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人 > 正文

基石资本张维:要做到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构建一个德鲁克愿景中的“企业家社会”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 2023-06-25 10:34:49 编辑:夕歌

导读: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能动性,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创新创业,将成为我们的核心议题,而德鲁克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巴菲特忠告:你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里的“配得上”,指的就是认知。

在快速流变的世界里,谁也无法基于当下作出对未来的判断;即便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人,也同样被局限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将时间拉长,去对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人、去对话宇宙万事万物,才能突破我们被局限的认知,进而提升认知。而对话的工具就是——读书。

你能看到的各行各业的聪明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酷爱读书、坚持阅读。做投资更需要通过读书,从更长远的时空来观察事物,找出变化中的不变,深刻认知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发现投资价值。

金秋十月、秋风飒爽,创业资本汇携手一众投资大咖,向读者朋友们分享他们喜爱的书籍,一同顺着指尖穿越时空,寻找认知的高点。本期第二期,我们邀请到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做分享。

基石资本董事长 张维

各位朋友国庆快乐!

我想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前者解读了中国的过去,而后者指点了未来,二者搭配,正适合在国庆阅读。

01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作者:[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

推荐语:

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部分经济学家持彻底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的观点,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多有批评,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一路狂奔却没有摔倒,足以说明中国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大体上没问题。

如果没有这些“不对称竞争”的产业政策,没有强制性的国家采购比例,在强大的外资压迫下,国内很多产业和产业链早就荡然无存,中国的民族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华为这样的企业也孵化不出来。若是全盘采用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拉美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因此,这些彻底的自由主义的市场观点,并不正确。

而与其针锋相对的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又过于强调“有为政府”,提示引入越来越多的国家管控和产业政策,搞“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同样有失偏颇。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相对中肯的观点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与其助手王宁教授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给出了一个杰出的解说。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事实上是一种二元并行的状态,一种是由官方领导和发起的改革,另一种则是由底层民众自发形成的改革,即“边缘革命”。而事实上,正是后者真正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他们指出,承包制、乡镇企业、个体户和经济特区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中四个最重要的“边缘力量”。农业的变革是意义最为重大的“边缘革命”,九龙坡村和小岗村,当地政府和农民被迫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成功实现了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在与国营企业的不平等竞争下,带领了农村的工业化革命,在改革的前20年里,对活跃中国非公有部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失业的返城知青不得不开干个体户,个体的经济的崛起最终让城市私营经济得以发展壮大;深圳及其他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民间开放形势已成后政府的顺势而为,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这些边缘力量发动的边缘革命,将私营企业重新带回到经济体制中,为日后的市场化转型铺平了道路,带领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了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经济运行效率、税收、就业、GDP,主要靠民营企业来解决。

政府主导的改革释放了很多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边缘力量所推动的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理解中国整个市场的变革和中国所取得成就,就需要同时看到这两种改革,看到这两只手,否则我们将很难理解这样的中国,很难理解中国一个如此大的国家,究竟会走向怎样的道路。

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不一样,我们无法凭空画出一个图,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问题也难以得出一个答案,但是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02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推荐语:

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我提出,如果把苏联式的计划经济视作“举国体制的1.0版本”,那么市场经济与产业政策并举的所谓“中国模式”,可以视为“举国体制的2.0版本”,而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新的全球竞争形势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举国体制的3.0版本”,它需要创新,需要企业家精神,需要构建一个德鲁克愿景中的“企业家社会”。

中国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是完成从赶超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在赶超阶段,我们做的是从1到100的工作,而作为引领者,我们要做到从0到1的原始创新。而这正是我们与美国最大的差距所在。

在追赶阶段,有现成的方向与成熟的路径为参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从而实现超高速增长。然而,当赶上之后,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我们就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如果要自主在未来无数的可能性中选择出正确的那一个,就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纵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无数个体在利益驱动下,进行无数次的创新与试错,才更有可能走出最高效的道路。

而对于创新来说,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美国不会像欧洲和日本一样陷入所谓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因为美国拥有一种崭新的企业家经济。是无数高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而不是那些500强大公司,解决了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他呼吁建立一个企业家社会,让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所谓“举国体制”,“举”的到底是什么“国”?

1.0版本的“国”,只包括少数政策制定者和精英,大部分人只是庞大国家机器中不需要思考的螺丝钉。

2.0版本的“国”,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家由“边缘力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3.0版本的“国”,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将成为创新的有力分子,共同构造一个德鲁克愿景中的“企业家社会”。它要求所有机构的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中的一种正常、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而每个个体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发展。在企业家社会中,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都将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并因此实现持续的创新与繁荣。

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与企业家,还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举国体制3.0版本的核心命题。举国体制的3.0版本下,经济上应以市场和资本为基础,政治上应立足于法治与责任制政府,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产权机制,保护企业家精神,从而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

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能动性,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创新创业,将成为我们的核心议题,而德鲁克为我们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