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策与法 > 创业法制 > 正文

专利法实施细则即将施行 专利技术再塑新能源产业发展韧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3-12-27 11:27:25 编辑:夕歌

导读:新修改的专利法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专利法作出的多项新的制度安排,需要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地。

专利法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新赛道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修改的专利法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专利法作出的多项新的制度安排,需要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地。

经过各界的努力,202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下文简称“实施细则”)发布,明确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自2024年1月20日起施行。

“本次修改内容较多,制度调整较大,既有对专利法有关制度的进一步细化,也有诸多新增制度,还有一些现行制度的调整完善,总体上是一次回应创新主体需求、优化专利法律制度的重要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说。

在2023年12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我国将持续完善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标准,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未来产业高价值专利,加大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专利技术支撑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我国在新产业新赛道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彰显。

今年前11个月,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达到2693亿元、4194亿元和2890亿元,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这些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很多专利技术做支撑。

在电动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经超过10万件,并且呈逐年快速增长势头。

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方面,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排名第一,同样具备较强的创新实力。

申长雨在吹风会上说,未来,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在相关领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新技术和新产业也会给专利的发展带来变化。2019年6月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就对构建数据、算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进行了部署。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数据为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数据可能产生出新类型的知识产权,超越现有的专利、商标、版权、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类型,需要前瞻性布局。

因此,应该着力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新赛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张鹏在吹风会上说,要积极回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产业发展诉求,修改有关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标准,促进专利质量提升。

张鹏还说,要明确中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标准,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创新的引导和保护。

申请专利不得弄虚作假

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新赛道的专利申请突飞猛进的同时,“垃圾专利”也随之出现。

华东地区某省会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梳理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该城市通报的1.5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发现,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非正常申请专利的现象较为突出。

比如节能环保产业,其中包含的电气控制柜、节能小家电、家电电机、废渣回收及利用等领域基本元件结构简单,技术资料较为丰富且方便易得,编造专利成本较低。

修改后的专利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规定申请专利和行使专利权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用专利权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在这一基础上,实施细则增加规定:“申请专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提出各类专利申请应当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不得弄虚作假。”

丛立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利申请人弄虚作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重要目的,是利用各级政府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骗取政策红利。

上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有的地方,在专利申请阶段,一件说明书不超过300字的发明专利,申请费用可以低到不足200元,而相关资助则达到800-2000元,申请人只需要其申请得到受理,而不必获得授权就能拿到资助。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文件,从不予减缴专利费用、公开通报、不予资助或奖励、追究刑事责任(骗取资助和奖励)、限制参与某些经营活动的资格等方面,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进行规制。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教授崔国斌指出,实施细则规定了相关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由县级以上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予以警告,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他介绍,以往没有针对申请人的直接行政处罚措施。现在,实施细则填补了这一立法空缺,授权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申请人进行警告或罚款。

历次修改中变化最大的一次
本次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在现行细则的基础上新增30条,删除4条,条款数量变为149条,是历次细则修改中变化最大的一次。

“修改贯穿专利的创造、审查、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申长雨说。

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是新专利法新增加的制度安排,实施细则新增一章“专利权期限补偿”,对此作出具体、细化规定。

李顺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利权期限补偿分为发明专利期限补偿和药品专利期限补偿,设立的初衷都是为了利益平衡,一定程度上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但两项制度又各有特点,前者适用于各类发明专利,后者仅仅适用于“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发明专利”,且限于“符合规定的新药产品专利、制备方法专利、医药用途专利”;前者针对的是“发明专利在授权过程中的不合理延迟”,后者针对的是“新药上市审评审批占用的时间”。

有专家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发明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的国家并不多,它仍属于较为先进的专利授权制度,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让我国专利法进入世界先进专利制度行列。

与国际规则衔接也是一大亮点,实施细则新增一章“关于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的特别规定”,满足2022年5月5日起对我国正式生效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1999年文本)的要求。

2024年是我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的30周年。2022年,中国申请人通过PCT提交的专利申请增长到7万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涌现出华为、京东方等一批PCT国际专利申请大户。

我国还在积极拓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在PCT领域的国际合作。“如果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是企业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资源宝库的话,那么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就是开启宝库的金钥匙。”丛立先说。

“知识产权国际服务高地,是开辟全球市场、提升经贸水平的抓手和平台。谁掌握了知识产权国际服务的全产业链和关键环节,谁就占据了创新市场的发展主动权和国际竞争主动权。”丛立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