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拿了13轮融资,200亿估值的潮流零售企业冲刺港股IPO
导读:尽管,新零售“高烧”已退,但有着资本的加持,KK集团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击港股。这是其2021年11月4日首次递表以来第二次递表冲刺港股。
KK集团在5年时间里斩获13轮融资,其中包括深创投、璀璨资本、经纬创投、eWTP生态基金、洪泰基金、五岳资本、CMC资本、黑蚁资本、京东等,并在2021年6月最新一轮融资结束后,估值一度接近200亿。
尽管,新零售“高烧”已退,但有着资本的加持,KK集团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击港股。这是其2021年11月4日首次递表以来第二次递表冲刺港股。
看似光鲜的背后也是压力山大,营收增速下滑、亏损扩大、销售费用过高、存货周转率较低、现金流紧张、假货风波、加盟商大规模撤店……
作者|王薇
集装箱式的店面设计,明黄色的外观配色,超大的购物空间,色彩斑斓的拍照墙、琳琅满目的商品,使KKV成为许多购物广场和商业中心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国内潮流零售企业KK集团旗下的一员猛将,KKV撑起了集团65%左右的整体营收。由于深受Z时代年轻消费者的喜爱,KK集团也一度成为增长最快的潮流零售商,2019年至2021年GMV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3.0%。若以2021年GMV计,KK集团位列中国前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
不仅如此,KK集团还在5年时间里斩获13轮融资,聚集了深创投、经纬创投、eWTP生态基金、洪泰基金、京东等众多机构。在2021年6月最新一轮融资结束后,其估值接近200亿元。
由此,寻求上市自然成为KK集团的必选项。2021年IPO冲刺无果,如今手握707家门店的KK集团再次瞄准港交所。
5年时间斩获13轮融资
深创投、经纬、京东等机构在列
作为KK集团的创始人,现年38岁的吴悦宁实则是一位连续创业者。
2007年从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工程系毕业的吴悦宁,搭乘中国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成为当时国内首批产品经理。
次年,有了实战经验的他便辞职与两位大学同学一起创办了专注于网络游戏体验的“叮客网”,后因融资失败草草收场。不过,同年创办的专注于新零售软件系统研发的东莞市易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却得以存活至今仍在运营中。
得益于多年在新零售系统研发行业的摸爬滚打,吴悦宁敏锐地观察到市场对于O2O全网连锁模式态度的转变。
在市场还未“大变天”之际,吴悦宁于2015年4月正式成立了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年12月,首家KK馆门店开业。
在一开始,他们便将目标客户二十五六岁左右,具有一定消费能力、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年轻人。
由于货物齐全,样式新颖,很快便打出来名气,陆续在社区周围开了4家同等规模的店。只是不久之后,周围分羹的便利店开始增多,早期的KK馆开始面临亏损局面。
于是,KK馆开启首次转型,选址从社区到购物中心,从80平米到400平米,从进口商品小铺到一家集进口产品、餐饮、咖啡厅、书吧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娱乐空间。
升级为KK馆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的同时,也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和成本的攀升。如何盈利成为吴悦宁的首要问题。
再次考虑转型,吴悦宁计划将过去综合休闲娱乐空间到升级成一个新零售生活方式的社交空间。
计划很快落地,2019年公司全面升级为KK集团,并开始打造品牌矩阵,包括推出两个新品牌:主打精致生活集合的新一代连锁主力店品牌KKV、国内首家彩妆集合连锁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2020年,KK集团又紧锣密鼓地推出全球潮玩集合品牌X11。
久而久之,市场上人们习惯将名创优品、无印良品等作为KK馆、KKV的竞争对手。而THE COLORIST调色师的潜在竞对则被认为是屈臣氏、完美日记。在潮玩领域,X11无疑将与泡泡玛特较量一番。
对此,KK集团在招股书中的“风险因素”中例行作出提示——“在中国竞争激烈且分散的潮流零售市场中,我们可能无法与其他潮流零售商有效竞争。”竞争主要集中在品牌供应、销售和分销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客户关系、商品质量和安全性、商品组合、供应链管理以及满足消费者偏好的能力等方面。
“我们的若干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多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更具吸引力的 门店位置、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或与品牌公司更紧密的关系。”KK集团在招股书中称。
不过,在成立之初的5年时间里,KK集团还是斩获了13轮融资,聚集了深创投、经纬创投、eWTP生态基金、洪泰基金、京东等众多机构。资本对其的追捧可见一斑。
-2-
复制粘贴般扩张带来的烦恼
与“网红店”的路径类似,KK集团融资后一路狂奔,开启了复制粘贴般扩张。
最新消息显示,KK集团旗下四大零售品牌矩阵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和KK馆,分别拥有383、207、50、67家门店,覆盖中国31个省及印度尼西亚的13个城市。
然而,707家门店,200亿估值,也难掩其业绩增长乏力、亏损连年扩大的事实。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KK集团营收分别为1.55亿、4.64亿、16.46亿、35.24亿元。连续四年,KK集团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而在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结束了如此迅猛的势头。尽管营收达到30.67亿元,但是同比仅增长1.60%。
三年时间,KK集团累计亏损 超过80亿。直到2022 年公司才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只是这一盈利并非是经营性业务盈 利,而是通过非现金及非经营性项目调整的结果。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毛利分别为1.26亿、5.00亿、13.24亿、12.19亿元;经营亏损分别为8857.4万、1.43亿、2.38亿、1.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5亿、-20.17亿、-56.81亿、1.89亿元。
后在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695.1万、-1.7亿、-3.04亿以及-2.54亿,不到4年亏损达到8亿。对此,KK集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门店网络扩张产生的开支增加所致。
作为资本的宠儿,KK集团仍旧难逃巨额的负债。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负债总额分别为21.64亿、58.24亿、138.31亿、138.10亿元,负债净额分别为7.12亿、27.10亿、81.72亿、81.53亿元。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3亿元、1.68亿元、4.66亿元、4.63亿元。按照以往的经营现金净流出速度,KK集团的现金只能维持不到一年。
由此看来,KK集团近两年着急上市也是事出有因。
-3-
加盟商锐减,“中间商”并不好做
KK集团收入主要来源于于两部分,通过自由门店零售销售及向加盟店销售,以及基于销售的管理及咨询服务费获得收益。
起初,KK集团采用的策略是“加盟为主、自营为辅”,从而快速占领市场。加盟商对于集团前期的快速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21年为界,自营店的数量才首次超过加盟店,分别是364家和357家。而在此之前,加盟店一直是KK集团的主力。目前,两者更是来一个天翻地覆的转变。
截至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自有门店数量为556家,加盟店为145家,总数量为701家。
其中,自有门店的销售占比由2019年的42.2%增长至目前的63.8%;加盟店的销售占比则由2019年的51.9%降至如今的27.2%。
加盟商锐减的背后存在一个背景:2022年10月,KK集团将144家具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及206家非全资门店转为全资门店,支付了约2.2亿元对价。
此外,加盟商的盈利能力也不理想。根据招股书,2022年前10个月,自营店毛利率为49.20%,同期加盟店毛利率仅为21.60%。
此外,对于这类集合店,紧跟潮流,产品迭代速度必然要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是关键。对比2022年前9个月,名创优品存货周转天数只有63天,而2022年前10个月 KK集团则需要159天。
伴随库存压力,加之疫情影响下消费整体疲软,造成加盟商“入不敷出”,全国各地KKV门店拖欠巨额租金,拉闸断电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加盟商及时止损,KK集团顺手接盘。
不过,与名创优品等重心在自营品牌的集合店不同,KK集团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不高,反而八成以上收入来自于第三方品牌商品。
截至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向1472个第三方品牌采购商品,并委聘205个OEM及ODM合同商进行自有商品制造。
公司的利润则主要来源于商品进销之间的差价。
具体而言,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自有品牌商品收益为3.17亿元占比达10.3%,毛利为1.65亿元占比达13.5%,毛利率为52.1%;
第三方品牌商品的收益为27.50亿元占比达89.7%,毛利为10.54亿元占比达86.5%,毛利率为38.3%。同样在潮玩领域,泡泡玛特的毛利率曾经超过60%。
然而,“差价”并不好赚。作为“中间商”,KK集团的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也遭到过质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潮流零售的市场近年来快速扩张,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403亿元。
而截至2021年,潮流零售行业前五大参与者GMV总计379亿元,占据约14.9%的市场份额。其中KK集团为第三大潮流零售市场参与者,约占1.8%的市场份额。与前两者还相差甚远。
仅凭借KKV经典的明黄色门店、THE COLORIST的彩虹美妆蛋墙、X11的重工业风设计……KK集团究竟还能把Z时代年轻消费者的心抓多久?潮流零售行业从不缺玩家,从不缺“热点”,更不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