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陈可冀:活血化瘀疗心疾 中西结合创奇迹

来源:岐黄传媒 发布时间: 2023-02-21 14:12:05 编辑:星尘语

导读:中西医结合临床创新发展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应该努力提高现代医学尚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具有国际标准的中国原创特色。

中西医结合临床创新发展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应该努力提高现代医学尚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具有国际标准的中国原创特色。

我深信“国有春风聚太和”,只要管理部门重视,举国协力合作,有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方法全新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改变现状,戒绝平庸。

人物简介

陈可冀:活血化瘀疗心疾 中西结合创奇迹

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2018“最美医生”,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现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200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2001;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的创新研究,2015年);求是科技奖(2001);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2);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07);吴阶平医学奖(2009);中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成就奖(2017)等奖项。2014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科技部联合评选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学术思想

陈可冀:活血化瘀疗心疾 中西结合创奇迹

注重气血辨证,倡导十纲辨证

陈可冀重视气血相关理论,推崇人身以气血为形体阴阳之具体体现,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不外气,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身安无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则疾病由生。在诊治过程中,陈可冀十分强调气血辨证,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离阴阳,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抑或不为过”,因此在临床辨证中强调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十纲”并重。从病因学上讲,陈可冀认为寒热失宜、情志不遂、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影响到气血运行,造成气血失调的病理改变,导致血瘀证的产生,故活血化瘀之法是临床常用大法,可主用,亦可兼用。这一学术思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推崇,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进行讲演和交流,并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其学术思想辐射全国,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

陈可冀将血瘀证归纳为慢瘀、热瘀、伤瘀、急瘀、毒瘀、老瘀、寒瘀、潜瘀、前瘀等多种类型。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瘀证而设的治疗大法,具有促进血行、祛除瘀滞、疏通血脉的作用。根据兼挟症状不同,血瘀证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血虚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等不同证型,应分别采取益气活血、理气活血、化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活血、解毒活血等不同治法。陈可冀临证善于抓住血瘀主证,重用活血化瘀方药,以解决基本矛盾,又当适当兼顾他证,以解决从属矛盾,充分体现辨证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注重标本缓急,合理使用活血化瘀法

陈可冀认为中医的标与本,只是相对概念,主要是用以说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作期,陈可冀均主张先通后补,急则治标;而对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平稳期,则主张标本兼治或以治本为要。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陈可冀认为标实为主并以“三通”为法,且“芳香温通”“宣痹通阳”两种通法与“活血化瘀”共同使用以达温通活血或宣痹活血之功,最为常用的医方有冠心Ⅱ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愈梗通瘀汤、愈心痛方(丹参、三七、元胡)、栝楼薤白系列方药及血府逐瘀汤加减变通等。治疗高血压,陈可冀常以平肝清热熄风等治标之剂为主,待血压平稳后,再加强滋补肝肾之品以固本。治疗心力衰竭亦经常在发作期活血利水,急以攻伐为主,缓解期再佐以益气养阴固本收功。

注重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

陈可冀赞同清代名医徐灵胎所提出的“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见解,主张临床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注重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着眼于提高疗效。如冠心病心绞痛病变的形成多因冠状动脉狭窄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导致相应供血部位的心肌缺血而出现胸痛,不通则痛,与血瘀证关系密切,故陈可冀在常规辨证本虚标实的基础上,多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高血压病虽临床可见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阳虚及挟痰、挟瘀等多种证型,然以阴虚阳亢者多见,处方常以天麻钩藤饮及自拟之清眩降压汤化裁。心力衰竭多因脾肺肾化气行水不利,气虚血脉不通,临床常见唇甲发绀、症瘕痞块等气虚血瘀之象,则多以生脉散和苓桂术甘汤及活血利水之品化裁。体现了陈可冀在临床处方用药时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的思路。

善于自古方探微,引发新义,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可偏废

“古方可以治今病”是陈可冀临诊治疗病人时的一大特色,陈可冀认为中医的精华在经方上面,经方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千锤百炼而传承下来,其良好的疗效使其得以流传。因此,陈可冀经方古方时方并用,经方多选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原方;古方多宗金元四大家及清代王清任之活血化瘀医方;时方多喜用清代《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成方便读》中的方子。陈可冀注重对古方的继承和创新,自创了治疗高血压的清眩降压方、治疗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新补心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温通复脉汤、治疗心肌梗死的愈梗通瘀汤等,是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注意阴阳平衡,善用调理之法

陈可冀认为所有疾病的产生均与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因此临证治疗时尤其注重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如自拟清眩降压汤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病,但同时注意顺应肝气之性以调达之。陈可冀也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如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确有些患者随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对此类患者注重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病情采用四逆散、逍遥散或越鞠丸治疗,有一定佐助。另外对于痰热内扰的失眠患者,陈可冀在方中多配以行气开郁的代代花、枳壳、陈皮,以收开郁化痰之功效。

重视脏腑关联,顺应脏腑之性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陈可冀在临证中尤其重视脏腑的关联,如喜用心胃同治的方法治疗冠心病、交通心肾的方法治疗失眠、调理肝脾的方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肝肾同治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滋补肝肾的方法治疗肾虚诸证。陈可冀认为高血压病位主要在肝,肝喜调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血养肝,肝体常有不足即常见阴血不足,平时治疗时注意固护肝阴,滋阴养血以益肝体;肝之用即为肝之功能,常见亢进,治以泻肝、凉肝以抑肝阳。因此,陈可冀在疾病治疗中均顺应脏腑特点选择用药。

学术成就

陈可冀:活血化瘀疗心疾 中西结合创奇迹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的传承创新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陈可冀在继承传统理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理论体系及临床应用。

传承创新了血瘀证理论  统一了血瘀证的命名,倡导气血辨证在内的十纲辨证,首次提出“十瘀”分类和血瘀证的现代分类,将血瘀证分为血瘀证I型(血瘀证高流变性型)和血瘀证II型(血瘀证低流变性型),创新性地提出冠心病稳定期“瘀毒”从化致变的病因病机,拓展了血瘀证理论。

规范了血瘀证的辨证诊断标准  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提出了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为东北亚及东南亚等国家所采用。对血瘀证舌诊及腹诊进行了系统研究,丰富了血瘀证的量化诊断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病证结合方法,通过系统评价古今文献,结合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的量化积分标准和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标准。

发展创新了活血化瘀中药分类与治法  将常用活血化瘀药物分为和血药、活血药、破血药3类。率先提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血瘀阻、血脉不通”,倡导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活血化瘀治法和方药应用从防治心脑血管病辐射全国,并推广应用到临床多个学科,带动了活血化瘀新药转化医学研发的热潮,与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合作研究开发冠心Ⅱ号方(《中国药典》名为精制冠心颗粒)并开展了国内首个中成药的临床RCT研究,成为现代活血化瘀药日后进一步发展的祖方。陈可冀进而开发了活血化瘀方药一系列新的药效作用,以主要研究者成功研发了“冠心Ⅱ号”、精制冠心片、精制冠心颗粒、川芎嗪、芎芍胶囊、愈心痛、血府逐瘀系列方药、宽胸气雾剂等30余种新药,推动了中药现代化进程。率先提出“血脉瘀阻”为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病机,选择经典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及其简化方进行中药干预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介入后再狭窄这一世界性难题开辟了新的中医药防治途径。首次提出冠心病发展为不稳定型的“瘀毒”理论,为冠心病稳定期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活血解毒干预进一步减少再发心血管事件奠定了基础。

揭示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科学内涵  证明血瘀证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高黏滞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免疫功能障碍及eNOS代谢异常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其中以心脑血管病为主,也可能包括感染、炎症、组织异常增殖、免疫功能和代谢异常等多种疾病。对系列活血化瘀方药抗血小板、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重塑、改善微循环以及其有关分子生物学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主要在于活其血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血液理化性状、血小板及凝血系统功能、微循环等生理功能)、化其瘀滞(抗心肌缺血及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病理状态),并通过病证结合冠心病血瘀证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层面进一步阐释了冠心病血瘀证的实质。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次举办国际性血瘀证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交流,逐渐形成了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现代活血化瘀学派,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可冀团队从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心血管病,将活血化瘀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临床各科,疾病达到50多种,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启迪并引领了全国医药产业界研发生产了一系列活血化瘀中成药,被学术界誉为“活血化瘀”流派。该研究学术影响辐射全国及中医学各临床学科,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同和普遍采用,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典范,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开发研究

陈可冀在1980年起倡议并主持整理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3万余件,并积极倡导应用文献学及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整理研究。陈可冀对清宫内廷医疗经验的特色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淸宫医疗经验的特色体现在8个方面:①崇尚实效,辨证论治;②法度谨严,广用经方;③借重通腑,驱除积滞;④征用温病时方,承先启后;⑤废除金石丹药,侧重调补;⑥重视家常防病,清气化湿;⑦实践归经理论,引药丰富多彩;⑧运用代茶饮法,调治兼顾。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为《慈禧光绪医方选议》(1981),随后又出版了《清代宫廷医话》《清宫医案研究》《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清宫代茶饮精华》《清宫药引精华》及《清宫医案集成》等著述6种。《清宫医案研究》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年中国政府出版奖(2010年)。2013年又出版了《清宫配方集成》《清宫医案精选》及《清代御医力钧文集》三本专著。近三十余年来,陈可冀在对清宫医疗经验的医药档案继承整理基础上,进行了若干现代科学研究和开发,包括对清宫寿桃丸延缓衰老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清宫八仙糕治疗老年人“脾虚”及改善小肠吸收功能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古方生脉散对心血管系统效应的临床研究、清宫仙药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影响的研究、清宫平安丹治疗晕动病的研究等;开发了清宫寿桃丸、清宫八仙糕、长春丹、平安丹、紫禁城牌老年皂等多种产品。该研究完成了前人未实现的一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及古籍整理金奖。

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的继承及开发研究

在继承岳美中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陈可冀于1978年3月出版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一书,成为我国建国后第一部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专著。陈可冀在国内率先对中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宋代陈直著)进行订正评注并出版。陈可冀组织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20余人,历时三年,编成《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一书,该书摘录自秦至清朝历代古典医籍著述中有关老年医药的原文,进行述评注按,汇成百万言巨著,于1987年11月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老年医药学起到奠基作用。二十世纪末,陈可冀被推选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主持香山科学会议,提出《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建议,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重视和批复。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传统中医补益脾肾法,对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病种涉及老年血管性痴呆、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关节病、老年高血压病、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脂血症、老年帕金森氏病等,2008年“补益脾肾法在老年医学中的指导与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陈可冀相继承担了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课题,前后25年持续不懈研究,共获得专利2项,研发新药并在市场上推广应用2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被聘为《中国老年学杂志》主编并担任至今,2001年当选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2007年获首届中国老年学奖(杰出贡献奖),201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给陈可冀颁发了老年医学终身成就奖。

作者:徐萌  付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