代开创了深创投的辉煌岁月。
陈玮最初想进入投资部,不料,却被安排到了最不愿意去的研究部,并先后在办公室、研究部、投资决策委员会秘书处等岗位轮换,高峰时期身兼六职,高强度跨部门的工作,为他后来升任总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身为会计学博士的背景在为项目做审议决策时,发挥了重要的把关作用。
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股市大跌,再加上国内股市不稳,创业板计划搁置,本土创投机构翘首以盼的退出渠道卡在半空,创投行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进入了寒冬时刻。
而此时的阚治东,应深圳市政府邀请出任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的总裁。在他离任前,将过去一手招聘、提拔的陈玮,推到了台前,接替他的位置。
从进入深创投到登顶掌门人,陈玮只花了2年多的时间。
当时深创投管理了几十亿的资金,深圳市委领导语重心长地对陈玮说:“好好珍惜这个位置,现在全深圳市的国企,就深创投账上的资金最多”。也有人质疑他短时间以火箭般的速度升任深创投总裁之位,能否带领深创投走出行业的寒冬?
此时,整个创投圈前景不明朗,已投资的项目难以顺利退出,深创投当初委托证券公司的理财资金又因证券行业全面亏损有可能成为坏账。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陈玮每次开股东大会,都要承受来自股东们的各种压力和质疑。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种种压力之下,陈玮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判断,并在寒冬结束之前,带领深创投团队布局了许多优质项目:比如潍柴动力、远望谷、科陆电子、同洲电子......
终于,政策开始转向,2004年中小板创立;2005年,席卷整个市场的股改全流通得以施行;2006年6月,A股暂停IPO近一年后重新启动。国内创投行业迎来了春天。此前,深创投所投资的数十家公司陆续迎来了退出通道,部分项目几年时间产生高达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深创投终于绝地反击。
陈玮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创业的海水与火焰
2006年,随着楼市、股市稳步双涨,经济呈一片大好趋势。
陈玮作为在创投圈驰骋了7年之久的黑马,早就嗅到经济繁荣周期开始的气息,陈玮在内心已经做好了离开深创投,完成第三次身份转换的准备。
离开深创投的前三个月,陈玮宅家看书,思考未来的方向,调研项目。刚开始陈玮想做一家体检中心,考察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做创投。回归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于是,2006年,陈玮成立了东方富海。曾经深创投的掌门人,如今又是东方富海的领军人,陈玮在创业之初的核心团队大部分来自深创投。
2007年,东方富海的第一期基金就募资了9个亿,创业之初打响了第一炮,点燃了创始团队的热情火焰。但是随之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东方富海迎来了第一次的危机。9个亿的基金规模萎缩成不到3.5亿,一年的管理费也从1800万,断崖式下降到六七百万,东方富海整个公司的运营开始入不敷出。此时,股市狂跌,IPO暂停,创投募资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好多LP提出,能否将已经投入的资金全额退出。
内外交困让陈玮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压力之中。一天凌晨,当陈玮带着疲惫的身心下班时,有几个核心的创始团队成员找到他,对他说了至今都让他念念不忘、感动不已的一番话:“陈总,我们两年不拿工资,有困难一起抗,我们一定把这公司做下去。”
所幸,陈玮多年积累的好人缘和好人品,在这次危机中帮他渡过了难关,首先是核心团队在困难时期不离不弃。紧接着,有个多年合作的LP在关键时期,借给东方富海8000万以助其度过危机。
创业就是不断打怪升级,危机总在不经意间突然造访。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12年,当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彼时,东方富海的资金管理规模已超50多亿,在业内已经颇有影响力。欧债危机爆发后,东方富海投资的4个太阳能项目,崩盘了两个。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写了一篇文章:《东方富海光伏产业投资危机》,矛头直指东方富海。其实很多机构都投了这些项目,但是媒体单单报道了东方富海。有人甚至直接把标题修改夸大,改为《东方富海光伏项目全军覆没》,一文激起千层浪,在随后举行的LP大会上,东方富海团队和陈玮被置于LP的苛责之中。
不过,也正是这次危机,让陈玮痛定思痛,促使他把东方富海的管理模式变成以专业基金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始走基金专业化的道路。
最终,熬了五年之后,东方富海将剩下的两个光伏项目通过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的操作手法,救回之前投入的资金,还获得一定的收益,避免了LP的损失,挽回了公司的声誉。
东方富海一次次安然度过危机,陈玮归因为运气好。但运气背后的归因或许来自于陈玮与东方富海所坚持的投资逻辑、价值观与管理哲学。
陈玮带领的东方富海作为第一批民营创投机构,16年来披荆斩棘、开辟蛮荒,在中国创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自成立后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300亿元人民币,在管基金超过50只。目前已投资项目超过500个,超过130个项目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推出。
陈玮说,虽然16年来,东方富海的资金来源已经从个人高净值客户为主,转变为以机构化资金为主,但无论资金的来源如何变化,资金的投向始终沿着既定的10个投资逻辑来投资:
找准赛道,看清方向
只拿市场化的长钱
只赚趋势的钱
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化
把投资重点放在两头
提高标准,强化投资
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清楚的赚钱机制
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帮忙、帮忙、再帮忙
从懵懂的青葱少年到头顶灰发的顶级投资人,陈玮已非当年的陈玮,四十年的变革不仅仅使这个国家沧海桑田,其间的每一个努力改变命运的平凡人,都被卷入时代的大江大河之中,时而百折千回、惊涛拍岸;时而星垂野阔、静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