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深圳重磅发声,事关重大国家战略
导读:建设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安排。一封总书记的贺信,两场国家级文化活动,党中央在南海之滨这座链接世界舆论场和文化传播的奇迹之城,向世界宣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信心决心。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在6月7日这天,深圳迎来了两场国家级文化盛会: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和第十九届文博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更是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
建设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安排。一封总书记的贺信,两场国家级文化活动,党中央在南海之滨这座链接世界舆论场和文化传播的奇迹之城,向世界宣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信心决心。
01
宣示了“文化自信”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由中宣部主办,是目前我国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多位中宣部副部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高层,以及众多知名高校、智库专家学者和文化界嘉宾出席相关论坛活动,真可谓“聚最强大脑,发文化强音”。
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书记在会议上作出的新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重要指引。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他在给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再次强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和强调的事情。
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中宣部副部长王纲表示,置身新媒体时代,创新国际传播,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
文化自信,也是媒体“增强话语塑造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底座。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看来,做好国际传播,大道至简,就是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的指标体系。
02
宣示了“开放包容”
将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放在第十九届文博会期间举办,中央这一特别的安排,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自2004年在深圳正式创办以来,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论国内辐射力,第十九届文博会,有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论国际链接力,第十九届文博会,超50个国家地区300多家海外展商、100多个国家地区2万多名海外专业观众参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国际舆论场、文化传播强磁场。
数据显示,为期5天的第十九届文博会多项数据创下新高,共计10余万种文创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交易,线上平台入驻展商总量首次突破6000家;从成果来看,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签约总额达34.2亿元,再创新高。
第五次来到文博会的韩国传统文化产业研究所理事郑光昊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10家传统韩国文化公司参展,“文博会创建了有效的交流桥梁”。
“和乃生,不和不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赵汀阳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发言时说,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同时互相改善,吸收不同文明最突出的优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说,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中国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历史强音,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思想激荡,通过第十九届文博会这个国际平台或者说“扩音器”远播海外。
这注定是我国当下的标志性文化大事件,对举办地城市而言,意义则更加重大。
03
先行者,当仁不让
一场国家级的文化活动落地一个城市,往往会对该城市文化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因此成为该城市里程碑式的文化事件。
十九年前的文博会如此,今时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国家为何选择了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文化积淀非常年轻的深圳?
这其中显然有一种特别的信任,也赋予了一份特别的使命。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细细琢磨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其实,守正创新贯穿始末。
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到2012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2015年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始终以创新的精神、先行的姿态,把文化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硕果累累的“中国文化第一展”,应时而生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都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推手,也都是深圳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抓手。
6月9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精神,并作出新安排。
会议强调,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深圳担当作为。
6月10日,深圳首个九语种信息官方门户网站——EyeShenzhen(爱深圳)九语种网站试运行上线。“EYE”是平等(Equality)、年轻(Youth)和卓越(Excelle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之城的品质、精神和底气。
文明浸润于大国的筋骨血脉,融通于漫漫征途的步履坚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之城,两场国家级文化盛会,合奏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征程上的一首明朗振奋的进行曲。
使命在肩,当仁不让,这也是深圳当前最坚定的声音。
04
做得好是说得好最大的底气
本周深圳经济社会、重大工程建设也陆续传来好消息。
人民健康是“国之大者”,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6月8日,“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的全球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盛会,300余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100余家全国知名医院的500余项科研成果、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1000余名临床医生及医院设备管理者齐聚深圳,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医械热点、共谋合作机遇。
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6月11日8时,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历时5年实现合龙。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
目前,项目正向2024年建成通车奋力冲刺。届时,珠江口将新增一条通道,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群众利益无小事。怎样把民生小事解决好,考验着政府的能力和决心。
6月9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深圳民意速办平台,讲述了在深圳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如何透过一个平台,调动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老百姓众多诉求的故事。
深圳的民意速办平台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共受理965.06万件民生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7.49%,平均办理时长比之前压缩了65%,总体满意率达99.40%。
说一千道一万,做得好才是说得好最大的底气。这也是深圳之所以深圳,最重要的品质和底色。
主笔 / 郭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