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案例与治则
导读: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针灸协会高级顾问,天津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
病例1
孙某 男 48岁 教员 入院日期:1981年9月9日
主诉 失眠10年。
病史 患者平素易怒,失眠10余年,但时轻时重,伴记忆减退,头晕头胀,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小便色赤,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神经衰弱,采用中西两种治疗方法,症状时轻时重,今日来我科住院治疗。
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神清合作,思维正常,心率78次/分,律齐,血压14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舌质暗有瘀斑,脉弦。
中医诊断 不寐(肝郁气滞证)。
西医诊断 失眠症。
辨证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恼怒伤肝,肝失条达,郁滞不通,逆乱之气上冲,扰乱神明,心神不安,夜卧不宁。
治则 行气活血,安神定志。
选穴 神门、膈俞、气海、肝俞、三阴交、四神聪。
操作 膈俞、肝俞向棘突方向斜刺,进针1.5寸,均施捻转泻法;气海直刺进针1.5寸,施呼吸补泻之补法,四神聪直刺0.2~0.5寸,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 每日针刺1次.3次治疗后可入睡6小时,3个月后追访,一切正常。
病例2
熊某 女 21岁 学生 入院日期:1982年7月13日
主诉 失眠1周。
病史 患者因食后贪凉,近1周来胃脘胀满,纳呆,失眠,头痛头晕,经服中药治疗无效,今来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黄无华,心律齐,心率78次/分,两肺(-),胃脘部饱满,无按压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 不寐(脾胃痰热证)。
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症。
辨证 食滞胃肠,酿成痰热,壅滞于中,痰热上扰,以致卧不能安。即《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症见失眠,脘满闷,舌苔黄厚,脉弦滑。
治则 化食滞,健脾胃。
选穴 神门、足三里、胃俞、脾俞、气海、中脘。
操作 中脘直刺进针1.5寸,施提插泻法。诸穴同上。
治疗经过 每日针刺1次,1 次后冒脘胀满减轻,2 次后入睡正常。
病例3
刘某 男 83岁 退休 初诊日期:2003年1月3日
主诉 失眠间断发作,加重1个月。
病史 患者既往经常间断出现失眠,近日又发失眠,夜寐不实,易醒,体瘦,大便偏干,胃纳欠佳。
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神清,发育正常,头发白,面色无华,心肺(-),心率85次/分,腹软,肝脾未触及,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压:140/80mmHg。舌红少苔,脉弦细。
中医诊断 不寐。
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辨证 患者年事已高,阴气虚衰,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扰动,心神不宁,故失眠;脾胃亏虚,气血乏源,故而体瘦,纳差;津液不足,故大便偏干。
治则 滋阴补肾,宁心安神。
选穴 印堂、上星、百会、四神聪、安眠、头维、风池、内关、神门、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中脘。
操作 印堂、四神聪、安眠、风池、神门、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中脘操作同前;上星、百会、头维浅刺0.3~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30s;内关直刺0.5寸,提插泻法1min。留针20min。
治疗经过 每日针刺1次,4次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延长,中间醒的次数减少;继续针刺5次后,患者每日可睡4~5小时,又治疗7次后,患者每次可睡6个小时左右,睡眠质量较好,诸症也明显好转。
病例4
贺某 男 38岁 初诊日期:2011年6月12日
主诉 失眠3年,加重3日。
现病史 患者近3年因工作时间无规律,经常失眠,时轻时重,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时有头晕头胀,饮食不佳。经常服用助眠药物,但最近疗效不佳。近3日夜间失眠严重,几乎不能人睡。面色晦暗,无光泽,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 不寐(肝郁火旺,心神失养证)。
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治则 清肝泻火,宁心安神。
选穴 主穴:神门、三阴交、肝俞、合谷、太冲。配穴:百会、四神聪。
操作 神门进针0.5寸,三阴交直刺1.5寸,捻转补法;肝俞进针1.5寸,刺向横突捻转泻法;合谷、太冲直刺1寸,捻转泻法。百会、四神聪进针0.5寸,捻转补法。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30min,两周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经过 第1次治疗后,自觉头晕头痛减轻。1个疗程后,入睡稍难,睡眠质量尚可,每晚可睡5~6小时。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良好,基本不再服用助眠药物,可正常工作及生活。
病例5
张某 女 61岁 退休教师 就诊时间:2009年3月16日
主诉 失眠2年,加重1个月。
病史 患者近2年易疲劳,易感冒,一直夜间入睡困难,睡眠轻浅,多梦,白日伴有疲倦乏力、胸闷心慌、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胃脘部食后胀满,时有恶心欲呕感。2年之间曾间断服用艾司唑仑、唑吡坦,停药后失眠症状仍同前,未见好转。近1个月因照顾生病的老伴较劳累,复加女儿临近预产期,心情紧张,多思多虑,失眠加重,难以人睡,1~2小时方能入睡,伴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一夜仅眠3小时,多梦,晨起精神不振,头昏沉,疲惫感,周身乏力,时发心烦,不思饮食,大便溏稀不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全身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诊断 不寐(心脾两虚证)。
西医诊断 失眠症。
辨证 患者平素体虚,加之劳倦、思虑过度致心脾两虚,气血失和,心神失养,阳不入阴而发不寐。正如《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治则 补益心脾,安神定志。
选穴 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 心俞、脾俞斜刺0.5寸,捻转补法,得气后不留针;百会直刺0.5寸,四神聪以15°夹角刺向百会0.5寸,捻转平补平泻;神门、内关直刺0.5~1寸,捻转补法;足三里、三阴交与皮肤呈45°斜刺0.5~1寸,申脉、照海直刺0.5寸,运用提插和捻转相结合的补泻手法。申脉穴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穴用补法;中脘直刺1寸,平补平泻法;百会加电针。得气后留针20min。每晚睡前耳穴按压心、脾、神门、交感。
治疗经过 每日治疗1次。5次治疗后患者入睡时间缩短为约50min,晨起头晕减轻,情绪好转。继经2周治疗后睡眠可达6小时左右,梦少,白天自觉精力充沛,能正常家务,情绪平稳。换用每晚临睡前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15min以巩固疗效。
按语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眠艰难,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失眠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针灸治疗失眠是对病因、症状共向调节,治疗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疏通经络,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该病病机复杂,须认真辨证,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心肾不交,心阳不得下降以温肾水,肾阴不得上济以养心阳,阴阳水火失去协调,则出现心肾不交。症见虚烦不眠,耳鸣头晕,胸闷,精神倦怠,口干,五心烦热,腰酸,肢软,舌红,脉细数等一系列临床指征。治宜滋阴潜阳,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选穴 神门、肾俞、心俞、三阴交。
方中神门、心俞清心宁神引火归元;肾俞、三阴交滋肾益阴,壮水之主。
(2)心脾不足:因病后失调,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饮食不节以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
选穴 神门、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方中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神门养血安神。
(3)肝胆火旺:暴怒伤肝或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故烦躁易怒,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选穴 神门、三阴交、肝俞、合谷、太冲。
方中神门、三阴交镇静安神,肝俞疏肝理气,合谷、太冲泻肝降火。
(4)痰火郁滞:胆为中正之官,喜宁静,恶烦躁,若素体虚弱,久病未复,思虑过度,均使肝胆疏泄无权,郁而化火,烁液为痰,痰火郁滞,症见夜不得寐,惊悸,手足心热,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化痰。
选穴 神门、丰隆、足三里、太冲、行间。
方中丰隆、足三里健脾利湿除烦,太冲、行间、神门理气、泻热、清心、安神。
(5)气滞血瘀:发病时间较长,加之忧思过度,肝失条达,郁滞不通,逆乱之气上冲,扰乱神明,故夜卧不宁。治宜行气活血。
选穴 神门、膈俞、肝俞、气海、四神聪、三阴交。
方中膈俞为血之会穴,活血化瘀,肝俞、气海行气活血,四神聪、三阴交镇静安神。
(6)胃气不和:食滞胃肠,酿成痰热,壅滞于中,痰热上扰,以致卧不得安。症见失眠,脘闷,舌苔黄厚,脉弦滑。治宜行气和胃,化食滞。
选穴 神门、足三里、胃俞、脾俞、气海、中脘。
方中神门安神定志,气海、中脘行气而化食滞,胃俞、脾俞、足三里健脾和胃。总之,不寐一症貌似简单,实则复杂,必先辨明所伤脏腑,方可选穴配方。然情志内伤,往往多脏受累,扑朔迷离,不易区别,辨证时须于本质处着眼,找出主要矛盾,方能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