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2022年港股IPO募资总额下降68% “18C章”落地有望增强港股吸引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23-01-09 11:37:57 编辑:夕歌

导读:随着2022年正式收官,各大交易所的股权融资成绩单正式出炉。

随着2022年正式收官,各大交易所的股权融资成绩单正式出炉。

2022年,受二级市场下跌影响,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发行趋势整体放缓,年末虽有所回暖,但从数据表现来看,2022年港股新上市企业数量、募资总额等均有所下滑。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港股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24亿港元,较2021年融资金额7707亿港元同比锐减67.25%。全年共有89家企业成功IPO上市(未包含1家GEM转主板),较2021年同期的97家下降8.25%;IPO募集金额为1405亿港元,较2021年的3339亿港元缩减超68%,这是自2013年以来新股募集金额最低的一年。

不过,其中亦有亮点,医药企业上市热情不减,“中概股”回流趋势延续,多家公司在港交所实现了双重主要上市。

2022年10月19日,港交所就修订《上市规则》以让特专科技公司于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上市制度(18C章)提出建议,并咨询市场人士意见。

在市场人士看来,新《上市规则》有望吸引更多类型的公司进入港股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

全球通胀和国际局势多变背景下,全球IPO市场情绪疲软,港交所2022年的融资表现也差强人意。

Wind数据显示,2022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24亿港元,较2021年融资金额7707亿港元同比锐减67.25%。其中,首发融资规模为1405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明显,削减超68%。

尽管IPO融资金额和数量大幅下滑,但港交所仍是全球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据德勤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IPO募资额排名,港交所位列全球前五大证券交易所第四位,前三名分别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韩国证券交易所。

从IPO承销金额维度来看,中金公司以223.35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稳居榜首,华泰证券以104.90亿港元位居第二,瑞银以104.57亿港元位列第三。IPO承销家数方面,富途证券以担任了41家IPO承销项目拔得头筹,中金公司以37家的承销家数位居第二,利弗莫尔证券以30家的承销家数位居第三。

从上市板块分布来看,2022年全年89家企业均在香港主板成功发行上市,无创业板上市公司。2022年港股IPO融资金额在20亿港元以下的数量最多,高达79家,占到IPO总数的约89%。仅有3家融资规模超过100亿港元。

2022年,IPO融资金额最大的公司是中国中免,募集资金183.89亿港元。天齐锂业和中创新航分别以134.58亿港元和101.02亿港元位列第二和第三。前十大IPO项目共募集资金753.82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总额的72.09%。

事实上,回顾2022年,港股IPO低比例发行现象严重。根据安永披露的数据,超过四成IPO新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在10%或以下,超两成IPO新发股份占总股本5%或以下。

而招股价方面,有超五成IPO以下限价格或低于招股价定价,仅有7%的新股以最高价发行,与2021年相比,行情更为低迷。超额认购倍数上,仅有86%的主板上市公司获超额认购,比2021年降13个百分点。主板平均超额认购倍数仅为9倍,同比骤降96%。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2年IPO发行金额最高的行业为材料行业,募集金额达218亿港元。其次为消费者服务和资本货物行业,分别为208亿港元和101亿港元。

而如果按照IPO数量计算,软件与服务行业则以发行15家位列第一,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和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分别以发行14家和8家位列第二、第三。

这一数据也显示出港股市场对于医疗企业仍然有着较强的吸引力。2022年,云康集团、乐普生物、瑞科生物、博安生物、百奥赛图、心泰医疗等一系列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

这主要归功于港股“18A章”政策,该政策提出“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在2020年、2021年有不少生物医药公司通过“18A章”上市,且上市后涨幅较大。

“‘18A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盈利性没有要求。医疗健康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主要是因为18A能够解决一部分融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过程,医疗健康企业在商业化落地时,一般会完成2-3次融资,而上市后所募集的资金也要花在商业化落地上。”华南一家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人受访指出。

回望2022年,港股上市的方式也愈发多元化。如金山云、特海国际等9家企业,通过介绍方式在2022年登陆港交所。据了解,介绍上市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发行新股对原有股东的摊薄效应,且没有承销环节,审批流程较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越来越多企业将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其中,随着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延续,蔚来、知乎、贝壳、涂鸦智能、再鼎医药、哔哩哔哩、360数科等先后选择在港双重上市。此外,A股企业天齐锂业也将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

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张伟雄表示:“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美国监管趋于严格;同时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放宽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催化了中概股的回归浪潮。对TMT企业而言,其应用场景根植国内,国内持续向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对TMT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认同,也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

此外,港交所于2022年实施SPAC上市制度,2022年12月23日,港股第五家SPAC正式上市,而增设SPAC机制是港交所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战略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9日,港交所发布了一份关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下文简称“特专科技制度”)的咨询文件,提议修订《上市规则》以让特专科技公司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就此征询市场意见。

市场预计此举将吸引不少科技公司赴港融资,进一步加快科技行业成长,有助于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不同类型投资者,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普华永道预计,2023年将约有10至15家特专科技公司通过“第18C章”赴港上市,集资约500亿至600亿港元。2023年,香港IPO市场有望反弹,预计总融资额可回升到1800亿至2000亿港元,有望重新跻身全球前三大融资市场之列。

2022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原则同意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沪深股通(北向交易)的合资格标的范围有所扩大,调整为“市值50亿元人民币以上符合一定流动性标准条件的上证A股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成分股,以及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A股”。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认为,有望纳入港股通吸纳内地投资者巨资,是吸引外国公司来港上市的一张王牌,“不同交易所有着不同竞争力,但外国公司上市后有望吸纳国内投资群体,这却是香港独特的,其他国际交易所不可能有此渠道,这张就是王牌。”她期望,近期港股市场气氛改善,加上修订《上市规则》,2023年IPO数量及募资金额均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