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为何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和痛风
导读:国医大师朱良春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和痛风,朱师的大弟子何绍奇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患者和读者给出了答案。
国医大师朱良春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和痛风,朱师的大弟子何绍奇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患者和读者给出了答案。
土茯苓甘淡性平,入肝、胃两经,功可解毒,除湿利关节。古籍谓其擅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诸疾。近代又有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报道。朱师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其为治疗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之头痛及痛风之要药,或可补前人之未逮也!
头痛病因纷繁。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若延之日久,经脉痹闭,则痛势甚烈。斯时祛风通络之剂难缓其苦,惟有利湿泄热,祛其主因,配合祛风通络之品,始克奏功。而朱师独到之经验,在用量上突破常规,一般每日用60~120克,随症配伍多可获效。
至于痛风疾患,朱师云:“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此证确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朱师治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收佳效。
孙×,女,40岁,工人。1981年5月6日就诊,头痛宿疾已历六载,痛无定时,痛剧如裂,常觉口干,舌质衬紫,苔薄黄腻,脉细弦,此乃湿热瘀阻,清窍不利。治宜清热化湿,祛瘀通窍。处方:
土茯苓60克,蔓荆子、川芎、菊花各10克,甘草5克
药服10剂。头痛未作。乃继予10剂。间日服1剂以巩固之,迄今未复发。
周××,男,28岁,工人。1979年8月9日就诊诉:10年前右足趾因不慎扭伤之后,两足趾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尔后约五年,两手指及膝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肿痛。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年7月下旬发现右手拇、食指有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微摩尔/升(16毫克%),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x片提示双足趾跖关节第5跖骨头外缘有半圆形掌齿状小透亮区。诊断为“痛风”]。
嗣后两上肢、指关节、髋、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平素怯冷,面酰无华,形瘦神疲。曾服西药“别嘌呤醇片”,因胃肠道反应停药。苔薄舌淡,脉象细数(体温37.5℃,血沉32毫米/60分钟,尿检:蛋白+)。乃湿浊留滞经脉,痹闭不利之咎。治宜化湿浊,通经络,蠲痹着。处方:
土茯苓60克,全当归、萆薢、汉防己、桃仁泥、炙僵蚕各10克,玉米须20克,甘草5克。20剂。
1979年10月25日:60剂后,复查血尿酸714微摩尔/升(12毫克%),血沉12毫米/60分钟,尿检正常。患者手足之结节、肿痛渐趋消退。药既获效,嘱继服。
1979年11月25日,又服药30剂,惟感关节微痛,肿胀、结节已除,复查血尿酸357微摩尔/升(6毫克%),嘱再服10~20剂,以善其后。
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婉华整理。
重用土茯苓可治疗头痛
土茯苓首载于《本草纲目》,未言其治头痛.尔后的中医学著作亦未言其治头痛。若此解毒清热,健脾除湿之药,重用120g何以能止痛?笔者百思不解,便重温清代徐灵胎关于“药性专长”的一段妙论:“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子之主面黧黑,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洋耶?则滑洋之药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菟丝子能之?”徐氏由此而推论药性之专长曰:“但显其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而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之……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故临证者除了熟悉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常规用法之外,还应掌握药物的特殊专长与优势,便于出奇兵而奏厥功。
病例1:偏头痛。扬某,女,38岁。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1-2个月发作一次.发时痛如锥刺,前额、眼眶胀痛,右侧面部发红,伴呕吐稀涎。服麦角胺、卡马西平可以缓解。余老接诊时,察其舌质暗红,边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
考虑为气郁痰滞络阻,用清代陈士铎《辨证奇闻》所载散偏汤加减,服3剂头痛渐止,1996年5月8日,头痛复发如前,用上方加土茯苓。处方:土茯苓120g,川芎30g,白芍30g,柴胡10g,白芥子I0g,炙远志6g,白芷6g,葛根30g,生甘草6g.服1剂止痛。迄今3年余,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4~6个月发作一次,症状逐渐减轻。每次发作均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均1剂止痛。
病例2:神经官能性头痛:张某,女,17岁,1997年4月20日初诊。头痛3年多,每因受凉、生气而发作,剧时满头胀痛伴恶心,平时则绵绵隐痛。常服扑炎通,索米痛片等,止痛效果越来越差。患者12岁时曾做过心脏瓣膜手术,体质差,情怀悒郁。察其舌质偏淡、苔薄白,脉弦细。
予土茯苓120g,装人保温瓶中开水泡2小时,代茶顿饮之。服药后.当晚头痛大减。遂每日泡服120g,3天后头痛消失。
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
我用车前子和土茯苓二味中药制成散剂治疗痛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制作和服用方法:取车前子 300 克、土茯苓 300 克(即按 1:1 比例),先将车前子炒黄后与土茯苓(去除杂质)拌合一起,粉碎为细粉,用瓶装密封备用。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
病例一、黄××,男,47 岁,干部。患者出现发作性双足趾关节、踝关节疼痛已 3 年余,多在饮酒后容易发作。2008年 4 月出差在外,因未注意生活,劳累与饮洒后关节痛疼复发,在外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痛风”,用药不祥,经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2008 年 9 月 26 日关节疼痛再次发作,来余处就诊。查体:血压 136/80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足趾关节可见轻微肿胀,有压痛。踝关节有压痛,未见红肿、变形。查血:血红蛋白 140g/L,红细胞 4.50×1012/L,白细胞 6.8×109/L,中性 57%,淋巴细胞 3.1×109/L,血沉12mm/ 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尿酸 10.5 毫克 /分升,尿常规:蛋白阴性,白细胞(0-2),红细胞阴性。X 射线关节摄片: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未见异常。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给予口服丙磺舒片 0.25g,每日 2 次,消炎痛25mg,每日 2 次,治疗后,症状缓解,尿酸降至 5 毫克 / 分升,因有胃部不适等不良症状出现,患者不愿继续服用,停药后复发,发作时尿酸升高。余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连服用 7 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7 天后症状消失。为防止复发,每次减量为 5 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在服用 10 天后,停药 7-10 天后再服。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二、张××,男,51 岁,干部,患者因左踝关节反复疼痛 1 年余,当地乡村医生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未愈,并经常反复发作,最近双踝关节疼痛发作,以左踝关节疼痛为主,加重 3 天,于 2009 年 8 月 11 日来余处就诊,一般体查:血压、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可见双踝关节肿胀,有触痛,以左侧踝关节肿胀为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查血:血红蛋白138g/L,红细胞 4.40×1012/L,白细胞 6.9×109/L,中性 58%,血沉 14mm/ 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尿酸 10 毫克 / 分升,尿素氮 12.5 毫克 / 分升。尿常规:阴性。X 射线关节摄片:左右踝关节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余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服用 7 天后症状缓解,15 天后症状消失。因无症状后自行停药,加之又饮啤酒而复发,再次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后症状消失,尿酸正常,嘱其平时应注意饮食生活,每次减量为 5 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在服用 10 天后,停药7-10 天后再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临床体会: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和关节畸形等。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有丙磺舒和别嘌呤醇等,因其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受到限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患者正逐年增多。痛风的发作常常与饮食结构有关,因此调节饮食结构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要想疗效巩固,病人应遵医嘱,需注意饮食生活,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寒等,以防复发。
余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主要是取其车前子的利尿作用和土茯苓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其机理很可能是通过利尿而增加排泄尿酸等达到治疗作用。在临床上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效果好,未见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