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向影响显著,固资投资增速领跑,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至少翻番
导读:研究人员研判,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进入上升通道,形成支柱产业,预计至少翻番。
疫情三年,对各大产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不少产业经受住负面冲击,也有的产业受到正向刺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18日披露近年产业核算分析的最新结果显示:2019-2021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从7.7万亿元增长到8.8万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0%。研究人员研判,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进入上升通道,形成支柱产业,预计至少翻番。
【投资主体多元,跨界资本参与投融资频繁】
依据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按“一二三产”分类,“大健康”分为健康服务业(第三产业)、健康产品制造业(第二产业)、健康农林牧副渔业(第一产业)。这一构成中,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领头,其中2019-2021年占比最高的为医疗卫生服务业,占59%左右;其次为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业,占比为16%左右。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在京沪两地学术机构联合举办的2023大健康系列沙龙上认为,疫情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全社会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保健、防护、消杀类产品以及健身、康养、线上问诊、线上药店等健康服务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其次医疗健康行业高速增长势头已经显现,特别是互联网医疗、防疫类健康服务和产品呈现逆势增长,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此外,疫情后健康产业多元投资更加活跃,跨界投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20年、2021年全社会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29.9%、24.5%,连续两年保持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水平,分别是全行业的10倍和5倍。
在促进内需释放方面,万泉表示,“每1元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可拉动3元社会投资,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
【产业领域加速变革创新,疫情成为催化剂】
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首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第一作者,华理商学院教授阎海峰援引2022年《经济学人》相关报道数据显示,美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8%,每年高达3.6万亿美元,而我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仅为一个个位数。“无论是从以上数字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初见端倪。”有一种预测显示,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大约是2020年的2倍。
这一重要支柱产业走向如何?阎海峰表示,疫情成为大健康产业领域加速变革创新的催化剂,而根本性创新与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方向,以及二者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基因测序和数字技术正为新的健康保健提供新的可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穿戴者的健康状况,电子医药平台能将患者与医生连接起来,居家检查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常见病的自我诊断,网上药店正在替代处方购药模式——比如truepill,作为一家成立只有6年的美国公司,市场价值已达16亿美元,一天能处理2万个处方。
从全球看,大量创业企业正在大健康产业中涌现。据cb insights估计,2022年全球投资数字健康的创业企业价值将达到5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前一年的2倍。没有上市、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健康产业创业企业约有90家,则是5年前的4倍。
“这些独角兽企业正在借力数字技术与传统健康企业和技术大鳄进行竞争。”阎海峰表示,与此同时,一些技术巨头,如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等共同出资36亿美元投入健康相关领域,主要聚焦健康设备和数据。
【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健康红利”】
比起产业本身的投入与产出,大健康产业对提高人力资本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万泉强调,在当前我国逐步转入人口负增长态势下,以及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背景下,发展健康产业是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我国“健康红利”乃至“人才红利”的重要手段。
“健康投资不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全面保护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生产性投资,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万泉举例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是唯一一个就业人数逆势增加的行业。
在促进就业方面,大健康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对就业拉动作用大,也增长迅速。他认为,这一大产业对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包括老年人健康护理人员、 医疗机构护理人员 、基层医疗机构助理医师及全科医师、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口腔保健专业人士、药剂师、健康管理与营养指导人员,等等。
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