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冲刺“茶叶第一股”,小作坊难成大产业?
导读:小作坊思维下的“高端中国茶”,八马茶业能跑多远?
作者 | 金诺
来源 | 商业财报 ID:Earnings-Vip
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对八马茶业主板IPO文件提出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文件中,证监会针对在2022年9月八马茶业披露的招股书提出了46个问题,并且关于八马茶业此前在22年4月冲刺创业板IPO后却撤单一事,询问了具体原因以及问题整改结果等四个具体问题。
图源: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
除此之外,大部分问题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对于报告期内以下多处异常情况发起了质询,并要求八马茶业给出答案、提供详细的信息说明:
一是关于八马茶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近亲属持股的多家关联公司注销现象;二是八马茶业供应商中存在多个关联方供应商,却在2020-2021年逐步停止了向关联方供应商的采购行为;三是八马茶业受到多起行政处罚等异常经营现象。
从2013年就开始冲刺上市的八马茶业,历经十年却还是未成功拿下A股IPO,其上市之路为何不能一马平川?
01 一波三折,定位模糊
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距今已有26个年头。公司主营业务就是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最初的起家产品是以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产品为主,随着品类的不断延展,当前产品覆盖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根据八马茶业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国连锁门店超2700家。
图源:八马茶业官网
2013年八马茶业颇受资本青睐,先后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等四家风投机构共计1.5亿元投资。同年,八马茶业意欲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但是这条迄今为止已有十年的上市之路,却一直崎岖坎坷,一波三折。
2013年本欲冲刺中小板的八马茶业最终在2015年深市新三板挂牌。但三年后,八马茶业又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理由是“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
2019年八马茶业又重启上市计划,这次把目标转向深交所,并在2021年4月申请深交所创业宝IPO并成功获得受理。
图源:网络
可是随后,深交所对其上市申请文件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及经历了三轮审核问询,创业板较看重的企业创新基因却在八马茶业上未能显著体现,最终八马茶业在2022年5月撤回创业板申请。
但是八马茶业的A股梦仍旧不灭,就在市场认为八马茶业会沉淀一段时间之时,仅仅4个月后,八马茶业又再度转向对深交所主板发起IPO冲刺,意欲摘下“A股茶叶第一股”桂冠。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上市路上如此三进宫地执着,并且三次都是不同板块,说明八马茶业定位较为模糊,只求快速上市之举存在着“投机取巧”的成分。
虽然近几年八马茶业营收和净利润发展趋势都较为良好,但2021年高达17亿元营收也未成功拿下IPO的背后,是八马茶业生产模式高度依赖加盟以及产品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集中反映。
02 茶叶“搬运工”,诉讼频发
八马茶业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2.66亿元、17.44亿元、4.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88.16万元、1.16亿元、1.63亿元和4514.6万元。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与不断上涨的营收和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马茶业远低于同行水平的研发投入。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从2019年到2022年第一季度,八马茶业研发投入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664.12万元以及148.85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0.56%、0.26%、0.38%和0.33%。
原材料采购数据方面也可窥见端倪,八马茶业虽然在生产模式上把自主生产放在最前面,但数据显示,基本都有对外采购的情况,尤其是定制成品茶,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例达到了58.12%,接近六成。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细看研发费用的构成比例不难发现,其研发设计费用占比接近一半。再结合八马茶业拥有的26项专利权,仅外观设计就占了10项。
多数产品依赖外采、专利集中在外观设计,这些举动说明八马茶业是典型的销售型企业而非创新型自主生产公司。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招股书中,八马茶业称逐步建立了以“直营+加盟”的渠道销售体系。
从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八马茶业通过线下加盟模式的销售额分别为4.8亿元、5.9亿元、8.9亿元和2亿元,分别占主营收比重为47.44%、47.33%、51.5%和44.76%。加盟营收占比接近五成,占比较重。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对此,八马茶业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占比较高的加盟商也将会是风险之一,其中因加盟商管理不善或者经营资质不全导致的消费者诉讼或食品安全事故,将会对公司品牌、商业信誉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八马茶业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较为集中。
八马茶业的实际控制人为王氏三兄弟——王文彬、王文礼和王文超。陈雅静和吴小宁分别为为王文彬和王文礼的配偶,在本次发行前,这五人共计持有公司62.80%的股份。
图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报告
在本次发行后,五人共计持有的股份比例为46.88%。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销售模式,八马茶业走得还是吃老本的传统老路子,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发展上也亮点甚少,未能建立核心的产品壁垒。
且八马茶业又是股权集中的家族企业,这几点都将成为八马茶业上市路上的拦路虎,难以给资本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八马茶业更像茶叶的“搬运工”,而非生产商。在搬运的过程中,八马茶业还因涉及虚假宣传或者其他品控问题受到多起处罚。
根据2022年4月为冲刺创业板IPO时八马茶业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在2018至2021年的三年内,八马茶业涉及投诉、举报累计113起,其中有接近半数涉及虚假宣传,质量问题为23起,其他(产品执行标准、售假、超范围经营等)问题27起。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也许是为了冲刺主板,本次八马茶业主板的招股书中却未详细展现投诉举报情况,但是终逃难逃证监会的火眼金睛,在反馈意见中也提及此事,要求八马茶业准确、完整披露由产品质量事故或视频安全事故导致的处罚、纠纷情况。
图源: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
不仅如此,八马茶业此前的税务问题还曾被交易所重点关注,被要求说明店铺直播销售是否存在因税务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的情形,达人合作销售是否存在因合作推广机构税务违法违规导致被行政处罚或要求补缴税金、勒令整改等情况。
在我国千亿级的茶叶市场中,规模虽大但是品牌集中度相当低,远低于日本、中国香港等同期水平,竞争格局相当分散。
图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报告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因其独特的礼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导致茶叶价格体系混乱,售价与成本都难以规范量化,导致所有茶企业绩真实性和准确性上都存在着较大水分。
八马茶业屡次冲刺A股IPO却不顺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目前国内多数茶业品牌的共通性问题,而这也导致真正的“A股茶叶第一股”一直迟迟未诞生。
图源:网络
在众多传统品牌为适应新消费时代,纷纷转型发力线上渠道,将现有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不断专精品类研发和创新,并逐渐走上资本化道路的当下,茶叶品牌延续着线下加盟直销、做经销商的老路,自然也不受资本市场待见。
虽然招股书中“创新”一词出现了44次,但八马茶业却未见可靠数据支撑和案例加以说明,可见“创新”一词大多体现为口号,并未落实在行动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八马茶业若要抢先成为“茶叶第一股”,如何在传统茶业打破行业桎梏,跳脱出传统的“小作坊思维”,开辟出一条革新之路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