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贾康: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与趋势

来源:新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23-11-07 16:42:06 编辑:夕歌

导读: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一系列的中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也都就此给出了指导精神。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2023江苏乡村振兴论坛上的发言(2023.10.28)。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双社长、胥会长等到会各位领导,尊敬的到会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很高兴有这个发言机会。自己作为研究者,要就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与趋势,向各位汇报一些基本的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的勾画。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一系列的中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也都就此给出了指导精神。在2021年4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我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这一全党全国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问题导向之下正确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顶层规划战略的延伸。对于弥合二元经济,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间得到有效满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这个乡村振兴的战略是势在必行的,它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层次,谈一下怎么认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与实践。学术定义上讲的三产融合,是直接对应着经济学上早就有的三次产业划分的。三次产业分别是指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三产的融合在农村特定是指具体场景之下把农业的生产,农产品的加工和农产品的市场服务业合理有效地实现深度融合,这也就是要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升级转型为它直观的表现,以产业综合绩效的提升促使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以及农民必然要在现代化过程中间向市民的转化,要对接到中央决策层早已经说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形成我们意愿中的结果。这种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决定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往下,我们还得具体来做一些相关考察。可举出三产融合在所谓供应链、价值链、社会再生产整个流程中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农业可以区分为种植和养殖。具体来看种植业,小麦也好,水稻也好,这些谷物的生产,它的种植怎么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怎么样提质增产?首先这是第一个环节。对产出物要做加工,那么我们过去知道有常规的加工,小麦磨成面粉,稻米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上市,这些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还要升级和精品化。在小麦的加工方面,我们过去以初级加工好像磨成面粉就解决问题了,现在实际上你还必须延伸到各种各样的制品。这些年很多的乡村区域振兴,是从用面粉加工方便面开始做的,还有更多可做的各种类型的面制品,包括速冻食品等,这个制造业环节的直观特征就是工业化了,但它又是直接对应着农村种植业产出物来实现的加工生产。再往后面的市场营销,又要对接到服务业,需要在供需对接中注意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品牌打造。好的品牌有无形资产的价值,实际上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去积极培育的。为品牌打造服务的配套,其实也涉及多项的专业知识和手段运用。再比如,对接市场营销的物流管理就是一门大学问,现在需要特别注意冷链设施,比如我们说到一般的方便面,好像物流的特殊性问题不大,但要是加工出来一些冷冻食品,物流的配套条件就严格多了。我们现在在各中心城区的超市里,在国际上欧美的超市里,都可以看到中国的面食等深加工产品,如速冻饺子,速冻包子。我在美国的时候还体会到,怎么样能买到中意的呛面馒头?也必须是速冻以后能保质的,所以都还涉及到冷链。这些冷链设施当然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才可能成龙配套。与此相关,还有必不可少的广告宣传、法务处理等等,一样都不能少。这是一个从种植方面看到的全流程例子。

养殖,咱们也知道,比如养牛,要区分奶牛,还有肉牛,无论哪个类型,在前面要有育种,需找到在技术方面看值得形成初始环节以后一路发展下去的好品种,这是在全世界的产业链、价值链中有战略意义的——领导人特别注意到中国的种业(既包括植物品种,也包括畜牧业里面的动物品种)是我们发展养殖起点上所需要的支撑力量。这个环节上,奶牛也好,肉牛也好,与优良品种配套的很多科技手段跟种植大同小异,都得瞄准前沿领先水平,尽可能推进于一个进步的轨道,追求在升级中去对接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出成品这方面,乳品也好,肉品也好,加工要有很多专门、专业知识,必须附加上去很多的条件建设。

再往后讲,市场营销更是大学问。大家想一想,这些年改革开放中,曾经在猪肉加工这方面有过几家竞争的火腿肠,在市场上热销,开始的品牌以后未必能够延续下去,可能各位还想得出来一开始特别火的春都,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以后有双汇,它在市场上现在还是有一定品牌效应,还有其他各种各样可能的发展空间,必然还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继续看怎么样往前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要,能够实现有效供给的不断进步。市场营销这个大学问,我们现在越来越多体会到面对的是国际竞争,现在于开放条件下,国外的农产品(既有粮食和其他我们所说的副业产品,更有海鲜、肉类、果品等等)和中国市场,要打通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在这种供应链、价值链发展的情况之下,对三产融合我们就应该有一个坐标系,不仅面对着全中国,而且要对接全球化的整个世界。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维度: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型的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往往在具体场景之下,这类概念就把三产真的在一个物理空间里融合在一起了。我们如果去看大棚与园区,从生产到大棚里的采摘,再到可能跟着附带的加工设施,再到一些半成品式的真空打包,对接到观光旅游,农家乐,黄金旅游一条线上人们乐于参与的采摘节、现场品尝等等,服务业、市场营销又融合进来了。反季节的生产,乃至以后农业的产出形式可能变成工厂化的无土栽培等等,现在都已经看到正在发展。

这些再往下说,我觉得应该强调,我们在具体的场景中促进三产融合,必须处理好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一般而言,大家都得首先注意中国如此之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三产的融合显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迫切需要创新发展中创造性的锐意进取方面的胆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

可以粗略地来观察一下:根据地域场景的不同,我们面对三农的三产融合,当然要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特征、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所谓因地制宜,就必须把自己可做的这些事情的方案设计定制化。在东北,早就有了他们那边的鲜明特点——黑土地上,大平原上,东北的北大荒怎么建成北大仓?改革开放之初,就引进国际上那种特别具有前沿性质的大型农业机械,但在其他的地方,就完全不能够同日而语。我们的南方,不具备在东北那边利用特定的一些相对优势去充分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的客观条件,到了梯田环境,到了大量水网地区的小块田地、拼合在一起的丘陵地带农业场景等等,都得另当别论。各个粮食主产区情况也完全不一样,吉林的,安徽的,咱们南方的一些地方,也有西南的一些地方,一定要各自根据情况做定制化的设计和处理。水网区域和山区怎么可能一概而论?丘陵和深山又必须区分。林区、草原为主的地方,都必须专门讨论。

我注意到,我们江苏在已经成为影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区域这个背景之下,江苏三农概念之下的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和三农背景下的三产融合,有非常值得肯定、而且应加强和各方面交流的亮点和经验。我粗粗了解一下,就如前面已经有咱们农口领导说到的一些情况,给人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最近一段期,江苏的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非常令人鼓舞。我们十亿元以上的县域特色产业,已经有199个,全国的“一村一品”的示范村已经有20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4个,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了71个,等等。说到全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22年已经达到了6746家,营业收入是1.25万亿元,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域是59家,入驻企业是1517家,与已在市场上使大家越来越注重的预制菜相关的企业已经超过了5800家,诸如此类。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额这方面,今年的上半年江苏达到661亿元,乡村的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已经有605亿元。这里所说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额、休闲农业的综合收入,增长幅度前一项是12.2%已经相当高,后一项更是31.4%的增长幅度,这个形势非常喜人。一些具体的地方,我曾去过,但了解也不够,现知道淮安今年以来,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的亿元以上三产融合的项目,分别达到69个,43个,23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培大育强,家庭农场的质效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双建双创等等,都给人印象深刻,那里已经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62家,市级267家。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亮点,比如说宿迁,已经建成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09个,下辖的三个县都已经成为国家的电商县。在很多的发展中,初步构建起特色化集聚,群链式发展,品牌化提升的农业深度化的产业体系。这种三产融合,我们应该在江苏很好的发展基础上,继续在全国走在前列,引领整个的升级发展。

再往下,我想谈一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主观努力方面的认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成长性”,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应该看到有巨大的空间和升级的潜力。基于客观的大趋势,我们讲理论联系实际,就要讲跟着的是事在人为。理论方面,我想强调三个视角上的认识框架。一个是中央现在反复强调的系统论。我们农村的改革发展要纳入供给侧改革系统化的配套方案,它必然要涉及土地制度,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革,在整个中国基本农田“占补平衡”之下,土地供给配合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国土开发,怎样以改革化解矛盾,来支持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供给?这是一篇大文章,四川、重庆曾经有过地票制度的试点,加上政府牵头的土地收储制度,我认为我们需要吸取这样一些探索性的经验。还有农村经济的组织制度,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包产到户的潜力发挥过程中,还要注意升级,怎么样合理促进专业化合作,使集体经济在这方面发掘潜力,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我也注意到有些地方已经在“股份制”的概念之下强调了农村从农业开始,村民们怎么样入股,更好地明晰这方面的产权,并明晰和产权配套的需要作一定专业化处理的分配方案,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克服现在所谓的农村“空心化”威胁、土地撂荒的威胁,从而更好调动发展潜力,调动农村社会成员的创造力。还有就是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制度的机制建设,这显然也是中央说的全国统一市场,首先是要在市场运行方面有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则统一,产权保护的统一,公平竞争取向的统一,还要处理好各种具体场景之下的更为细致的问题。

这个系统论后面我跟着愿意强调,另一个是“市场决定论”。虽然是讲农业、农村,还有社会成员中的农民,是有一些个性、特殊性,但总体而言,资源配置还是要对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农产品要进入的,是像前面说到的全球市场竞争的大舞台。市场决定论并不是说简单套用到所有的场合,跟着的还要有第三个即“政府作用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说到市场决定论的表述后紧跟着的一句话,“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农村、农业、特别是还有使农民市民化这方面,有特别的一些需要探讨之处。在这个领域里,市场失灵的问题可能一般而言多于其他领域,那么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政策融资、涉农保险、平抑大小年波动的平准机制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看重的。比如,我们过去已都知道,比较典型的是,果树有大年小年,大年之后,果子在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到了第二年的小年,市场价格又猛升。这样既影响农民,也影响消费者。猪粮的比价,也是在波动中间,当觉得养猪不合算后,猪的产出量减少,随后猪肉的价格腾贵,需要以种种增加有效供给的手段使得供应量上去,而其后猪肉价格随之下调以后,同样又是有了新的一轮问题。谷贱伤农,猪肉价格贱也伤养殖户。对付这种波动,早就有我国古代的平准经验,也有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里我们要运用的政府政策手段。我国前年曾经出现市场上猪肉供应紧张,肉价猛升影响到整个物价指数,那时候我们就须加大进口,动用库存,另外政策调节方面鼓励农村农民以及企业一起来更多发展养猪方面的产能。做好这些事情,还必然涉及涉农的一条龙服务方面的专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的发展。

再往下,说一下务实的方面。我愿强调四个层次创新的有机结合。中国总体的现代化,一定要强调制度创新是龙头,就是改革是最大红利之所在。制度创新带出并结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这些都不可缺少。主观努力的守正出奇,我们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愿意把它简洁表述为“有效市场加有为、有限政府”,实现超常规发展。整个中国,包括中国的农村、农业,常规发展不解决追赶而最后达到现代化的问题,因为人家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水平。必须是超常规的,追赶上去,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这种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政府的特别的作用,而有为政府又必须注意它不能胡为,必须是理性的、有限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更好发挥”政府应有的、特别的助力作用。

在农村的发展这方面,“数实融合”十分需要上述这种合力的形成。我注意到,包括一些边远的农村,一开始有淘宝户,后来发展成淘宝一条街,发展成后来的淘宝村、淘宝镇,往往政府一开始时,就是调动有限的财政资源,和数字平台公司合作,对当地社会成员做无偿的培训,有那么两周左右的培训,大家就可以操作起来了。这个政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当然要投入一定的资源,但是效果很好,哪怕穷乡僻壤,过去无法想象的草根创业创新活动都可以由此展开。另外,很独特的京东自己组织全套的供应链,它的采购下乡一直下到地头,政府可给予它一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二维码识别,现在一直连接到高端的超市,中心区域的大的饭店,进货可以是从一开始的地头延续下来的,各个环节上二维码一扫,信息一清二楚,这个鲜活产品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地方运出来,经过哪些环节,所经过环节给出了什么信息,最后到我手上的时候,经历的时间如何,相关的质量保证如何,都一清二楚——这种效率提高,供求对接时信任度的增加,当然就支持着市场繁荣。政府在这方面,还可以用财政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以有限的资金“四两拨千斤”式地来发挥助推中的乘数效应,放大效应。

另外,早已有之的农业综合开发概念,现在要注意继续发挥作用。过去国务院专门设立农业综合开发办,是长期由财政部代管,现在这个相关的机制总结经验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一些片区的开发,一些重点领域的开发,适当拨以专款,适当给予补贴,产生示范效应。

还有,是结合文旅产业的发展。农村的三产融合到服务业,农家乐、民俗特色旅游和它们的推广,现在越来越成气候。今年8月间我到贵州,那是过去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发现它的文旅方面的情况是热度爆棚。没有疫情的威胁了,又到了暑期,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旅游,很多就自然而然选了贵州。那边有一个凯里市,有些朋友可能还没听说过它,那里有一个所谓千户苗寨旅游区,那个地方的热度,你到了以后才知道,就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潮涌式的繁荣潜力的汇合与释放。它带来的,当然是方方面面的共赢:当地的老百姓致富;参加旅游的社会成员享受闲暇与亲情,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地方政府由此得到税收和培养财源的各种机会,对当地以后的发展,还可能由引入人流带来信息流、资金流,促进更好的综合开发。而且在贵州乡间,地方上居然开发出来一个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村超(足球),还有村BA(篮球),年轻人非常认同,热度很高,产生很好的综合效应。

我们要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积极交流,做阶段性的总结,动态优化各地的方案。要把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统筹结合——中央这个方针是落到跨周期坚持供给侧改革主线,逆周期坚定不移以多种手段扩大内需,把我们的成长性潜力调动出来,加上制度红利,使原来的一些要素支持力量发生下滑的时候,多种新的要素,特别是制度创新带出的所谓全要素生产率里的潜力释放,支撑我们有更好的升级发展。地方层面当然要贯彻中央说的“办实事,敢担当,有作为”,而且我觉得这些年的经验非常好地说明,正像我们长三角,珠三角早已总结而且越来越认同的,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不否定现在还有种种不确定性,有种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困扰,但是中国发展大概率的确定性,是客观的成长性加上我们主观的努力。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三农三产融合的进步发展,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这些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