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条重磅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强能力”为何是重中之重?
导读: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与“大块头”企业相比,“小而美”的中小微企业,往往规模小、实力弱,对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免疫力”也相对较低。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与“大块头”企业相比,“小而美”的中小微企业,往往规模小、实力弱,对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免疫力”也相对较低。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此次出台的《措施》,不仅强调为企业纾困解难,更多的是立足于稳增长稳预期和调结构强能力这两个方面。
具体来看,《措施》有何亮点和突破?相对以往有哪些升级?风口财经记者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为政策“划重点”。
扩大市场需求,扫除发展“绊脚石”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在解读《措施》时指出,去年以来,受益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落地见效,中小微企业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和回稳态势。但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中小微企业面临订单缺、成本高、回款慢、融资贵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稳增长面临较大挑战。
“当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需求不旺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市场还没有充分激活。只有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企业才能实现资金周转,获得发展的机会。”宋向清认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扩内需、促消费,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是中小微企业摆脱发展困境的现实需要。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次提及“内需”一词,明显高于前两年会议的提及频次。围绕“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要求部署的5项重点工作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首位。
在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方面,《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持续加大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措施,开展跨境撮合活动,解决中小企业订单问题。
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强能力”是重中之重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既要做好帮扶,也要抓好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是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
针对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措施》提出了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的8方面举措。
“无论是通过政策的支持实现企业稳定增长,还是让中小微企业基于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调整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服务结构,最终都要落脚在强能力上。”宋向清认为,“强能力”是若干措施的重中之重。
《措施》提出,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专人对接、即报即审”机制,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宋向清认为,融资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当中的资金难题,更重要的是强化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让企业能够巩固自身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在产业链中的服务能力,促进企业与金融、产业链和供应链,与市场的良性循环、有效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结构、强能力的8方面举措中,前四条聚焦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中小企业‘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宋向清认为,创新是“强能力”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提升发展潜力,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看,《措施》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万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万家以上;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等。
特色产业集群“多点开花”,中小企业“抱团取暖”
“尽管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有专门的政策,但是融入到助力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中,还是一种新的提法。”《措施》将“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列为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的八项举措之一。
《措施》明确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构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壮大集群主导产业,促进集群内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组织服务机构、行业专家进集群开展咨询诊断服务活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资源与优质服务资源渠道,提升集群服务能力。2023年培育100家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就在今年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确定了100家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够上榜的产业集群要满足产值、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等多个条件,这些“国字号”意味着各地区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宋向清认为,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快速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有利于畅通区域内优势产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资源的市场化专业化配置能力,促使优质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为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他建议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多下功夫,让区域优势产业变成中小微企业“抱团取暖”、“集体出击”的平台,在产业链上下游中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以及市场资源的共享。
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所在,也是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所在。政府大力度政策帮扶,中小企业自身不懈创新,外力和内力的融合才能形成共克时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