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生物产业 > 正文

“减肥药”带来的千亿医药市场浪潮:国内外药企争相入局,“躺瘦”真的能实现吗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29 13:17:14 编辑:诚富

导读:岁末年关,如果梳理医药产业2023年的一系列重大变动,GLP-1产业绝对是从年头火到年尾的“当红炸子鸡”,就连《科学》杂志评选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当中,GLP-1类减肥药也被票选为年度突破冠军奖。

“减肥药”带来的千亿医药市场浪潮:国内外药企争相入局,“躺瘦”真的能实现吗

在全球“糖尿病双雄”礼来和诺和诺德的2023半年报公布后,国内跟GLP-1赛道相关的减肥药板块就屡次出现上涨行情,GLP-1的“造富效应”在资本市场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减肥概念股也多次成为A股涨停板上的常见“热搜”话题。

对于未来GLP-1类药物市场表现,摩根大通分析师更是表示,预计2030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不只有资本市场在为其重压下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网上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生物药仅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这也是目前使用人群数量最多的GLP-1类产品,但它自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只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尚未获批减重适应证,显然,很多消费者已经等不及了。

风靡大众的“减肥神药”

WHO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6.5亿为成年人,3.4亿青少年和3900万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突破2.65亿人。

肥胖往往并非单纯的外在表现,通常还伴随着2型糖尿病、心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并发症,尤其是肥胖和外形息息相关,“以瘦为美”的社会风气下,“减肥”不仅代表着健康,更是大众对于美这一名词的追逐方式。

礼来糖尿病与肥胖症部门执行副总裁兼总裁迈克·梅森(Michael Mason)在公司电话会议中表示,仅在美国,就有370亿美元的直接医疗费用花费在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上,例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以及超过一万亿美元的间接年度成本,肥胖和超重的人的医疗保健费用是正常人的2.7倍。

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原本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除了有降糖效果外,减重效果显著,歪打正着戳中了大众渴望“减肥”的那颗火热的心。

2005年,世界上第一个GLP-1药物由礼来研发的艾塞那肽注射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一个需要每天注射两次的产品。

2014年,利拉鲁肽注射液成为第一个获批减肥适应证的GLP-1类降糖药,被引入美国市场。

2021年,FDA同样批准了司美格鲁肽(Wegovy)的肥胖适应证,有所区别的是,利拉鲁肽注射液在使用中需要一天注射一次,而司美格鲁肽仅需要一周注射一次,2023年11月,礼来替尔泊肽减重适应证同样获批,原本的两大糖尿病市场龙头药企再次角逐于“减重”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减重效应良好外,GLP-1药物在心血管风险、糖尿病肾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疾病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是,糖尿病以外,目前全球GLP-1市场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由减肥需求驱动。

强劲的当下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可期的其他适应证拓展,让礼来和诺和诺德这两大巨头在2023年股价坐上了“直升机”,诺和诺德上半年销售额将近90亿美元,其市值已超过奢侈品LV集团,一举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礼来市值更是超过5500亿美元,近半年内礼来股价涨幅超80%。

争相入局的国内外药企

100年前,多伦多大学两位教授班廷和贝斯特发现了胰岛素,这不仅是整个医学界的伟大革命,也造就了两大巨头药业,因为两人将他们的专利无偿转让给了诺和诺德和礼来。

100年后,从糖尿病良方到“减肥神药”,GLP-1药物巨大的增长空间“钱”景下,全球诸多药企正通过并购和自研等多种方式,试图在这两大巨头盘踞的减重市场分一杯羹。

年初至今,闻泰医药、质肽生物、诚益生物、硕迪生物等近10家药企在资本市场中获得各方青睐。

今年7月,礼来以高达1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生物科技“新贵”Versanis,以进一步扩大其减肥药产品线;11月,阿斯利康和诚益生物关于口服GLP-1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益的合作同样开出了20亿美元的潜在高价。曾在减肥药市场铩羽而归的罗氏再度进场,以27亿美元的先期价格收购未上市的美国减肥药开发商CarmotTherapeutics。

跨国药企们摩拳擦掌之时,国内药企同样不遑多让,天风国际相关研报中显示,截至2023年8月份,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其中中国企业占比约40%。辉瑞、诺华、安进、韩美制药、信达生物、华东医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都有相关产品在研,进度不一。

国内“疫苗第一股”智飞生物11月份公告将收购宸安生物100%股权,后者手上的GLP-1类药物管线也许是最吸引智飞生物的产品。

并非每家企业都能在GLP-1领域“掘金”成功,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退出了这一赛道。

今年以来,因为相关数据不佳或疗效不亮眼,阿斯利康、辉瑞就相继终止了旗下GLP-1类产品的研发。

一位药企研发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成熟的GLP-1类药物新增减肥适应证的操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出一款best -in-class的产品出来,尤其是用在减肥这一适应证上,需要过硬的数据来打开市场销路。

一直有人将GLP-1赛道看作是PD-1之后的医药最大单品,作为上一代“网红药物”,PD-1赛道“内卷”后的种种弊端对投资者来说尚记忆犹新。

上述研发负责人强调,GLP-1类药物的开发壁垒并不低,举个例子,诺和诺德跟礼来都在开发双靶类GLP-1药物,但诺和诺德开发的双靶全部都失败了,所以司美格鲁肽的下一代产品才是复方制剂的形式,就是把司美格鲁肽和另外一个胰岛素的类似物,做成一个双激素的混合制剂,相当于它是两种激素混在一支笔里面,而不是说一个单分子具有两个功能。

对诺和诺德这么一个在糖尿病领域底蕴深厚的公司来说,在双激素的开发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就更不要说国内很多蹭热度的企业了。

“躺瘦”真的能实现吗

在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的同时,关于GLP-1类药物副作用的争议也开始相继出现。就在今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就曾对GLP-1类药物发出安全性“警告”,指出该药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甲状腺癌的潜在风险,要求诺和诺德、礼来制药、阿斯利康等药企提供补充信息。

除了疑似患癌风险风波外,因有患者在使用GLP-1类药物后出现类似自杀或自残的念头,EMA也曾对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GLP-1类受体激动剂相关风险作出审查。

上述长期从事GLP-1类药物研发的行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款药物的诞生并非买几个瓶瓶罐罐就能行的,胰岛素诞生一百多年来,专利早就过期了,但是做得好的药企就那几家,GLP-1领域同样如此,礼来和诺和诺德这俩“双龙头”占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糖尿病领域的壁垒并不容易突破。

在GLP-1类药物从降糖药走向“减肥”乃至更多适应证的同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验同样没有终止。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司美格鲁肽在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通常为恶心、便秘、腹泻和呕吐,但大多持续时间较短,且多为轻中度。

不过,除了上述问题外,一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产品时需要注意的除了胃肠道可能产生肠梗阻之类的问题外,它对于甲状腺和胰腺进行刺激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此外,很多消费者并未经过医生面诊就自行进行注射,这种行为风险性很大,在实际使用前,医生必须了解清楚消费者是否存在相关家族病史,并同步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该医生强调,

出于安全性考虑,不建议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使用GLP-1类产品。

除了产品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外,因为全球性的产品缺货,很多消费者购买的渠道五花八门,代购、电商等等,这种情况下假药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