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起底刘强东的上市版图

来源:电商报 发布时间: 2023-05-04 15:27:01 编辑:夕歌

导读:今天,我们将结合上市招股书和京东历年财报,从中找出各集团的财务现状、业绩增长、发展潜力,全面起底刘强东的“万亿帝国”。

从去年11月刘强东在高管会议上痛批高管至今,京东已经开展了至少三轮大调整,从组织结构,到零售战略,到集团业务拆分,关于京东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都留下了刘强东变革的身影。

在众多变化之中,真正让行业重新认识京东价值的一环,要数三月底,京东产发、京东工业的独立上市。

这起事件之后,我们预估了未来刘强东将手握7家上市公司,而今天,我们将结合上市招股书和京东历年财报,从中找出各集团的财务现状、业绩增长、发展潜力,全面起底刘强东的“万亿帝国”。

01

零售板块:京东、京东健康

我们先全面回顾一下京东的上市版图。

目前,刘强东已经控制了京东、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德邦物流这五家上市公司,在这五家公司之外,3月底开启IPO的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也在排队上市的路上,除此之外,还有京东科技,也多次传来上市消息。

把这些全部算上的话,未来刘强东的上市版图,将多达八家公司。其中我们按照具体的业务大类,分开研究。

先来说京东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电商零售。

和淘宝天猫对阿里的重要性一样,京东零售是京东集团的核心业务,也是该集团的最大营收来源。

根据京东集团的财报,2021年京东集团实现总收入9516亿元,其中京东零售收入为8663亿元,占比91%。从经营利润看,2021年京东集团实现41亿元经营利润,其中京东零售为266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京东零售在京东集团中的重要性非常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京东零售中尤其是京东自营业务,代表着高品质、高效率和高服务,这个印象深入人心。

最近一段时间,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京东零售开始全面低价化,将视线放在了能提供低价产品的第三方商家身上。具体措施有低门槛入驻开店、开放第三方物流限制、实现京东自营与京东第三方商家同等权重。

与京东零售十分类似,京东健康实际上也是一家以零售为主的公司。

京东健康于2023年3月22日发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京东健康总收入为人民币467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还是京东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公司总收入的86.5%,且占比进一步增加。

从京东健康的营收占比来看,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其实本质上还是走“零售”那一套。京东健康的营收利润双增,很大程度上背靠着京东物流带来的高效配送服务。

刘强东曾说,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行业内,也一直认为,京东健康实际上是披着医药外衣的一家零售公司。

目前来看,以零售基因为主的京东零售和京东健康,已经是京东内部业务最成熟,并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业务公司了。

在竞争环境方面,京东零售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以及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此外,京东零售也面临来自线下实体商业和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全网最低价时,京东不得不开始花钱补贴。短期内来看,这将加大销售费用的投入,利润端承压。

而作为京东旗下最成熟的两个业务,长期来看,我们对京东零售和京东健康,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期待。

2

物流板块:京东物流、达达、德邦、京东产发

相较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板块,没想到物流以及物流产业供应链,才是京东庞大版图的根基。

从数量上来看,京东在物流板块的上市公司,多达四家,占据京东系上市公司的50%。

从具体业务分布来看,京东物流主打仓储物流,对应的是电商小件业务,达达集团主打即时配送,对应的小时达即时物流市场,德邦主打大件物流,对应的是电商大件市场,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京东产发,主要包括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及其他,是这些物流的基石。

可以说,在收购了德邦之后,京东在物流板块的布局,已经没有任何短板。从电商物流到大件物流,从次日达到小时达 ,甚至连物流园区的生意,也被京东包揽了。

从具体的财务报表来看,这些物流板块上市公司的表现完全体现了“稳健”二字。

先说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京东物流营收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31.2%。

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50.8%,占比近7成。与此同时,2022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774亿元,2022年,快递、快运等其他客户收入达600亿元,同比增长78.3%。

再说达达和德邦,作为京东外部收购的物流公司典范,这两家公司都在全面融入京东体系之后,实现了业务的飙升,注意,是飙升。

根据近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德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13.92亿元,同比增长0.1%;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339.89%。这些数据反映了德邦股份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也展示了与京东物流体系融合产生的巨大增长潜力。

去年,京东物流花费97亿完成了对德邦的收购,完成收购后,京东加快推进德邦京东化。

目前,德邦控股的董事长为京东物流 CEO 余睿,公司主要职能部门的新一届管理人员也皆是京东系的资深高管,同时京东物流与德邦在仓储、供应链、科技等方面也加大了业务渗透。

刘强东回归之后发布的那封全员信中写道,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员工,从2023年1月1日起,将逐步为十几万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员工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目前包括德邦在内,京东物流已拥有超37万一线员工,并为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

从员工数量的角度来看,刘强东的上市版图中,一大半都是由物流体系支撑起来的。

还有达达,从全年维度看,达达集团2022年总营收达94亿元,同比增长36%;净亏损为20亿元,而2021年为25亿元。亏损有所收窄,并且在2022下半年实现正向自由现金流。

创下新高的背后,是达达与京东在去年加快了全面融合的步伐。同城业务是2022年京东零售的四大重要业务方向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递交招股书的京东产发,从业绩来评估,2022年京东产发营收23.18亿元,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190.3%。

看似神秘的京东产发,实际上是京东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物流地产。

官方信息显示,京东产发通过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和多元化增值服务,为全行业提供现代化标准仓库、一体化智能产业园、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我们十分熟悉的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就是由京东产发先后在北京、广州、沈阳、西安、武汉等全国各地建成。

无论是企业数量、员工数量还是业绩增长水平来看,在京东零售实现超高营收的背后,京东的物流板块,才是底层基石。

这也是京东自称“新型实体企业”的核心原因。

03

ToB板块:京东科技、京东工业

除了上述业务趋于稳健增长的几家公司之外,还处在IPO阶段的京东工业,以及京东科技就显得不那么出圈了。

我们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业务拆分之后的成熟度,京东工业、京东科技能否独立面对市场,茁壮成长。

简单介绍一下京东工业,作为京东最隐秘的业务,京东工业原本隶属于京东企业业务,原名是京东工业品。

和京东产发一样,京东工业也是京东供应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京东工业的主要定位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通过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为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为整个产业创造价值。

虽然京东工业的营收水平连年增长,但是其与京东集团的关联依旧十分紧密。

2020年至2022年,京东集团向京东工业客户销售的工业品金额分别为56.12亿元、85.3亿元、121.16亿元,同期所占京东工业的交易额分别为83%、82%、86%。

同时,京东工业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借助京东物流来完成订单交易,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投入。也就是说,京东工业同时依赖京东和京东物流。

作为京东面向工业供应链的典型代表,目前京东工业还没能实现完全独立,或许独立上市能够倒逼其更加直接地面对市场竞争。

同样作为京东To B板块的重要一员,京东科技的命运更是波折起伏不定。

实际上,京东科技的前身是京东金融,后改名为京东数科,在云计算加速腾飞的近几年时间里,京东又把云智能业务与京东科技融合。

京东科技先后经历了“京东金融”“京东数科”这两个名字,2020年9月闯关上交所科创板,但六个月后又撤回了IPO申请。

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2017年、2018年、2019年整体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6%。

目前的京东科技,正在全面争夺中国的“第四朵云”,而在AI大模型加速袭来的今天,京东科技还需要展现其在AI研发领域的实力。

前几天,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表示,针对真实产业需求,京东计划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将是千亿级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图源:新京报

据了解,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推出“京东版”ChatGPT——ChatJD,其预训练参数达到千亿级、品类覆盖3000+、人工审核通过率95%+、生成文字30亿+。

而目前,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等等已经相继推出,这一次京东科技需要加速追赶。

综合来看,相较于业务较成熟、增长很稳健的零售与物流板块业务,京东工业和京东科技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未来他们需要在独立上市的过程中,摆脱京东的输血,独立面对市场竞争。

04

京东的本质是新型实体企业

事实上,刘强东涉足的上市企业不仅局限于京东系。

根据港交所披露易的数据,他在最近一年之内,曾以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董事的身份公布自己的持股变动情况,其中两家属于京东系的分别是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而另外六家则是金蝶软件、迪信通等公司。

按照Wind行业分类,这些上市企业横跨应用软件、多元金融服务、房地产服务、电子产品零售等行业。不过刘强东本人在这些企业的持股比例并不高,所以以上这些企业因此都无法被并入京东系的财务报表中。

京东的这一波IPO,也让人开始“看清”京东的本质:在零售企业之外,京东还有专注于供应链效率提升的“另一面”。

图源:京东物流公众号

京东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型实体企业。相信透过京东的员工数量占比、京东在物流板块的多家公司,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2022年,京东集团净收入达10462亿元人民币,从营收规模的角度来看,京东是妥妥的万亿级巨头。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的美股市值为628.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27亿元,两大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市值,分别为2578.85亿和894.05亿,单位均是美元。

从万亿营收,到四千亿市值,这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市场对京东的绝对低估,换一种说法的话,就是市场对京东的高增长信心缺失。

在一波拆分独立上市之后,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京东的行业价值,重估京东。

从最新发布的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来看,京东科技的估值为1300亿,京东产发的估值为530亿,这两家独角兽估值近2000亿,其中京东产发旗下管理的总资产规模就达到937亿元,按建筑面积计,在亚洲及中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供应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二。

可见,拆分上市,将会为刘强东,再带来几个千亿级别的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拆分上市,独立融资,还能全面降低京东集团对各项业务的输血。

以京东物流为例,从2018年到2020年,京东物流的亏损额分别为22.34亿元、41.34亿元和158.42亿元,即便到了2021年上市,京东物流依然净亏损156.61亿元。

当时这项业务一直被包含在京东的架构中,背后营业成本,都需要由母公司来承担。

从京东最近几年的财报来看,营业成本已经从2018年的3960.66亿元上涨到2022年的8991.63亿元。尤其是2019年到2021年期间,更是以每年2000多亿元的速度在上涨。

如此高的营业成本,以及电商行业的加速竞争,都让京东对于流动资金产生了巨大需求,而拆分独立,招股上市,无疑是效果最好的方案之一。

综合来看,我们惊叹于刘强东上市版图之庞大,也被京东在物流领域的深入布局刷新认知,在整个拆分上市的过程中,京东的价值被市场重新看到,透过拆分上市,京东各项业务获得更自由的现金流和资金补充。

根据京东最新股权占比,刘强东本人在京东集团中占股12.7%,拥有73.9%的投票权,可见,万亿京东帝国的实际掌控人没有发生改变,刘强东才是京东真正意义上的最大股东。

作者 | 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