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IPO上会被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来源:胡华成 发布时间: 2023-07-24 10:51:53 编辑:夕歌

导读: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制,证监会都不怎么看重文件的真实性了,为什么还有企业被否呢?

随着我国对证券市场的改革,IPO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2018年是最近10年来,IPO被否率最高的一年,一共上会了170家公司,59家被否,被否率高达34.7%。到了2020年,上会通过数量和通过率都创出了新高。一共有620家企业上会,只有9家被否,被否率低至1.5%。

可能有人要问:“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制,证监会都不怎么看重文件的真实性了,为什么还有企业被否呢?”

虽然证监会将内容核实的任务主要给了中介机构,但是在上市的流程中还是要经过反馈、咨询委、上市委等这些流程的。企业不能出现太过明显的问题,否则还是容易被否掉的。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出现什么问题容易被否掉呢?

第一、存在利益输送。利益输送是非常重要的监管内容,因为有的人上市就是为了割韭菜,破坏了资本市场最初的用意。不管对于监管层还是对于股民,都是有较大伤害的。

利益输送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公司创业了20年,公司一直只有5个股东,就在上市前,突然多了一个股东,而且股份超过了5%。公司一旦上市,股份市值可能超过10个亿。突然进来的这个股东可能是审核人员的亲戚,也可能是审核人员找的股份代持人员。

再比如:公司在上市之前,进行过一笔收购。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在1亿元左右,可是公司却花了5亿元购买,这里是不是也藏着什么猫腻呢?

第二、净利润忽上忽下。假设现在有两家公司,公司A从2018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是3000万元、6000万元、1亿元、1.5亿元、2亿元。公司B同时期的净利润则分别是2亿元、1亿元、3亿元、2000万元、8000万元。请问你更愿意投资哪一家公司?

毫无疑问,公司A会更受欢迎,因为公司A的业绩稳步向上,具有可预测性。公司B的净利润则毫无规律可言,感觉公司能不能赚钱,全看运气。就算公司上市,股价也会忽上忽下,容易让一部分股民亏大钱。

诺康达则因为净利润的大幅波动受到了审核人员的关注,结果第三次闯关,又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大客户突然消失。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占了公司较大的营收比重,可是在上市之前,大客户突然消失,这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事情。业绩变脸伤害最大的不是公司的高管们,而是普通散户,他们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钱就亏了。

第四、主要供应商突然注销。假如我们现在经营了一家年营收100亿元的公司,那么在大规模批发原材料的时候,会不会很容易再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为公司供货呢?对于一些格局大的创业者而言,应该不会。但是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还是会让自己人来成立一家公司并且成为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的。供应商赚到的利润可能是创始人个人的利润,不需要再给股东们分了。如果我们也有这种想法,那么最好就不要上市。如果我们想上市,就不要玩这一套。就算你为了上市,把供应商这家公司注销了,依然不能摆脱被审核人员问询的问题。

第五、应收账款过高。应收账款过高也是一大问题,因为应收账款随时可能变成坏账。2017年,中天精装上市失败,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比例过高,占到了总资产的50%左右。过高的应收账款比例涉及到了坏账计提的会计方法,公司的会计计算方法不符合相关会计准则。

第六、主要客户存在政策风险。假如我们是一家装修公司,我们的主要客户是房地产公司,第一大客户还是恒大,你感觉我们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七、缴纳社保员工数量较少。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各方面是否正规。如果我们不是上市公司,那么公司全部用兼职人员也可以,这样就不用给员工交社保了。但是如果我们是上市公司,虽然也允许使用兼职人员,但是兼职人员的比例不能过高。如果一家公司有1000名员工,只有500人交了社保,那么这家公司也可能因为社保缴纳比例不对被否。

第八、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行为。发审委里边有很多财务方面的专家,是否具有明显财务造假的嫌疑还是可以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