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投资5亿建国贸,1990年邓小平专程接见他:我们都是引路人
导读:郭鹤年一生永不停歇的精神,让人钦佩,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代华侨的爱国情怀,让人不由得动容。
“那天,华润的林中鸣和朴今心与我联系,让我安排一个秘密地点会谈,不要去酒店。我就安排在我的浅水湾的公寓里。“
1973年4月的一天,著名的“世界糖王”、新加坡华侨商人郭鹤年接到了一个电话。
图|郭鹤年
对于这个电话,郭鹤年印象非常深刻,考虑到事情的重要性,电话中只是说要求见面,郭鹤年也知道情况紧急,于是毫不犹豫的从新加坡赶到了香港,在香港的宝华大厦,他见到了两位来自华润五丰行的经理。
郭鹤年的回忆中,所提到的两个人,都是来自华润五丰行。
华润的前身是中共于1938年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原名“联合行”,1948年改组以后才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由原隶属于中央办公厅改隶中央贸易部,1973年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派出机构。
1951年,五丰行成立后,1954年划归华润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工作。
华润五丰行之所以要紧急联系郭鹤年,自然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事。
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进出口的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由于中国当年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对所需物资的采购通畅都是年底制定计划,第二年再实施,这样一来世界各国很容易从交易中,摸清楚中国的规律,国外商人利用我国集中采购储备物资之际,大肆囤积居奇,导致市面上化肥、粮油、白糖等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1973年,中国急需大量的原糖供应,在国内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在香港的华润五丰行负责收购,华润五丰行的负责人心里很清楚,如果中国此时在国际市场上收购原糖,必然会导致原糖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果强行完成计划,不仅要消耗大量外汇储备,甚至还有可能完不成任务。况且在当年,外贸部给华润五丰行限定了最高价。
图|郭鹤年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华润五丰行的负责人找到了有着“世界糖王”之称的郭鹤年,请他出面来办这件事。
“不仅要购入大量的原糖现货,还要从原糖期货的市场上大赚一笔”
郭鹤年作为一名成功商人,在国际上摸爬滚打很多年,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代开始,就就看出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并投入重金,也因为郭鹤年在世界原糖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华润五丰行才特别找到了他。
那么,郭鹤年此时该如何选择呢?
“我的心分成两瓣”
郭鹤年有一次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尽管郭鹤年是出生在马来西亚,但骨子里流淌的却始终是中国人的血液。
当然中国与郭鹤年之间,还有一段不打不相识的缘分。
图|郭鹤年年轻时
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没收后,亚洲糖业的市场出现了一个空缺,中国也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市场,趁着这个机会,中国出口了大量的白糖到马来西亚,因为量多且价格便宜,很快就占据了马来西亚的市场。
可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郭鹤年一下子措手不及,郭鹤年父亲一辈儿就在马来西亚经营糖粮油生意,他本人更是在五十年代末在马来西亚建起了糖厂,中国糖一下子涌入马来西亚市场,一下子占据了主导地位,让这位有着“马来西亚糖王”之称的人遭遇了一场危机。
不过,郭鹤年毕竟商海浮沉多年,很快他就通过印度,弄到了大批的原糖,并以低价倾销,成功夺回了市场。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机会,反而促成了中国与郭鹤年的缘分,之后中方选择与郭鹤年合作,不仅顺利布局国际市场,也为郭鹤年进军中国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60年代初,郭鹤年便多次回到祖国大陆,还多次组织爱国华侨回国参观访问,郭鹤年本人还当选为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酒会,并与周总理有过数面之缘,双方在十年间不断的沟通往来,大家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郭鹤年也从心里决定,为国家多做一些事。
1973年,中国急需原糖供应,当华润五丰行找到郭鹤年的时候,他一听是国家需求,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
“这个忙我一定帮,但我们都得非常之抓紧,要想得快,做得快。”
郭鹤年还同时承诺,将自己的生意暂时冻结起来,腾出一两个月的时间,专门来促成这件事。
图|小时候郭鹤年三兄弟与母亲合影
作为世界糖王,郭鹤年很熟悉原糖在国际市场上的动向,当年世界原糖交易现货只有1000吨左右,正处在历史低位,如果中国急需大量原糖的消息泄露出去,国际市场上的糖价一定会上涨,按照郭鹤年的估计,国际市场上的糖价至少会涨20%-25%左右。
想要打赢这场原糖之战,速度是关键。
郭鹤年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出面购糖,一定会引起关注,所以他必须想个办法,让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他身上,这样大家就无暇去关注中国购原糖的情况了。
为了避免刺激国际原糖价格,郭鹤年先是派出工作人员到英国,从伦敦购买了26万吨原糖期货,每吨价格82英镑,还亲自到日内瓦参加了国际糖业大会,就在世界上把目光投在他身上的时候,郭鹤年与华润五丰行的同事迅速出动到巴西去,以郭鹤年的名义购买原糖现货,之后又辗转澳大利亚、泰国、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国家,收购现货原糖41万吨。
郭鹤年一面在糖业大会上与人推杯换盏,一面不断地关注着市面上的情况。之前通过在伦敦买进砂糖期货,造成了砂糖期货市场小幅度的上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关注这件事上。
图|郭鹤年
就在开会期间,一个郭鹤年的英国商人朋友偶然说起一件事,让郭鹤年冷汗直冒。
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有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很年轻的日本人,天天在糖区进出,好像有大事要发生。“
郭鹤年吃了一惊,但他很快稳定住神情,装出一副很重视的模样说:
“是吗?你还有什么消息,什么行情,一定要告诉我啊。”
能够成为一方商业巨贾,哪一个没有自己的消息来源,这一情况也着实吓了郭鹤年一跳,不过好在最终有惊无险。
与此同时,郭鹤年趁着国际原糖期货市场低位期间,从伦敦等国际市场上购入大批原糖期货。
等到国际市场上意识到中国收购原糖现货,大幅度涨价的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原糖现货的收购,至5月22日,原糖价格涨至每吨105英镑,并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从5月22日开始,郭鹤年联合华润五丰行抛出几个月之前期货,趁着原糖市场上涨的趋势,大赚了一笔。
成功的开端
“那天夜里,我不记得几点离开华润,也不记得谁送我回家,怎么进的家门。”
中国在国际原糖市场上不仅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还通过原糖期货贸易大赚了一笔,华润公司总经理张光斗以及所有参加此项目的工作人员举办了一次聚会,大家全都喝得酩酊大醉。
图|郭鹤年(左一)与李光耀等人照片,两人曾是同窗
这次的成功,也是中国首次通过期货贸易,帮助国家节省外汇的同时还转到了钱。
不过这一行为,在当时也遭到了不少的批评,时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的李强更是首当其中,是他批准华润在购糖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措施。后来是主管国家经济的领导人陈云出面,亲自肯定了五丰行的行为,并做出了重要的批示:
“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
1973年,陈云代外贸部起草了给中央的报告《关于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问题的请示报告》,建议中央在进出口贸易中利用交易所。
华润公司一行人回到香港后,传达了陈云的指示后,大家更是信心倍增,五丰行总经理朱晋昌回忆称:
“考虑到对国家有利,又没有装到我们自己的口袋里,干。”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成功的合作,中国不仅加深了与郭鹤年在食糖产业的的合作,还委任其为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郭鹤年也加深了对内地市场的研究,并积极部署。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技术,郭鹤年看准时机,也选择加入其中,为祖国的建设继续添砖加瓦。
“我们的祖籍是中国,无论在哪儿、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要忘记根本。”
图|郭鹤年与母亲
郭鹤年始终记得父母对自己说的这句话。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
1985年,郭鹤年又决定,出资5个亿美元,在北京与经贸部合作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事实上,早从八十年代初,中国就决定在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修建一个大型的地标式建筑,用于国际贸易。尽管国际上有不少财团愿意投入资金,但却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导致这一工程搁浅了许多年。
1984年的一天,郭鹤年的伙伴林凯行色匆匆地跑来,告诉了他这样一个消息:
“北京建国门外有个大项目,要做成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标志,这个你来竞争一下吧!”
郭鹤年摇摇头:
“这样的项目一定会有很多人竞争,如果是中国人,我就不要参与了。”
“问题就在这里呀!”林凯对他说:“这也是我正式登门向您发出邀请的原因啊。”
郭鹤年一问才知道,原来竞争项目的是美国财团与日本的一家银行。
“不行,这个项目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建设。”郭鹤年“嚯”地一下子站起来:
“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这件事情,应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
图|郭鹤年、母亲郑格如和大哥郭鹤举
要知道郭鹤年做出这个决定,从始至终都没考虑过自己的利益,当年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还是一片荒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纷纷建议他不要投入,但郭鹤年力排众议,坚持一定要出资。
事后郭鹤年找到外贸部,提出自己可以提供修建国贸大厦的资金。
时隔多年后,郭鹤年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国贸大厦建设时坦言:
“他讲(要花)不少钱,我讲不要紧,我存了一亿多美金在盘谷银行,就是等这个机会。”
郭鹤年出资5.3亿美元发展国贸,这是当时外资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而郭鹤年所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为了建成国贸,郭鹤年还暂停了自己其他的项目,从银行借贷了一笔钱,并将所有的资金全部都投入进来。
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郭鹤年的远见卓识。
邓小平:我们都是引路人
1985年9月1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1990年8月31日,国贸一期工程竣工。
国贸一期工程竣工后,郭鹤年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第二期、第三期项目的筹备工作中去。其中国贸工程第三期A阶段于2010年8月30日完工,国贸大厦A座建成后,以330米的高度,成为当年北京第一高楼。
图|郭鹤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面对外资纷纷撤离中国的热潮,郭鹤年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以极其清醒的商业头脑,又在中国投入数以十亿计的资金。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郭鹤年还捐款200万美元。
郭鹤年一连几十年的付出,不仅帮助了中国建设,自身也从中得到了汇报。
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破例抽出40分钟的时间,接见了郭鹤年。
要知道邓小平在退休后,尽管有许多外宾访华提出要求要见他,但邓小平一律都要求外交部挡驾,除了同老友金日成会面外,唯一能与他会面的,就只有郭鹤年。
邓小平盛赞郭鹤年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时隔多年后,郭鹤年回忆起邓小平的话来,仍然觉得,他说话言简意赅,但背后的意义却发人深省,是其“最尊重的一位老人”。
图|郭鹤年与邓小平握手
如今郭鹤年的嘉里集团,投资依然遍布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遍布各个领域,这与郭鹤年始终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他已经年事已高,却愈发老而弥坚,用他的话来讲:
“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90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也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郭鹤年始终高居富豪榜前列,因此被人赞誉为:
“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值得一提的是,郭鹤年虽然资产虽然遍布全世界,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是在中国,特别是在香港,就连他本人也是长居香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的成就,郭鹤年也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的发展。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图|郭鹤年
2005年1月,郭鹤年通过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款5000万美元,并从这一年开始,连续五年为贫困的家庭学生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到8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008年,汶川地震,郭鹤年捐款1.3个亿。
2020年,武汉疫情,郭鹤年又捐款3000万。
即便是在商业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但郭鹤年为人却很低调,很少能够在媒体上看到有关他的消息。
郭鹤年虽然作用上百亿的财富,在生活上却很简朴,每次因公住在自家旗下的香格里拉酒店,也都只是住在普通客房,长子郭孔丞举行婚礼时,郭鹤年也没有大操大办,只是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每次也都只有20几个席位
尽管郭鹤年生意做的规模很大,却始终不喜欢别人赋予的王者称呼:
“这是虚名,我就是一个小商人。”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著名的调和油品牌“金龙鱼”是属于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就是郭鹤年与他的侄子郭孔丰先生。
从上世纪就是年代开始,金龙鱼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厨房用品,也是随着近些年来,新闻报道逐渐增多,人们纷纷质疑金龙鱼外资品牌,这才意外发现了其背后创始人就是郭鹤年。
在A股市场上,金龙鱼每年的营收在1700多个亿,但是他的净利润却只有50个亿,对此郭鹤年也早有预期,
“我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和我说,大米、糖和所有主要商品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食物,我无论如何不能从中谋取暴利。永远不要成为推高主要粮食价格的罪魁祸首,因为穷人都是靠此为生。”
图|2012年,郭鹤年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郭鹤年一生永不停歇的精神,让人钦佩,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代华侨的爱国情怀,让人不由得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