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文化出海,用世界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声音
导读:“专业品质供给、数字科技保驾、创新创意赋能是‘文化出海’的三大利器。6月8日,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将出席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会前,他接受了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读创、深圳商报 刘琼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专业品质供给、数字科技保驾、创新创意赋能是‘文化出海’的三大利器。6月8日,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将出席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会前,他接受了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采访中,万捷表示,文化企业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用世界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受访者供图)
文化产品,靠品质说话
“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表达。”万捷认为,中国文化产品要想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专业、高品质是根本。
雅昌长期坚持艺术书籍的设计印制,成就了艺术领域众多的精品甚至经典作品。30年来,雅昌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美国印刷大奖、中华印制大奖等国际国内奖项一共1130多项,创造了全球印刷企业的获奖夺冠纪录,为中国印刷界赢得无数赞誉和尊重。其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品质和工匠精神成为雅昌“零失误”的核心竞争力。万捷介绍,多年来,雅昌圆满完成各类印制任务,受到众多国家级的表彰。
2022年4月,一封来自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的感谢信令万捷及其团队倍感荣耀。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印制任务保障单位。雅昌印制的请柬与节目单精美绝伦,展现了北京冬奥开闭幕式的视觉记忆,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信中提到:“在这场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的盛会上,雅昌集团为冬奥文化的精彩纷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用精品说话。高度艺术性、创新性、包容性是中国文化产品的精髓,也是我们三十年不变的初心。”万捷表示,第一次获得国际大奖时,年轻的雅昌在欣喜之余未免有些紧张,而今“拿奖拿到手软”的雅昌,想得更多的是初心、匠心、坚持与创新。“让好的文化产品,在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声音。”
科技护航,激活文化新动能
数据化服务,已成为雅昌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文化艺术数据服务企业,雅昌历经20年精心打造,建立起中国最大的艺术品数据库。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艺术品、文字等各类文化资源能够永久保存,助力可持续再现,成为了家家户户都能触手可得的知识宝库。
雅昌打造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是目前世界最大、中国唯一的艺术品数据库,填补了国家艺术数据的空白。其中,包含16万多本艺术图书资料、21万多位艺术家权威资料、30万件艺术家作品鉴证备案、1000多万份拍卖和艺术展览数据、4800万件艺术品图文资料。目前,“中艺库”已与全球1400多家拍卖公司、17000多家文博机构及艺术机构开展了广泛而频繁的合作。
目前,雅昌在文化艺术数字化领域全面发力。打造了数千场数字展览,助力文博机构实现近千万件文物数字化,搭建近百个智慧管理平台,已服务客户有故宫博物院、布达拉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近百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和美术馆。
万捷认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下要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可能,激活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文化大数据战略让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准确传递中国文化的价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创新赋能,助力“文化出海”
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产业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22年,对外文化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如何通过创新赋能,助力文化产业出海,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万捷看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使得文化产品“走出去”底气十足。以文化印刷产业的创新为例,雅昌持续投入,先后研发出雅奕、雅映、雅韵等特色工艺技术。这套技术从图像数据采集、色彩转换、印刷方式、材料创新、数字化流程等方面,给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成果不仅为雅昌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还间接推动了整个印刷行业的技术变革与发展。
据统计数据,自2002年以来,雅昌14次问鼎被誉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共揽得422个奖项,其中73项为班尼金奖,成为连续获得金奖最多的印刷企业。
海外订单也因此“纷至沓来”。如雅昌与英国出版社合作的“巨型书”《曼联》厚达850页,净重35公斤,虽然最低售价高达6000美元,却依然受到曼联球迷的争相追捧,在全球创造了近1亿美元的销售业绩。还有《超级碗》《迈克尔·杰克逊》《凯尔特人》等,让全世界见证印刷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这些书籍也一举成为奢侈品、艺术品和收藏品。
万捷表示,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文化企业通过数字科技创新赋能,输出中国文化产品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真正意义上践行“通过文化贸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