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资讯 > 正文

深耕建筑碳中和,70岁王石再创业

来源:数说新出行 发布时间: 2023-04-13 14:46:33 编辑:夕歌

导读:“作为中国企业家,无法独善其身了,要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走绿色低碳建筑之路,同时还要看做的事情是否代表未来,代表未来就会生成产品竞争力。” 王石说。

早在王石的上一个作品——万科当中,就充分映射出绿色低碳建筑产品的影子。

万科是国内房地产行业中第一个提出“工业化、绿色建筑和全装修”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并第一个将“做卓越的绿色企业“写入公司愿景。万科在深圳开发的万科城四期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住宅项目。

七旬王石再度出发

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向世界作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已经退休三年的王石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热血澎湃,像老战马听到了冲锋号,“我决定再次创业,做‘碳中和社区’。”

王石的朋友劝他:“你已功成名就,何必“归零’ 再出发? ” 对此,这位七旬老人回答:"怎么‘归零’了?我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人脉资源,这些资源不用起来,我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社会!我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受益者,理应投身“双碳’大潮,回馈社会。“

“当时选择走这条路,不要说社会上不理解,我培养出来的团队都不理解。搞绿色低碳施工周期长,要求工艺高,而且增加成本,没有价值还减少利润,为什么做这个?” 在谈到为什么进军碳中和赛道,王石说,当时的想法并没有那么高尚,而是很简单——这样做是会牺牲一些利润和速度,但也会适应将来的社会,我们可能不仅不会被淘汰,还将成为样本。

在万科的时间里,王石就一直非常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物的推广。从1999年开始,万科率先探索住宅产业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在国家绿色建筑标准颁布的前三年,万科的绿色三星建筑面积已经占了全国的四成(40%) 。在2017年王石退休时,万科的市场占有率不到全国的3%,但是其建设的绿色建筑却占了全国绿色建筑的20%。

因为做绿色建筑,王石在2009年被选中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大会,从那之后他连续参加了13届,并在其中扮演了非常活跃的角色。

资本和实业两手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黄震曾这样说:“碳中和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引发数百万亿投资与产业机遇,一批新技术、新行业、新商业模式也将诞生,谁在零碳技术创新占据领先,谁就是新赛道上的领跑者,谁跑不动,谁就将凋敝灭亡。” 他给出了推动双碳发展的“铁三角”,分别是政策、科技和投资。

也就是说,碳中和不仅需要新技术和新设备,也需要大量资金。也正因为如此,王石选择了资本和实业两手抓。

2021年,王石创立投资基金和实业公司。王石说。“据测算,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少需要投入130万亿元人民币。我估计是在400万亿元以上。”而这个估算与黄震的说法完全吻合。

据介绍,王石筹建的两个绿色碳中和基金,一个规模50亿元,另一个规模15亿元。他还发起了香港交易所SPAC上市公司,以注重ESG的碳中和企业为合并标的,助推优质的碳中和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王石的“碳中和社区”

决定再创业后,从2021年初到去年2月,王石选择了4座城市的标的社区作为“碳中和社区”候选项目。原计划从上海起步,但因为疫情,首先启动更新改造的项目落在了深圳盐田区大梅沙。

从去年6月开工,大梅沙改造项目分两个片区:一个是靠海边的居住区,共407户,有居民1000人左右:另一个占地6.2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500人在此办公或学习。

这两个物理空间不在一起的片区,利用“虚拟电厂”技术,可通过能源互联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融办公、学习、居住、休闲和运动于一体的“碳中和社区”。并命名为“生物圈三号”。目前这片碳中和实验园区的绿电占比在一期改造后已经达到了85%,在今年二期改造完成后,预计将实现100%“绿电”覆盖。

王石还提到,整个社区的绿化率为75%,“蜜蜂采蜜,蝴蝶飞舞,生机盎然"。社区绿化的改造目标是实现屋顶花园里生物物种的本地化。花园的土壤肥料来自小区的有机质垃圾,通过循环利用,保证有机质垃圾零废弃。

另外,在该园区中,在既有建筑的墙面上改造出了一面大攀岩墙,大梅沙3.2平方公里有山有湖有海,是非常适合运动的地方。

以上就形成了王石所谈到的园区的三个标准:一是碳的标准;二是生物多样性;三是运动健康。更重要的是,这种社区并非乌托邦,而是可以商业化运作、复制的模式。针对后续,王石提到至少会打造五个样板,初步设想,第二是扬州,第三是东莞,第四是上海,第五可能是杭州。

在去年12月,大梅沙万科中心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案例,以及万科的绿色原则实践,作为唯一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低碳转型案例,入选了绿色金融工作组(GFWG)《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加速转型的建议》白皮书。

建筑碳中和带来诸多改变

绿色低碳建筑是最适合与碳中和结合起来的,从碳足迹角度来讲,45%的碳排放和建筑有关系,部分是建筑材料,部分是建筑物运转消耗的能量。碳中和无疑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以水泥为例,水泥企业在过去的社会责任是少排,因为根据ESG,多排就要承担责任。但是到了碳中和时代,这一逻辑将完全转变——既然水泥的碳排放多,就会有替代品来替代水泥。

再以木材为例,我国过去不鼓励用木材,因为我国木材数目少,需要大量进口。而到了双碳时代我们就会鼓励用木材。这是因为在双碳经济时代,算账发生了变化,用木材取代水泥,减少了碳排放,增加了绿色材料,这就能做到更有效的减碳排。

王石以万科为例,提到:“万科过去的建筑都是高层,从小高层到高层到超高层全部是钢筋混凝土,西方混凝土占的比例非常小,更多是钢玻璃大厦。目前中国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刚向玻璃过渡,过去之所以没有做钢玻璃是因为成本高,而现在不仅仅要计算原材料本身的成本,还有碳足迹的成本,碳税和碳汇。”

除此之外,更多新型建筑材料也会陆续创新、发明和使用,比如纳米钢或纳米其他材料将可能取代现有的材料。

因此,双碳经济时代下,建筑材料市场将有增有减。一是源头减量,将减少碳排放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例如钢铁、电建铝、水泥等行业都面临着进一步压缩低效产能的要求。二是材料替代,即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将兴起。

除此之外,能源也会被替代,即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煤炭、石油等能源。与之同时,回收利用(用循环经济减少初次生产的碳排放)、节能提效(用技术改进减少工业减排)、碳捕集(利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CCS)以及植树造林等吸收二氧化碳,实现负排放)等都将彻底改变建筑行业。

“作为中国企业家,无法独善其身了,要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走绿色低碳建筑之路,同时还要看做的事情是否代表未来,代表未来就会生成产品竞争力。” 王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