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气体、光刻胶、车规级芯片,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提到了这些
导读:面对外部诸多不利因素,我国半导体坚持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制之路不动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半导体行业提供发展方向。
当下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竞争区域白热化,美国对我国先进制成围追堵截,近日美国、荷兰、日本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对中国芯片制造施加新的设备出口管制和限制。
面对外部诸多不利因素,我国半导体坚持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制之路不动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半导体行业提供发展方向。
1,电子气体
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统计,目前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电子特气,我国仅能生产约20%的品种,所占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2%,近九成市场仍然被外资头部企业占据,进口依赖度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产化水平亟待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大电子特气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增强人才支撑;大力支持电子特气国产化和市场应用;进一步支持优质电子特气企业做大做强。
2,光刻胶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光刻胶是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光电信息产业的微细图形线路加工制作环节。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伟提出关于在半导体领域加速国产化替代步伐,建设自主可控产业链。光刻胶是一个应用型科学,更多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去提升和完善。
3,产学研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熊建明提交提案建议,支持半导体物理专业优质课程开发,建立半导体系统性创新平台,推进半导体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稳中向好发展。此外,他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也提出相关建议。
4,人才储备
全国人大代表、华虹半导体母公司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建议,在芯片产业战略定位、战略推动和战略实施中形成合力;政策的制定应将可控优先于自主;完善人才队伍的规模储备和培养路径等。
5,“卡脖子”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中芯国际(深圳)制造部助理工程师郭会琴:“我从事半导体(芯片)行业,希望行业能在“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
6,高端存储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丹说,信息存储的研究,“从0到1”还不够,还需要从弱到强,团队一方面继续进行核心技术的攻关,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设备国产化。
7,显示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京东方鄂尔多斯显示生产线员工奇玉琴基于半导体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奇玉琴认为,我国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自主科技创新,将半导体显示锻造成我国“长板”产业,促进中国显示在新的历史时代更好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持续提升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支撑型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显示产业生态,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显示力量。
奇玉琴表示,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正处于“产业价值升维”的关键期。在持续提升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支撑型企业的国际化产业引领作用,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显示产业生态,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8,车规级芯片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中国芯片企业造车规级芯片意愿低,且当前芯片扶植政策存在错位,车规级芯片产业初期缺乏保护。王凤英建议:一、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二、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三、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彻底解决车规级芯片的卡脖子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当前,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实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已成为国家产业重要的战略方向,加快实现车规芯片自主可控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提出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着眼“产业链补链强链”,推进车规级、大算力芯片国产化,支持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建议,要加快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发展,一是要保供稳供,梳理关键领域芯片供需情况,引导国外汽车芯片企业来华投资,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二是要稳定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调控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缓解企业压力;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四是强化节点攻关,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装等卡脖子关键领域;五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发展步伐。只有政府和研发机构、企业共同发力才能真正解决芯片瓶颈,推动产业发展。
国产CPU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旗下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坚定不移大力发展国产CPU已是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持续推进核心芯片产业突破,方可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一是坚持“自主与生态并重”发展理念,加速技术路线收敛。二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加快建立研发与市场正循环。三是紧抓产业变革关键机遇,实现信息产业突破。