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湖南湘江新区擘画发展蓝图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23-03-28 14:32:14 编辑:夕歌

导读: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自设立以来就构建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系统,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湘江新区GDP达到4282 3亿元,以湖南省5‰的面积创造了8 8%的GDP,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六位。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在湘江西岸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正焕发生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意喷薄而出。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自设立以来就构建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系统,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湘江新区GDP达到4282.3亿元,以湖南省5‰的面积创造了8.8%的GDP,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六位。

近日,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表示,湘江新区的定位,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体现,也是国家赋予湖南的新使命,体现了湖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聚力发展优势产业链

国家赋予湘江新区“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能将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设在湖南,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就是要培育一块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试验田’,打造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和内陆地区开放的重要支点。”谭勇介绍,2022年,湘江新区GDP达到4282.3亿元,位居国家级新区第六位。

“产业为根、实体为本、项目为王。”谭勇介绍,湘江新区自设立以来,坚持走“产业强区”之路,实行“链长、行长、校长、盟长”的“四长”联动,聚力发展15条产业链,产业高端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而今,湘江新区培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位居全国前三名。

在产业平台方面,5个国家级园区和2个省级园区,集聚了湘江新区90%以上的企业主体和经济总量。与此同时,湘江新区2022年实现签约产业项目221个,合同引资超1500亿元;服务项目落地达效,实现了36个产业项目投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9%、52%和41%。

谭勇表示,2023年湘江新区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链建设为主抓手,塑造一流产业生态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湘江新区将依托专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做强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食品精深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支柱产业,做大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做亮智能汽车、机器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构建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先发优势。

科创企业梯次培育

科技创新是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提速器”。截至目前,湘江新区专利授权量1.2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万件,获评国家科技奖励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湖南省第一名。在湘江西岸这片创新热土上,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650家,湘江实验室等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已经布局,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十个高端平台正高效运行,景嘉微高性能CPU芯片等湖南省十大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新区深入实施“柳枝行动”、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领军型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种子期、苗木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五个阶段实行分类培育。

据统计,2022年,湘江新区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6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4家,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湘江新区通过实施“千博万硕”引才工程,举办路演、双创等活动350余场,新建研培基地30个、海外工作站10个。截至2022年,累计入选长沙市高层次人才1395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6人。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2022年,湘江新区全年GDP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走在湖南省前列。

打造良好金融生态

2022年,湘江新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截至目前,湘江新区已有上市企业51家,占比长沙市57%,占比湖南省34%。

谭勇介绍:“湘江新区多管齐下,通过贯通科创企业上市通道、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建立上市梯队培育机制、强化企业上市支持政策等方式,不断夯实新区上市工作领跑地位。”

据了解,湘江新区在不断调整优化与各类融资服务机构合作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信贷支持机制创新,不断丰富债权融资服务层次和结构,持续推动股权融资服务体系多元化、平台化,用政策引导与精准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血脉”支持。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湘江新区积极促进金融活水流通,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上狠下功夫。”谭勇表示,为筑巢引凤,湘江新区以湘江基金小镇·麓谷基金广场为平台,升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国资基金板块分类整合,扩大科技金融品牌影响,不断厚植发展土壤。围绕基金运行“募投管退”核心环节,发挥新区资源优势,通过提供产融对接服务搭建起产业与资本的桥梁。

截至2022年底,湘江基金小镇·麓谷基金广场入驻机构接近900家,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位列全国基金小镇前六名。三安光电、天际汽车、拓维信息、远大住工、力合科技、金博股份、圣湘生物等一大批上市企业及重点项目先后获得投资。

此外,为构筑更好的金融环境,湘江新区出台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片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打造了良好金融生态。2016年以来,湘江新区累计兑现湖南金融中心入驻机构奖励扶持资金约11.5亿元。如今,湘江新区以湖南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优化专业服务、提质基础配套、培育龙头企业”等路径,有效吸聚金融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传统金融机构+基金+金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梁八柱的产业格局,构筑了机构聚集、人才聚合、要素聚焦的良好局面,金融税收也已成为湘江新区重要的税源支撑。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湘江新区正以加速挺进国家级新区“一方阵”为契机,在湘江潮涌中向涛头而立,在暖暖春风中擘画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记者 胡恩燕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