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梅开二度:14年前卖壳退市,如今又凭本事再次上市

来源:灰鸽胡侃 发布时间:2023-10-08 12:24:32 编辑:夕歌

导读:近日,关于浙江国祥的IPO,可以说掀起了一片骂声,因为它14年前曾经卖壳退市,于是股民一致认定它这次也是来圈钱的。

先讨论一个问题。

一个青楼女子,后来被人赎身,如今已嫁为人妇,那这个女子现在应该算良家还是风尘?

道理上讲,不管当初是被迫还是主动,只要从良了当然就是良家,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把关注点放在她的过去而不是现在,于是就一直以风尘定性。

很明显,这是极不公平的,既然社会道德和法治都允许人改过,那为何要一直揪着过去不放,有过污点就一棒打死呢。

所以,最后的情况就会是这样,这个女子的风尘史会在民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和流通,但在官方和大部分人眼里,她就是一个良家女人。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个类似的实际的例子。

近日,关于浙江国祥的IPO,可以说掀起了一片骂声,因为它14年前曾经卖壳退市,于是股民一致认定它这次也是来圈钱的。

和前面青楼女子的例子一样,不管你现在怎么样,反正“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过,最后的结果也正如青楼女子从良一样,骂声再多也挡不住浙江国祥上市的步伐,人家已经成功通过IPO审核,即将开始申购了。

而且,申购价还不低,极有可能实现超募,按照公开的预测数据,浙江国祥原本计划募资7亿,而最终有可能会募得23亿。

也就是说,不论有多少人骂,但还是会有人买,而且数量肯定比骂的人多,说不定,有些骂的人,回头也去买了。

实际上,浙江国祥能不能上市,我们有相关的法规和规则来衡量,也有相关的机构来审核,既然通过了,那它就是没问题的。

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但目前没发现,毕竟,刑法都实行的是“疑罪从无”,上市管理条例就更不可能用怀疑和猜测来判定一家公司该不该上市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浙江国祥也算是凭本事梅开二度,没啥不妥的。

14年前叫ST国祥时确实退市卖壳给地产公司华夏幸福了,但当时的台湾老板已经拿着钱移民英国了。

况且,买壳、卖壳是A股允许的,合法合规,你最多也就是谴责他没道德。

后来从华夏幸福手里把国祥的中央空调相关经营资产买过来的是时任ST国祥的董秘陈根伟,就是如今浙江国祥的实控人。

陈根伟1997年就加入了国祥,从普通员工干到董秘,不管有没有贵人相助,凭的也算是个人本事。

搞地产的华夏幸福看中的是壳资源,本来就对空调没有兴趣,于是华夏幸福壳到手后就想把空调业务卖了。

当时国祥的空调业务不仅亏损还欠外债,根本就没人愿意接盘,陈根伟几经考虑觉得还能抢救一下,于是跟华夏幸福讨价还价,最终8000万拿下了。

当年国祥净资产只有7900多万,陈根伟算是略微溢价买下的,而且,陈根伟个人自筹资金只有1100多万,剩下的钱都是拆借的。

人家当年愿意赌,如果输了,给他的评价一定是“愿赌服输”,既然现在赢了,上市不也就理所当然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国祥上的并不是科创板,而是主板。

众所周知,主板是我国上市条件最苛刻的,主要针对的是业务成熟的公司,说明浙江国祥至少不是像科创板的某些高手一样,只讲了一个空故事,而是有干货的。

招股说明书显示,近三年营收10亿、13亿、18亿,净利润0.99亿、1.01亿、1.85亿,在工业和商用大型中央空调领域,这个数据不算出众,但至少是看得过去的。

最重要的是,人家满足主板IPO的所有条件,至于说是不是来圈钱割韭菜的,那谁知道呢,证监会、上交所也干不了这预知未来的事啊。

再说了,上市以后又有上市以后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来监督管理,咱们作为普通投资者何必操那个闲心呢。

可能也有人会说,如果浙江国祥该上市,那华耀光电不也可以吗,也是先卖掉了已经上市的公司,然后原班人马又弄个同样业务的公司上市。

华耀光电还真不可以,它的问题不是公司的业务,而是公司实控人有信用污点,而且屡教不改。

公开信息显示,华耀光电的实控人荀建华的身上不仅有重大诉讼未决,而且对于自己曾经作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被处罚事项只字不提。

换句话说就是,又想上市,又不想披露该披露的信息,如果用开头例子中的青楼女子来比如的话,相当于“假意从良,继续风尘”。

当然,结果是华耀光电IPO被终止,不但自己领了纪律处分被深交所公开谴责,保荐机构也被通报批评。

至于为什么只有纪律处分,那是因为深交所作为证券交易所本来就是属于自律性机构,没有别的处罚权力。

但记入诚信记录后,华耀光电短期内要上市是没有希望了,至少明年再来排队吧。

其实,对比华耀光电和浙江国祥,我们可以发现,纵然A股确实存在一些监管不够严、处罚不够狠的现象,但总体在是非面前还是拎得清的。

再换个角度来看,满打满算咱们股票市场的历史也就30年,还处于一个相当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怎么和欧美比呢。

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分析的,我国目前就相当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有些负面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再退一万步讲,普通股民也有一层身份叫“投机者”,都想的是低买高卖,与其骂骂咧咧影响情绪,不如平心静气擦亮双眼。

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些钱啊,能挣到是福分,挣不到是本分,这样一想,也就心理平衡了。

另外,也可以反思一下,我们一贯倾向的立场或者观点,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大多数,还是说根本就与主流格格不入。

毕竟,只有少数人能改变世界,而绝大多数人是要随大流的,只能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