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融资规模低于雅加达,港股发生了什么?
导读:港交所数据显示,上半年,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为178亿港元,同比下滑9 91%。香港IPO到底怎么了?融资规模真的连雅加达都不如了吗?
这几天有个帖子很火:
港交所数据显示,上半年,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为178亿港元,同比下滑9.91%。香港IPO到底怎么了?融资规模真的连雅加达都不如了吗?
其实没怎么。还不是市场不举惹的祸?
看看上面表格中的项目,上半年下滑的可不仅是集资总额。
——日成交金额下滑16.4%,
——日成交股数下滑20.9%,
——包括首次IPO在内的股本集资总额下滑35.3%。
IPO集资总额下滑的幅度还相对体面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按数量来看,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33家,较去年同期的27家上升了22%。
集资数量上升,但集资金额下滑明显,说明规模大点的企业都不选在这个市况下上市了:
其中,募资超过1亿美元(约7.85亿港元)的IPO项目仅有6家,大部分为中小型项目。
从新股筹资规模来看,上半年筹资最多的新股为珍酒李渡,募集资金53.09亿港元。宏信建发、亿华通分别以16.48亿港元和10.98亿港元位列第二和第三。据安永统计,上半年前十大IPO共募集资金130.95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总额的73.66%,较去年同期下降13%。
瞅瞅,并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明星项目。
仅就IPO融资总规模的排名来看,香港确实是跌出了上半年的top5。但这也不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
(全球证券交易所IPO集资额TOP5)
去年香港上半年也没有进入前五,也没妨碍着下半年发力啊。去年全年依然成为全球IPO募资金额第三大的交易所,仅次于A股的上交所和深交所。
更何况,试看全球IPO活动,年份与年份之间的差异大得很:
而且2023 年上半年全球 IPO 活动显著下滑,与2022年同期相比,交易宗数和募资总额分别减少约10%和40%。因此,单看一个“融资额”指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现在这个时点,没有人说:“回到几年前谁能想到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至今的融资规模超不过上交所和深交所甚至落后于雅加达……”为什么呀?还不是因为美股走势好呗!
所谓“一白遮百丑”,也即如是。
所以,“香港IPO市场出什么毛病了”这是个伪命题。
IPO说:市场走势不好的锅我可不背!
放眼环顾,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势强旺,近旁的日本股市吸金,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疲软,除了AI和半导体几个少数板块之外的整体估值低迷……腾讯、小米、蒙牛等上市公司频频回购,包括伊泰煤炭、雅士利国际、保利文化在内的10余家在港上市的知名公司都选择了私有化退市……
再看看,市场定价方面,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港股市场上半年港股IPO项目中,近五成以下限定价,仅有3%的新股以最高价发行。而且56%的新股首日即破发。
如果你是拟上市融资的企业老板,倘若有得选择(万达商管等不算),你愿意在这样的情景下上市吗?你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估值,然后不得不下限定价以适应这个市场吗?
当然有些行业企业是愿意的,就是那些表现还尚可的行业。
据安永报告显示,科技、传媒与通信和生物科技与健康等领域的IPO数量并列第一。而上半年AI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持续火热,再加上国内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支持,科技、传媒等板块表现较好。
对于港股融资的下半年趋势,安永香港审计服务合伙人赖耘峯指出:“港股依然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上市目的地之一,预计下半年香港IPO活动有望回升。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IPO市场2023年度中期回顾》指出,受惠于稳定的企业上市申请数量以及早前推出为特专科技公司而设的新上市制度,香港IPO市场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迎来大幅反弹。此外,香港交易所于第二季度全力推动机制革新,推出了港元─人民币双柜台证券交易,并宣布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市场引颈以待的全新IPO结算平台FINI。香港交易所持续引进的优化措施将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
毕马威中国预期,香港资本市场有望在未来数季迎来不少全球和中国内地企业分拆上市和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项目。
截至目前,上市申请维持在稳定水平, 上半年在港交所披露的已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达138家,且第二季度平均每宗IPO交易规模超过一季度一倍以上。
展望下半年的可能新股,看点很多:
消费类的华润怡宝、燕之屋,血液病医疗服务“一哥”陆道培、精光雷达头部速腾聚创、自动驾驶黑芝麻、游戏公司趣丸、AI独角兽声通科技等等,当然也包括波折颇多的蚂蚁集团和万达商管……
总之,2023年下半年香港IPO 市场有望迎来大幅反弹。
当然,这一定是在恒指有起色的情况下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