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创意产业 > 软件 > 正文

最新!超2300款金融App已备案,还有一波App停止服务将被注销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 2023-04-25 14:49:46 编辑:夕歌

导读:4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公布第三十二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实名备案名单,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等相关应用在内,共22款涉金融类App通过备案。

移动金融App备案有序进行中。4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公布第三十二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实名备案名单,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等相关应用在内,共22款涉金融类App通过备案。

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通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已有超2300款,不过备案“有进有退”,不久前协会也公布了首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31款App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已有2382款App通过备案

根据协会最新公布的备案名单,此次共有22款涉金融类App通过备案。从机构类型来看,其中大部分仍然为银行类机构,包括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湖北银行”App、南和融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南和融信”、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渤海银行手机银行”、浚县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浚县郑银村镇银行”、巨鹿融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巨鹿融信”、柏乡融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柏乡融信”、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移动云信贷”等。

另外,汽车金融公司则包括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吉致管家”、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的“服务商平台”,此外保险领域,还有中国太平洋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太平洋保险”App榜上有名。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协会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700家金融机构的2382款App通过备案。从机构类型来看,主要以银行类机构居多,此外也包括基金、保险、消金、支付、信托、金融科技及小贷类公司。备案推进期间,协会表示,仍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对此,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评价,整体来看,移动金融App备案进程符合预期,且已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各类移动金融App的规范管理迈向正轨。从特征来看,可以看到备案覆盖App数量较多、覆盖金融机构类型较丰富以及整改推进稳妥有序进行等,既能够健全金融业务的线上化管理,也能够为后续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首批App停止服务被注销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移动金融App备案也处于“有进有退”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2023年3月底,协会也公布了首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31款App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其中仍是以银行类App居多,包括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邮e贷、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顺农商e贷、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雪莲伙伴、移动厅堂及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赢家生意圈等。

另外也覆盖部分保险公司,其中包括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煤移动查勘”,以及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旗下的“建信财险”等。

根据《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只有已备案通过的App可以进行注销备案操作,注销App备案信息后,备案编号将失效。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类App注销备案,主要是由于移动业务战略的变化,一些金融机构也对旗下的移动金融App进行整合,部分App停止运营,此类已获得备案的App申请注销备案。在他看来,停止运营的App注销备案,是备案管理的一部分,注销备案也是对用户的告知,避免出现对用户的误导。

苏筱芮同样称,协会公布注销备案公告,一方面能够及时、透明地反映移动金融App备案的最新进展,同时将信息对外公示,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防范后续山寨App等披着“李鬼”的外衣迷惑金融消费者,金融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到移动金融App的最新状态。

从近期金融机构的动向来看,苏筱芮认为,一些App注销是金融机构主动采取的措施。手机App过多一方面会增加机构自身的运营负担,包括开发、维护等各类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不容易聚焦主要业务。因此一些金融机构或是为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及盈利效果,对App开展的整合瘦身动作。

备案App覆盖量还将持续扩大

当前,移动金融App已成为大众享受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但众所周知,近几年移动App信息安全违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违法违规收集并使用个人信息。为保障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提升金融App安全防护能力,央行于2019年9月发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范》对App进行整改,并向协会进行备案,其中,金融App从软件设计、开发、发布、维护等环节均要符合要求。

另一方面是各类山寨金融App横行市场。就在几日前,工信部反诈专班公布了新一批仿冒金融平台类App,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类“李鬼”金融App从名称到图标甚至首页界面均与被仿冒App十分相似,极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甚至会有骗子借此假冒客服,以需要缴纳工本费、会员费、解冻费、保证金等多种名目费用的幌子要求消费者转账,以实施诈骗。

从2020年5月首批通过备案的App名单发布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于百程说到,备案代表的仅是金融App软件符合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虽然并非是金融业务层面的增信,但却可以排除山寨版金融App,通过备案的App也成为大众选择金融服务的标准之一。

截至目前通过备案的App超过2300款,可看出备案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于百程认为,后续金融机构类型仍会进一步扩容,且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往往运营多个App,比如工商银行已经备案至少7个,因此后续备案App覆盖量还会持续扩大。

此前,协会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移动金融App的备案管理和风险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在工作计划中,协会要求各备案机构扎实做好备案后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对违反备案要求的客户端软件,协会将根据情况进行警示或清退。

另外,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以风险为导向,及时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查摆问题,确保备案客户端软件不出现重大风险;要建立客户端软件备案常态化机制,将备案要求纳入现有各项客户端软件管理制度中,设立专人专岗做好备案日常工作。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要履职尽责,服务好备案机构,助力提升客户端软件安全防护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