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投出超60个“根技术”项目,投“硬”VC做创业者3S-MATE
导读:身为启航投资管理合伙人,马建平自从事硬科技早期投资以来,就一直奔波于一线。其最慢的投资项目close时长为9个月,最快则20天就抛出橄榄枝,平均一个项目的投出周期为3个月。而今年以来,在各路VC相对出手更紧的情况下,他不仅保持着同样的频率,甚至还感慨“得越早越好,加快投资。”
文/孙媛
“如果项目只是拼资源拼算力拼数据,再早我也不会投。”
ChatGPT引爆百模大战,大厂和创企暗潮涌动,一级市场却不乏冷思考的投资人,马建平就是其一。在他看来,当下更多是人工智能三大流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进化主义的演化与衍生,都是在堆算力、堆数据、堆模型,离真正的认知智能仍有差距,还够不上其“源头技术创新”的投资标准。
身为启航投资管理合伙人,马建平自从事硬科技早期投资以来,就一直奔波于一线。其最慢的投资项目close时长为9个月,最快则20天就抛出橄榄枝,平均一个项目的投出周期为3个月。而今年以来,在各路VC相对出手更紧的情况下,他不仅保持着同样的频率,甚至还感慨“得越早越好,加快投资。”
五月末,启航投资更推出新一支10亿元规模基金,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上下游的初创期项目,聚焦于北京“三城一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佐证了启航的投资速度。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成立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化直投平台之一,启航投资历史管理总规模共计约80亿元,已投科技创新项目近350个,而这其中,马建平主导投资了清智科技、行易到、孔辉汽车等60余个项目,已上市的有亿华通等。
20年来从爱国者、联想的IT经理人,连续创业者,央企国有资本的投资人,到2017年底加入启航投资,马建平在经历了4段资本市场的时代变迁下,完成了从IT从业者、资深创业者再到硬科技VC的角色转变。
而其所在的启航投资在投硬投早投小的浪潮中,与创业者为伴,做科学、科学家和科学城的MATE,协同穿越硬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痛点、卡点,打出了一套全要素全周期的组合拳。
资本市场步入耐心时代,聚焦“根技术”做科技成果转化
在马建平看来,2000-2008年外资机构“弯腰捡钱”与2008-2014年人民币机构 “跑步抢钱”的故事早已成为过去,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点燃了创业者的梦想,也开启了专业专注挣钱的新常态,成立启航投资就是要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的股权设计,市场化的募投管退,用市场化的决策体系来提升投资效率从而为如火如荼的双创主体赋能,这也是最吸引马建平的地方。
同时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之下,解决卡脖子问题、进口替代成为主旋律,让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倡导黑硬科技投资的启航赶上了时代红利。
截至今日,资本市场随着科创板开启、北交所成立,步入了懂科学、懂科学家,懂科学城的耐心资本时代。无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现如今的自主研发、国产替代,马建平认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始终就没有离开过硬科技和前沿技术,而这恰恰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十几年来深耕的领域。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启航投资成立之初便延续了在中发展集团时期的投资逻辑,聚焦于技术的原始创新,即“根技术”。在马建平看来,一旦把底层的原始创新研究透了,再往应用层上走的时候,便会纲举目张。
他表示,以芯片为例,科技是产业的底座而芯片又是科技的底座,而芯片底座之上又有很多应用与细分领域。于启航而言,就是专注其中两大方向,一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二是以芯片、半导体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做深“投早投小”,以MATE搭生态加速科技转化
从最早的趋势投资、产业链助推、生态赋能到现如今的做科学、科学家和科学城的MATE,启航自然有其投资逻辑的演进过程。
在马建平看来,硬科技除了要往早、往小投,资本还需要有耐心投长,需要秉持长期主义与价值主义,真正解决应用方向的难点,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其中,要想为技术转化搭建生态,MATE是一个关键词。
做好科学的MATE,顾名思义,就是要理解科学对产业的作用机制,科学、技术、工程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铁三角。马建平进一步解释道,“四次工业革命,没有一次不是跟这个铁三角相关,都是从底层产生的变化。科学有了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模型,新的算法,才紧跟着有了新的技术,因为技术有了新的工程实现才有了新的能源,新的材料,新的物种,这时候产品出来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往消费领域走叫新消费,往工业场景走叫新应用,紧接着新的需求被萌发,倒逼你用更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这些产品又会倒逼你用新技术来生成和产生这样的产品,再倒逼理论界做理论创新和发现,这就是科学、技术、工程铁三角良性循环改变生产力,生产力进而又改变了生产关系的过程。”
做好科学家的MATE,就是要做好他们的链接器、翻译器、转化器、放大器,给适合创业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做好要素配置。
马建平直言,创业者不一定都是完人,但必须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靠学习去补短腿。
在早期硬科技创业者不够全能的情况下,投对人至关重要。德性、行业理解深度、以及带队伍能力、产品能力、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了马建平判断人是否可投的六大维度。
2018年,马建平首次见到遨天科技创始人王红霞时,对方还是一个刚创业的科研人员,在北京银行的孵化器内,公司仅有几张桌子。作为一个典型的从航天体系出来的研究人员,王红霞有很深的技术底蕴,有非常强的行业敏感性、对产品和市场有独到的理解,却对公司运营、融资,缺乏经验。
但基于对人、技术、商业逻辑判断的方法论,马建平看到了遨天科技的发展潜力,在半年的多次考察与交流后,天使投资了这个项目。随后在商业航天领域,遨天科技也验证了当初的判断,在启航投资的陪伴下,在要素配置和生态资源的导入下,发展迅速,经纬创投、元禾原点等先后进入,启航在随后又协同金种子基金进行了新一轮加持。遨天的电推进也实现了量产,收入大幅增加,创始人王红霞也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到女企业家的角色转变。
2020年投中科原动力时,韩威这个从中科院实验室中走出来的创业者又一次以超强的技术研发实力、超前的行业敏感度、超快的产品迭代与落地能力给马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带领六个归国的伯克利博士,另辟蹊径赋能智慧农业场景,四年时间拉通了拖拉机自动驾驶、农业机器人、智慧农机农具等所有环节,不仅在国内大展拳脚,更是在海外开辟了新战场。让其欣慰的是,韩威在启航参与pre-A轮融资后,实现了蜕变,由一名创业小白,变成了如今的创业大咖,更是实现了3年融4轮的超速度。
做好科学城的MATE,则是更大的概念。
马建平坦言,科学城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办公空间,而是一个真正的由产业链、技术链、知识链、资本链、空间链、服务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互融合的生态综合体,有政产学研,用金媒协等各种资源与力量的导入,没有它强力的推动、串联、黏合,各类创新要素之间就是分散的、割裂的,无法产生聚合反应的,“这意味企业和创业者入住的是一个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生活便利、有实验室、有科学装置、有公共服务平台、有政策、有温度等等要啥有啥的一个创业乐土,是一个真正的城的概念。”
而做好科学城的MATE并不简单,因为,作为资源的配置方,政策的制定方,产业的引进方,科学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那些市场不愿干、不会干、干不了的事情上,科学城的投入和有效推动就要发挥关键作用。马建平表示,启航投资作为创新要素的供给方和协调方,一定要吃透政策、摸透资源,让创新的要素在不同区域间合理的流动。
从此次启航投资新基金主要聚焦于北京“三城一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来看,启航不仅会从根技术出发寻找科技项目,更会在投资区域分布上,优先考虑已配备要素的科学城。“从投资人角度,聚焦科学城,是因为其要素配置更全面,给企业帮扶更及时到位,譬如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这样会大大提升启航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就当下早期硬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来看,马建平认为“科学城虽然各地都有但是参差不齐,而硬科技投资人真正投早投小本来就不多,能扎扎实实坚持下去、做得好的就更少了。”
做全要素全周期的投资配置,与更多硬科技VC共舞
今年以来,马建平观察到上半年似乎延续了去年投资机构的出手金额和数量下降的情况,数据的回升并不明显。身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早期机构,他坦言,早期投资人出手变化不会太大,但中后期投资人受企业估值影响,明显降温。
“愿意投科技的毕竟还是少数,这跟科技的成熟度及成果转化的周期长有关系,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企业设立,都需要长时间验证,资本一定要是耐心。原来一些投资后期的机构四五年就可以实现退出了,但是投早期项目尤其是硬科技项目不行,没有十年穿越不了周期,所以偏向于挣快钱的机构干不了。而往硬往早投的机构越多,科创生态才能变得越好。当下一方面是往硬往早投的机构不够多,另一方面是现在转型投硬的机构,对科技、科学家、科学城的理解不到位,还处于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马建平表示,就一级市场来看,不是所有机构都适合去投硬投早,一是得依据机构所掌握的要素禀赋资源,包括原先的经验积累和团队的成员构成,二还得看机构背后的LP或长期资本的供应方,能不能等这么久。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关注到硬科技,于启航等早期机构来说便形成了有序接力。
“早期资方投硬科技基本上是从0-1,但1-10、10-100的时候,需加速跑,老股东可以加持,但也要更多机构来完成硬科技投资接力。”为此,马建平透露,除了投早的全要素配置外,启航还在进行全周期加持,一些早期投过的项目启航认为发展不错的,但是资本市场不活跃的也会持续多轮投资。同时,以半导体企业需要一些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为例,为了能更好地给早期被投项目做产业整合,启航也投一些后期轮次的项目,跟早期被投项目互为供应链,大手拉小手结成对子。
马建平表示,对VC来说,投黑硬科技确实挺难,如何在大事件当中寻找大的投资机会,特别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和知识储备。对于“万金油”的投资人来说,不可能对每一项技术做到门清,在对行业有最基本的敏感度外,投资还需要有一套“看得懂”的机制,于启航而言,就是专家论证会。这套方法论从发展集团一直延承到现在,让启航在很多不错的赛道,以前瞻性的视角精准挖到了根技术创新项目。
2016年成立至今,启航投资也从一开始的综合类基金逐渐走向细分与聚焦,以启航三期基金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基金的和生物医药基金就分开设立,同时启航还做了集成电路的专业基金。截至目前,启航投资存续在管共计有6支基金,在管规模超20亿,单笔投资出手在千万级。马建平透露,接下来启航还有几只基金将在今年陆续推出包括芯片二期基金、元宇宙基金等。
就源头科技创新来说,马建平坦言是一场百年大计,需要冷思考真创业,投资人亦不能今天元宇宙、明天大模型,跟着热点追。作为启航,就是要与创业者为伴,扎实将科创往前推,既要有耐心又要有真心,服务好科学家、服务好科技人员、服务好科创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