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IPO融资2240亿元 沪深交易所继续领跑全球同业
导读:近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IPO市场的相关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活动依然活跃,募资总额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30%,但融资金额仍达2240亿元。
2023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持续不稳,通胀压力和利率上升等因素,金融市场也受到冲击影响,IPO融资进一步疲软。但A股IPO市场仍延续了稳健发展的态势。
近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IPO市场的相关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活动依然活跃,募资总额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30%,但融资金额仍达2240亿元。
相较同期世界金融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1295亿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862亿元)凭借募资金额和交易宗数继续领跑全球同业,分别位居全球证券交易所的首位和次位,纽约证券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等紧随其后。
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出清效果开始凸显。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已经退市摘牌的公司有17家,算上处于退市整理期的,已步入退市流程或锁定退市的公司,数量接近50家,超2022年全年。
展望2023年下半年,A股存量项目丰富,有超过1000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IPO市场或将延续较为活跃势头。
A股IPO活动仍然稳健,北交所表现亮眼
截至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5200家。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发生177宗IPO交易活动,以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IPO数量和融资额乘势而上,新股数和融资均排名居前。其中,173家公司首发,4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交易宗数略有增长(+5%)。但由于缺乏大型上市项目的支持,募资总额2240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30%。
2023年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共计融资规模为629亿元,占募资总额的30%。而前五大IPO中,中芯集成(107亿元)、晶合集成(97亿元)、阿特斯(68亿元)3只新股融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上。
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落地,两板已成为A股IPO的首选,这一点也表现在募资额和挂牌数上。据毕马威报告,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和创业板继续超过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
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上市活跃,推高了科创板募资金额。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的募资额达到877亿元,IPO数量和募资额占A股市场总量的31%和35%,科创板开始领衔各板块,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共进;创业板则是今年上半年IPO数量第一,达到52家,募资额为648亿元,这说明传统行业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仍是A股新股生力军;而主板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全面注册制下已有16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约25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证券交易所IPO同比大幅提速。自2021年11月开始交易以来表现一直稳步提升,并于2023年上半年取得亮眼成绩单,以42家IPO和83亿元的募资总额,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也是三家交易所里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交易所。北交所的成功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市场出清效果凸显,上半年17家公司摘牌退市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实施,壳资源价值下降、炒壳氛围降温,退市新规威力正不断显现,A股市场出清进一步提速。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已经退市摘牌的公司有17家,算上处于退市整理期的,已步入退市流程或锁定退市的公司,数量接近50家,超过2022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从退市原因来看,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股价低于面值退市、持续亏损等是目前A股退市最主要原因。
据媒体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A股公司涉及“1元退市”。在上半年已退市摘牌的17家公司中,触及“1元退市”情形的退市股达9只,占比超过五成。9家公司分别为*ST中天、*ST庞大、*ST宏图、*ST宜康、*ST蓝光、*ST金洲、*ST西源、*ST凯乐、*ST荣华。
“1元退市”表面上是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发挥市场选择功能,但背后主因是公司内外交困,被市场以面值退市的方式提前出清。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还有两家公司因欺诈发行退市。5月31日,*ST 紫晶、*ST 泽达相继发布公告,根据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存在欺诈发行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ST紫晶、*ST泽达为注册制以来首批退市的股票。两家公司退市后将不得申请重新上市。
退市多元化、常态化步入新阶段,彰显监管机构依法从严监管,有助于在A股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护航全面注册制行稳致远。6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时表示,“近年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退市制度发挥‘净化器’作用,将让真正扎扎实实做业务的企业获得良好的直接融资环境,进而带动行业乃至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
下半年IPO市场存量丰富,巨无霸即将挂牌
毕马威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1044宗正在处理的A股IPO上市申请,显示A股存量项目丰富,这也将为IPO市场今年下半场的演绎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存量最多,主板次之,分别有355宗、315宗,北交所和科创板则分别有215宗和159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与以往期间相比,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个案有所减少,但仍有约50%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来自这两个板块。足见投资者及市场对创业板和科创板颇具信心。
工业市场、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是A股IPO申请中排名较前的行业,约占正在处理申请量的70%。
申万宏源数据显示,在下半年排队企业中,共计20家拟募集资金超50亿元,有5家拟上市企业预计募资超百亿元。其中,华虹宏力已到注册环节,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预计募资180亿元。此外,先正达从科创板转战主板,并于今年6月16日过会。先正达招股书披露预计募资650亿元,此次IPO或将成为A 股近13年来规模最大的IPO,堪称巨无霸上市。
展望2023年下半年,A股IPO市场或将延续较为活跃的态势。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刘大昌表示,“我们预计中国内地将继续灵活施政以支持经济复苏,包括通过监管改革完善A股的募资环境,有望于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势头。”
受访者赵锡军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7月10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