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户提供AIGC(短视频)与推荐两种服务,AI公司「犀光科技」年营收达数千万元级别
导读:2023年,大模型、AIGC已经成为人人都能聊两句的普适类话题。但在产业内部,AI生成内容并不是新鲜事。
2023年,大模型、AIGC已经成为人人都能聊两句的普适类话题。但在产业内部,AI生成内容并不是新鲜事。
36氪日前接触到的「犀光科技」,就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主攻AI生成内容和推荐业务的公司。公司创始人兼CEO邓宇龙向36氪介绍,犀光创始团队脱胎于百度,其本人曾任百度AI推荐平台上海技术负责人。他表示,这种创业背景让犀光科技自创业起就专注AIGC方向,也是国内第一批专注于此的创业公司。经过近5年探索,犀光科技目前已形成内容生成+推荐算法+商业化的循环。
首先在内容上,犀光科技当前可提供短视频、文章类的生成服务。文章方面,公司可基于亿级语料模型,依据RNN+Transformer算法,帮助客户生成文章、评论、唐诗、宋词、对联等。另外,短视频生成是犀光科技的特色。邓宇龙介绍,犀光科技当前在短视频方向主要服务文娱和营销类客户。这方面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基于自己的语料和模型,帮助客户生成综艺、剧集以及电商类短视频。
对比不同的内容生成类型,由于可用数据和算力所限,生成视频常被认为难于文字、图片。邓宇龙也认可这种观察。他介绍,视频本身就包含了图像、文字和音频,这使得生成视频的算法参数更复杂,需要的算力也很多。再加上,现在行业内缺少标注好的视频数据,所以生成视频的技术难度难以降低,成本也很高。“可能会比生成文字的成本贵百倍。”他对比。
针对这一痛点,犀光科技的思路是在底层先对接更通用、数据量更大的模型,再将底层大模型的"涌现"能力和自身的差异化数据/语料结合,形成行业模型。
可以看出,语料库和差异化数据是犀光科技的壁垒之一。36氪了解到,当前犀光科技在文娱方向的语料库主要来自客户授权。在营销方向,除却客户授权,公司还聘请了模特进行拍摄,以丰富原创语料库。整体来说,公司在视频方向的语料库达到上万小时,模型参数在4亿级别。效果方面,当前公司生成的视频长度主要在15~60秒。邓宇龙还表示,未来犀光科技也会持续进行迭代,希望将模型慢慢升级到更大级别。
犀光科技的推荐业务,主要和内容生成打包。拿文娱领域举例,公司会首先帮客户生成短视频,再按照客户APP上的用户画像,针对性地推荐内容,形成内容生成和内容推荐的闭环。
收费方面,犀光科技探索了三种变现方式。首先,公司可以向客户收取单条内容的服务费。另针对推荐模式,公司按月收取服务费。针对中小客户,犀光科技也可以为其免费生成内容,并帮助这类客户在各种APP上插入广告,按广告收益进行分润。邓宇龙表示,犀光科技的收入已经连续4年保持100%增长,2022年总营收达数千万元。
在2023年,犀光科技还将持续拓展国内的交通类(如地铁、公交)等客户,并计划围绕东南亚电商生态进行布局。当前公司也在开放融资,希望在合适资本方的帮助下,加快业务拓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